分享

节气 | 霜降:气温骤降,恪守时节规律,充实正气是关键

 素问健康 2021-09-02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到立冬,往往是一年中气温下降最快的时段,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
 

恪守时节规律,便是"正气"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
 
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古人认为"霜降日宜霜,主来岁丰稔"。所以有"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的谚语。该下霜时最好下霜,虽然看似肃杀,恪守时节规律,便是“正气”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俗语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由于身体局部保暖不当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病随之增多。
 

重阳习俗中的中医元素
 
先“补重阳”后“补霜降”,霜降时节一般与重阳时节相近,故而重阳的习俗也在反映着霜降的养生密码。
1、登高远游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此时登高远望可达到舒缓心神、健身祛病的目的。
 
2、饮菊花酒


重阳节,国人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菊花酒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重阳时节,喝菊花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素问大家挑选了一款珍珠菊,悠悠菊花香,更衬秋天的深沉。


 
3、佩茱萸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俗话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时节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候。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
 
1、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常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
 
2、防秋郁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此时应学会顺应自然,尽量保持笑口常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心境。

平时要和人多沟通,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
 
3、防寒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霜降前后虽然天气变化不大,但是天气逐渐变冷,如果调理不当,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开始加重或发病。
 

霜降时,人体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的负担,所以会增加胃肠疾病发作几率
 
霜降后,由于天气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加大,寒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梗塞的发病率也开始增加。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
 

精神内守,平补过霜降

1、轻补益,防燥防热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此时在预防秋季“凉燥”的同时,也应开始适当的进补。此时外界天气寒凉,人体阴气渐盛而阳气内敛,若适当进补,可无助阳化热之嫌,霜降尚在深秋,若峻补、大补,则易生燥、生火。此时进补宜清补、平补,不可峻补、大补。
 
因此在饮食上应多食柿子、栗子、山药、红薯、黑芝麻、牛肉等食品。
 
2、调居处,增温增湿

霜降之后,立冬之前,部分地区尚未供暖,故室内寒凉。此时居室内应适当增温、增湿,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开窗通风不宜过久。
 
此外,要调整作息时间,不宜经常熬夜,不宜过度疲劳,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以适应阴阳消长的变化。

 
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小孩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平时多关注天气预报,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3、调精神,精神内守
 
自古逢秋悲寂寥。渐入深秋,精神摄养,调制情绪,对身体免疫力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如能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知足达观的生活态度,喜悦之心自然胜去悲伤,精神内守,让病邪无处遁形。
 
4、健脾胃,润肺化燥

1)按四缝健胃化滞

霜降后正是进食肉类、贴冬膘的好时机。稍有不慎就会饮食积滞,损伤脾胃,增加体重。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最好用大拇指掐按,一般按10—20次效果显着。
 
2)按迎香润肺防燥
秋燥容易危害肺脏。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搓揉迎香穴,还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按极泉理气护心

入冬后,空调下偶尔的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0℃时,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