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多地密集通知倡导就地过年,中医药帮你做好个人防护

 素问健康 2021-09-02

随着2021春节的日益临近,人员流动持续增多,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呈现高发、多发态势,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特别是近期河北省石家庄市接连出现的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再度敲响了疫情防控的警钟。


继国务院权威发声后,全国多地也密集发出通知,倡导就地过年。据报道,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贵州、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甘肃、陕西、安徽、宁夏、吉林等在内的24个省市已经发出通告,倡议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春节非必要不返乡。

根据当前的疫情情况,大家外出时除了要有节制,不轻易使身心透支,也要做好个人防护。恰当的中医药防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自己。

正气,防疫最好的特效药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在抗击疫情中,中医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么,什么是正气?

正气是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有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正气分布在各脏、腑、经络、发挥防御、调节等生理作用。

正气是相对于邪气而言的。什么是邪气?邪气是指自然之气因太过或不及所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统称为邪气,主要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过亢而成六淫邪气,以及自然界中出现的疫疠之邪。


中医重视“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但更重视“正足以胜邪”的掌握,在治疗过程中处处注重维护人身的“正气”,故有“留人治病”的原则。

正气对人体生长、疾病盛衰具有重要作用护好正气,就是保护好了身体的健康。正气的强弱,就是人体对于外来病邪防御能力的强弱,也是免疫力的高低。

正气存内,人体脏腑气机调畅,防御能力强,就不容易感受病邪,人体产生疾病的风险就小。

由此说,养正才是预防疾病、防疫的关键所在

勤锻炼,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

适当的运动与休息之间的调和关系对于人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长时间的劳累与安逸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中医讲脾主四肢,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使得人体经络通畅、脏腑安和。推荐大家可以在家做一些居家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等。

在运动量方面,应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从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开始,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宜,因运动量过大、汗出过多会损伤阳气,影响人体养阳,而且汗出过多,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诱发感冒。

佩香囊,芳香可避秽

香囊,以锦制作,也称“锦囊”或“锦香袋”。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

“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

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点击图片购买素灵中药香囊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现在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袋的习俗。

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让儿童经常将香囊(袋)置于衣兜、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

常喝茶,防病方便的好方法

茶疗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它服用方便,副作用少,且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人们较为喜爱的治病、防病方法。


推荐茶疗方:

橘红茶《养生治病茶疗方》

化橘红一片(3到6克)、绿茶4.5克、沸水泡。每日一剂,可润肺消痰,理气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稠难以咳出等。

双花杏蜜茶《百病饮食治疗》

金银花、菊花、炒杏仁各10克,蜂蜜30克,先将金银花、菊花、杏仁共煎成药汁,去渣、饮用时兑入蜂蜜代茶,频频饮之,可清热化痰,解毒排脓。


善饮食,避免妨碍阳气升发

马上又到春节了,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备年货是每个家庭的必备活动,因而在春节期间人们往往会多多少少改变了自己的日常食谱


肉类、酒类等的进食明显较平时增多,对于脾胃功能较差的群体来讲,往往会因脾的运化能力不足引起食积问题,从而引起身体的不适,如反酸、腹泻、胃部不适等症状。从中医角度讲,脾为后天之本,很多疾病的发生与脾胃有密切联系

一般情况下,只要注意摄取有助于阳气升发的应时蔬菜粮食,避免食用妨碍阳气升发的食物就可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