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何将音乐视作立国之本? 听音乐真的能使国家强大吗?

 宇翔学记 2021-09-02

       古人将“礼乐”视作立国之本,常用“礼崩乐坏”来形容社会制度的崩塌,认为“礼乐”混乱,则国家动荡。确实,知法守“礼”能让国家秩序井然,这不难理解。可是音乐真的也有这么神奇力量吗?古人为何将音乐也摆在如此高度呢?

                                 

古代的音乐不是用来听的

      如果你看过关于原始部落纪录片,想必你一定对原始部族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场面印象深刻,一群人拍手跺脚,跟着节拍又唱又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亢奋与喜悦。人类是天生的猎人,狩猎文明远早于农耕文明,对捕猎的渴望直到如今仍刻在我们基因里,在远古部落的生活里,最核心的协作活动就是打猎了,那怎么样才能训练部族的狩猎技巧呢?绝大多数的原始部落都会做一件事:唱歌跳舞。在这种歌舞活动当中,有人扮演猎物,有人扮演猎人,大家越唱越跳就越兴奋,不但围猎技术因此得到了演练,集体主义精神也因此得到了强化,这两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生存优势,也正是因为团结协作,彼此协调统一,人类文明才得以发展出城邦乃至于国家,因此将音乐视作立国之本,对于古人来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今,我们仍能感受到远古部族时期音乐的魅力,这就不得不提到一部传世名作《诗经》了。

                         

《诗经》其实是远古音乐的歌词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大部分的诗歌都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美和节奏美,这是因为诗与歌本就是一家,《诗经》其实就是最早的歌词本,也正是因为这样,其中存在着大量“兮、矣之”这样的语气词,如果将这些词句的音节拖长,再配合上轻缓地节拍,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音韵之美。在如今的音乐界也不乏由诗歌改编而来的歌曲,如改编自《关雎》的《在水一方》,与诗歌同名的《越人歌》、《采薇》等,跳出《诗经》的范畴,还有《明月几时有》、《涛声依旧》、《木兰辞》等,流行歌曲中周杰伦的《东风破》、王力宏的《花田错》等也是改编自古诗。

                    

      现在的我们足不出户,安静地躺在床上,任窗外车来车往,轻轻舒展我们的身体,不管门外汽笛喧嚣,静静地戴上耳机,点开一首《在水一方》,就能感受到来自几千年前的音韵之美,这不是别有一番韵味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