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中的原始歌谣

 小竹123 2009-09-19
关于[上古文化的传播与原始歌谣(下)]的字幕:
  • 这个二言诗现在最多的就存在于《周易·易经》当中,不是在传当中,《易经》当中有不少的二言诗。关于这个《易经》我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整个二十世纪当中有不少的人对《易经》提出了一些怀疑,认为是产生的比较地迟,但是这多少年当中,根据地下出土的一些材料,和对宋代以来一直到前几年出土的《周易》的比较原始的一种形态的解读,那就是说,《周易》的经文应该是在周代初年或者商代末年就已经产生了的,当中有个别的一些事情反映了周代的痕迹,但是大部分的反映了商代或者商代以前的一些历史、文化。
  • 商代产生的不一定其中一些歌谣也是商代的,《周易》当中有很多的原始歌谣,这些原始歌谣有的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所以也有些仍然反映了远古时候的社会状况,也是很好的诗歌。我这里读几段大家听一下。
  • 比方《周易·贲卦》里头有这么几句:“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周易·贲卦》
  • 《屯卦》里头也有这么几句:“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周易·屯卦》
  • 这两段有的句子是相同的,有的比较相近,我认为这是一首诗歌的两章,编《周易》的时候是分在两部分。它写的这个就是说,看到有人骑着马,马有修饰,修饰得很好,有的是白马,长毛。他们干什么呢?他们不是要打仗或者打猎,而是抢婚,“婚媾”就是说抢婚,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习俗。这个“邅如”,“屯如”是指一团的人,“邅如”是指转着,“班如”这个“班” ,应该读作徘徊的“徘”,就是在那里骑着马转来转去的,他找机会要抢对方部落的姑娘,反映了很早的这个习俗。
  • 还有像《孚卦》当中写的说:“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周易·孚卦》
  • 说抓住敌人以后,有的还在擂鼓,有的也已经疲惫了,这个“罢”读作pi,躺在那里休息,有的就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哭,有的就放声地唱开了,就说明这个战争是很紧张的,这个战争很紧张,在打仗的当中因为全身心的投入,把死生置之度外,没有考虑到危险性,等到打赢了以后才想到战争的紧张惨烈,有的就激动的哭起来了,有的就放声的唱开了,有的就躺在那里不能动了。就好像国际篮球比赛当中,有的队赢了以后反倒抱起来痛哭,和这个情形是差不多的,反映了战争紧张惨烈的情况。
  • 还有一首咸九四,《咸卦》当中的,说:“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周易·咸卦》
  • 也是讲进行战争的当中,突然的敌人冲着来了,把火点着起来,使自己这个部落点燃了,有些人死了,尸体都抛弃了没有人管,写战争的这个惨烈的情况,也是写得很生动的。虽然是那么几个字,那个“如”是语助词,那么几个字,但是反映当时的情况,让我们认识到在几千年以前,还没有步入文明时代的时候,部落、部落联盟、氏族之间为了土地、生存的条件等等的 进行的战争的实际情况,这些在历史材料当中是找不到的,而生动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在原始社会时代生动的生活画面,所以上古的歌谣对我们既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对后来的诗歌有一定的影响。
  • 《诗经》在水平上发展得那样高不是偶然的,《诗经》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我们由《周易》当中记载的原始歌谣,还有其他一些文献当中记载的原始歌谣,可以看来在《诗经》以前中国诗歌发展的情况。当然,《诗经》当中也有个别的作品是很早,
  • 实际上是西周以前留下来的。长期流传,在西周载之于竹帛的,也有这样一些作品。原始歌谣的特点之三:与歌舞结合那么原始歌谣它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的作品同歌舞是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说它是唱的,有时候甚至还要舞蹈,和舞蹈配合起来。
  • 那个时候还没有比较好的书写工具,就口耳相传,口耳相传如果是说,就不容易记得下,而如果是唱从横的方面也可以传播得比较广,从纵的时间的流程上来说,也可以流传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很多的歌都是唱的,其中也有相当一些同时也还有舞蹈。
  • 比方传说当中的葛天氏之乐就是这样的。下面我们看一下葛天氏的音乐是怎么样的。《吕氏春秋·古乐篇》当中是这样说的,说:
  •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吕氏春秋·古乐篇》葛天氏也是史前时代的一个氏族,比较早的,他传的这个乐是
  • 有三个人手里头拿着牛的尾巴,前头我说过,这个古人由于当时生产工具的不发达等等,有很多美化生活的东西,包括美化服饰等等是借助于自然物,比方头上插花、插羽毛,身上穿漂亮的兽皮,
  • 音乐舞蹈也是这样的。这个舞蹈就是拿着牛的尾巴,像牦牛的尾巴那就是一大团毛,也是挺漂亮的。“投足以歌八阙”就是跳舞的时候脚使劲地在地上踏,这一点也很像藏族的舞蹈,“阙”就是段的意思,
  • 总共有八章或者八段。第一段是《载民》,“载”就是开始的意思,第一段歌唱的是人是怎么来的,很多部族谈这个主要是谈自己的这个部族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这就是载民,就是人民的开始。二曰《玄鸟》,玄鸟是指的燕子,
  • 那是燕子飞来,肯定和这个部族的某些传说有关系。比方说,有的部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于某一个女的吞了燕子的卵,生下来的就是他们的祖先,比方商人、商代人就认为是简狄吞了玄鸟的卵,
  • 生下的契是他们的祖先。这个《玄鸟》也反映了这样的一种传说。三曰《遂草木》,就是说生存的当中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利用自然物来生存。四曰《奋五谷》,那就不仅仅是通过采集等来维持生活,而且有意的种植,
  • 这就是由采集农业发展到了种植农业。这也是中国史前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个转折。五曰《敬天常》。“天”就是自然,敬天常就是遵从自然的规律,春夏秋冬等等根据这个规律安排生产、生活。
  • 六曰《达帝功》,“帝”是指部落联盟的首领,就是说要按部落联盟首领的安排,还要有些其他的活动。比方说扩展地域,必要时候的迁徙,和其他常常来侵犯的部族、部落进行战争等等。这就是《达帝功》,
  • 达到这个帝所提出的要求完成国业。七曰《依地德》,就是靠着所居住的这片地方的自然条件来生存。八曰《总禽兽之极》,就是说一方面是发展农业,
  • 另外,通过打猎和驯服野兽,家养牲畜等等发展生产,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样的一种精神。看起来在我国史前阶段,也就是说在原始社会阶段,至迟在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有比较长的
  • 连续唱的这样的诗歌,同时也还带着表演,那等于就是说,由连续八个部分组成的这样的歌舞,反映了我国先民在文化方面的卓越的创造。
  • 这是原始歌谣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原始歌谣的特点之四:口耳相传原始歌谣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口耳相传。关于这个我在前头已经说过了。
  • 口耳相传的东西,大部分都编成押韵的,好记。而且押韵以后,就把它的形式固定下来了,一般的人就很难改变它,容易保持被传播内容的完整和准确,持久性。但是我这里也必须提出来,
  • 原始歌谣当中也有一些是不唱的,并不唱,以往谈到原始社会歌谣的时候,把诗、歌、舞合为一体,作为整个原始社会文学的特征,我感到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大部分是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
  • 但是也有些不和歌舞结合在一起,这里就有相传伊耆氏的《蜡辞》。这个《蜡辞》是这样的,我给大家读一下:“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蜡辞》
  • 这个“泽”在今天看起来和前头的不押韵,但是和“泽”字同样声旁的“铎”,就是古代的铃子,金字旁的这个“铎”字在今天和“作”、“壑”是押韵的,可见这个古代,上古时候这个“泽”
  • 也和“作”“壑”还有“铎”都是押韵的,就是这四句也是押韵的。这几句之所以叫做词,不叫做歌或者谣,它就不是唱的。显然这是用来祭祀的,有的人认为中国的诗歌是起源于祭祀、宗教,我是不同意这个看法的,不管怎么样,
  • 人首先是要解决吃穿的问题,首先是生活、生存。所以文学艺术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我认为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当中,《蜡辞》当中所反映的也是人们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对下一年收成的一个希望。
  • 实质上反映的心情也还是生产和生活,并不能够反映出很浓烈的宗教意识。宗教的产生是比较迟的。当然原始的宗教主要的是表现劳动人民对自己生产、生活方面的一些愿望,这个是有的,
  • 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关系颠倒了。所谓的“土反其宅”就是说土不要随便把我这个田地掩盖了,还是在你原来的地方,为什么呢,上古时候一刮大风,一下弄的把什么也掩埋了,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是土不要流失。
  • 水归其壑,“壑”就是沟,水是淌到沟里去、渠里去,也不要把我的土地、房屋,这里当然主要指的是土地,不要冲掉了。昆虫也不要繁殖起来,这个昆虫显然指的是损害庄稼的害虫。
  • “草木归其泽”这个草木也不要长到我的地里来,这肯定指的是不利于庄稼生长的野草。只有这么四句,我感到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对土的管理,
  • 对水治理的意识,对昆虫治理的意识,对野草治理的意识都是很强的,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曾经总结了一个《八字宪法》,这《八字宪法》当中的四个字在我们古人史前时代的这个《蜡辞》当中
  • 就已经反映出来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他也有文学艺术的创造,他的这个文学艺术紧密地反映生活,反映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 对生活良好的期求。古代的这个歌谣,实质上应该来说是很多的
  • 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流传下来的少,主要还是文字产生的比较迟,后来,文字产生以后也主要掌握在贵族的手里头,史官、巫师等等,对劳动人民的这些民歌、歌谣记载得比较少。所以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并不多,但是在《周易》当中也还有很丰富的内容可供我们去了解。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本集介绍了《周易》记载的一些歌谣,以及原始歌谣与舞蹈结合、口耳相传的特点。下集将介绍对“神话”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中国神话的特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