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级班学员自我分析作业选刊|雪梅:我家常说的十二句话

 阿苏心理工作室 2021-09-02

12

我家

(一)写在前面的话

White Dew

我叫李雪梅,1981年2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我29岁结婚,31岁生小孩,生了个男孩,名唤九儿。2020年我39岁,那一年,我离婚了。

1

从我结婚时说起吧,我结婚以后一直与我的父母住在一起,在婚房就待了半年吧,孩子出生后坐月子婆婆来照顾了一个月,孩子六个月大时,男人就去外地打工了,我和小孩就搬到我爸妈家里住。

我在一家国企上班,在偏远的郊区,每天早上6点出门,赶6:20的班车,8点到单位打卡,下午4点下班,到家已快晚上6点。我的孩子基本上是我的父母带大的,他们花时间、花精力陪伴孩子,给予了孩子无尽的爱。孩子现在九岁了,每日买菜、做饭、洗衣,都是我的父母在照顾,孩子晚上睡觉也是与我的父母同睡一间房。我只是下班回家后短暂的三四个小时,参与一下孩子的生活,以前是给孩子讲讲故事,现在是辅导功课。

首先,我感恩我的父母在生活上、经济上给予我和孩子的支撑,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我一个人如何照顾那么小的一个小毛毛的吃喝拉撒睡。我不能不上班,不上班就没有经济来源,尽管上班的工资也是杯水车薪。我也没有什么一技之常,换工作对我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事。那么,这就意味着我没有多少时间陪伴我的孩子,再则,我个人在情感上也是长期处于枯竭的状态,内耗严重,每日挣扎着活着,勉强维持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确实,我也没有什么心力陪伴我的孩子。

没有我的父母,我的孩子不可能长大。

然而,我的父母毕竟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他们自己身体也不好,无论在体力上、思维上、还是在经济上再带一个孩子都是很吃力的。他们把女儿养这么大,是盼望着女儿能够幸福,能够过上好日子的。都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可是他们的女儿却长期住在娘家,吸食着他们的血汗,同时,他们也被街坊邻居指指点点。我的父母也就是外公外婆,他们本没有抚养孩子的义务,而我却把孩子硬生生地塞给了他们。

老人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牌,把自己的身体搞好,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就够了,可是我的父母却日日劳作,没有哪一天能睡一天懒觉,没有哪一天能不做饭,不洗衣服。虽然家里有洗衣机,他们却节省惯了,总是用手洗衣服。

周六、周日我休息,我会带孩子出去玩一下,但孩子还是回我父母家里,他不愿意跟我回我们三口之家的住处。我觉得只能用“住处”这个词,因为我们平日不在一起吃饭,也不在一起睡觉,周六周日如果男人回来,我就过去一下。

男人常年在外打工,而且爱好打牌,休息也总有忙的,在我的印象中三口之家在一起的时光屈指可数。孩子不愿意回去,因为爸爸时常打牌打到深夜才回来,他总记得四岁时的那个冬天,爸爸打牌输了钱,很晚才回来,回来心情也不好,而他正哭闹着要回外公外婆家,爸爸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一把把他拎到冰冷的地板上,罚他跪地板,厉声问他还哭不哭,哭就一直跪着。哭了很久,也跪了很久,只到他颤抖着央求:“爸爸,地板好冷,我的膝盖好疼,我不哭了,我不回外公外婆家了。”他更经历了很多次,爸爸说好陪他玩陪他做作业的,却一等再等,爸爸一夜都没有回来,就这样孩子对爸爸还是笑脸相迎,很高兴地说:“爸爸,你回来了!”

而在妈妈面前孩子就很真实,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发怒就发怒,也可以说妈妈太柔弱,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管不住孩子。

我的家庭是错位的。爸爸是隐形的,基本上看不到他;我作为妈妈又太弱,经济上撑不上来,家务也承担不起来,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没有保障;孩子依恋外公外婆,因为从出生到现在,他吃饭、睡觉、走路,日日夜夜都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孩子很少想起爸爸,因为从出生到现在,爸爸很少出现在他眼前,连电话都少有,见了面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孩子也不太听妈妈的话,因为在这个家里,妈妈也是外公外婆的孩子,外公外婆妈的话才是真理,妈妈得听外公外婆的;外公外婆承担了原该属于父母的义务,同时也行使着父母的权力,他们是整个家庭里真正有权威的人。

可是,由于父母的不在位,外公外婆迫不得已才接手带孩子,他们也心不甘情不愿啊!且不说带孩子没日没夜的,身心非常疲惫,他们更想不通的是,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到老还要为子孙牛马,被邻居耻笑,结了婚还日日住在娘家,真是丢人现眼。他们心里也怨,怨女婿不负责任;他们心里也恨,恨女儿不争气;他们心里也气,气外孙难于管教。

我想对我的父母好一点,我知道他们为我,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太多。我也想带他们出去旅游,我也想自己接送孩子,我也想自己来做一日三餐,我也想住自己的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而现实又是如此冰冷而残酷,二十年如一日,稳定却没有上升空间的工作,拿到手上四千余元的工资,自己花还可以,如果再负担孩子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的确是很吃力,还有四十公里之外的工作地点,每天三个多小时的通勤车。让我怎么对我的父母好呢?我一直以为,我一个人是撑不过来的。

在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痛苦的。我,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孩子。男人是不是生活得很好,我不知道,因为他的世界里没有我,我的世界里也没有他,我好像从来没有结过婚。情绪就像小山一样,一直累积,一直叠加,所有被压抑的,都在寻求机会表达。

2

(二)“道理”与“感受”

White Dew

在学习精神分析之前,我一直觉得有道理就是对的,为人处事都要讲道理。从小到大,我妈妈给我讲了很多道理,我从小就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老师同学同事亲戚长辈们都说我是个好孩子,而我却总觉得我自己不够好,总是很自卑。

我在2017年3月29日进入阿苏精神分析初级班学习,开始探索我的生命旅程,追溯我的生命史。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感受”这个词。

感受,我的感受,只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我觉得我好像没有什么感受啊?我一直说的,我一直在乎的,原来都是别人眼中的我,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尤其是我的父母对我的评价,我的感受是什么?我发自内心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么痛苦啊?我不知道。

我才发现,原来我感受区域是麻木的。我一直按道理行事,我能说出很多道理,却无法说出我的感受。

(三)我家常说的十二句话

White Dew

我今天写下的这十二句话,是我们家常说的,在大多数家庭里面,有很多父母也是这样讲的,非常具有普遍性。

这每一句话听起来都十分有道理,的确是很有道理。然而,这些话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家庭能量呢?底层有什么样的潜意识?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3

1

把电视关了,写作业去!你列的学习计划呢?明天几点起床?我们现在说你都是为你好,你以后就会明白的。

父母的角度:你还小,不懂世事艰难,而我们都是经历过来的人,我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我们都是为你好,为你着想,所以你要听我们的。

孩子的感受:小时候你们总是夸我,一点点成就就获得你们的夸赞,宝宝会笑了,宝宝会叫外公外婆了,宝宝会自己走路了,宝宝会……。我一点点长大,你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别人的孩子多聪明,别人的孩子多优秀,别人的孩子多懂事,别人的孩子多机灵……你们看到我时,眼睛里不再奕奕生辉,跟别人一比,好像我就没有一点优点。你们要的好成绩,那是你们的面子,什么都是为我好,我看什么都是为你们自己好,那都是你们想要的。

我想说:的确我们爱孩子,而这份爱里又有很多的目的性和条件性在里面。因为我们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话我们的话,当然这对我们也好。我们对你好,是以你听我们的话为条件的。是不是也可以说,你要是不听我们的话,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不爱你了。

另一方面,我的父母一直想生个男孩,而我偏偏是个女孩。在我们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父母是把我的孩子当成他们自己的儿子在养的,他们希望能光宗耀祖,这样无形之中巨大压力。

2

你看邻居家的孩子是不是一回家就写作业?他的作业每天八点不到就写完了,你再看看你,吃饭吃半天,看电视看半天,没啥事磨都磨到八点钟,还没开始动笔。

父母的角度: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你也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向别人学习,学习上用功点,用心点,勤奋一些。

孩子的感受:可是我就是想休息,学校里学了一天好累,中午的时间也在写作业,我的注意力就是很难集中到作业上来,我写作业很慢,我真的不想写作业。

我想说:俗话说,有别人家的孩子,也有别人家的妈。意思是说每个家庭的环境、氛围都是不同的,父母自身的成长水平、养育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而同,孩子怎么可能都一样呢?亲子教育其实就是父母的关系质量、成长水平和成熟度的综合体现。没有良好夫妻关系,没有父母的陪伴,我没能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孩子现在这样也是因果,不能单纯的指责孩子。学习了精神分析后,我明显感觉我与九儿的心灵更靠近了,虽然有点晚了,但我也坚持做到每日陪他一起写作业,陪伴他的各种情绪,面对我们家庭的各种情绪与能量。再则,别人家的孩子也有缺点,只是你们没有看到而已。

3

不准玩手机,听到没有?你要是再玩手机,周六、周日就不带你去公园了,肯德基也不准吃,你这搞邪了,我非把你管下来不可。

父母的角度:威慑孩子,震住孩子,小时候不严厉管教,长大了就管不了了。

孩子的感受:我干嘛要听你们的呀?你们又不爱我,你们凭什么这样对我呀,你们自己不也在那看电视吗?为什么我就不能玩游戏呀!

我想说:其实我觉得,孩子大了,这样跟他讲话,他更加不能接受,反而会激起孩子的愤怒与反抗。孩子会感受到,你们不是爱我的,而是刻意地控制我,管我,压制我。九岁这样的年纪,更喜欢父母以朋友的口吻来交流和体会吧。反正不能强迫他,强迫他肯定会很倔强,很反抗。没有人愿意被管着,被逼着去做一件事情,内驱力只能从心而生,勉强不来。还是要培养兴趣,对有兴趣的事情,孩子才能够做好。

4

 莫哭了,一哭就咳,咳得明天又上不了学。

父母的角度:焦虑的状态,你这咳嗽怎么办呢,你这咳嗽又不能上幼儿园啊,你这咳嗽又要打针,你怎么这么没用,一点风吹草动就病了。

孩子的感受:看到你们着急,我也很着急啊,我也不想生病啊,我是不是很没用,有个风吹草动就病了,别的小朋友都没事,只有我病了。

我想说:我妈妈就总是把孩子的咳嗽看得很重要,我的孩子也是一咳嗽就咳很久,长年累月,持续不断,特别是2-6岁的时候,去医院去得很勤,喘息性支气管炎,一咳就喘,吃“白三平”吃了一年,后来听中医说这个对身体伤害很大的,才没吃了。上小学后身体才好些。

其实一两天不上幼儿园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说刚好就在家养着,看看电视呀,多睡会儿呀,放松休息,别去幼儿园接触那么多人。家长那种焦虑的状态,老是在孩子身边讲这个,相当于也是一种预设,这种焦虑啊、这种担心啊都会传递给孩子,孩子完全能感受得到。孩子心里也会担心的,孩子会传承大人的思想和观念,简直一模一样,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

心里学上有一点叫“躯体化”,孩子咳嗽老是不好,跟家庭环境紧张压抑也有很大关系,反应在身体上,就是各种症状。

5

作业不做完,你就是不想上学,不想上学你明天就不用去上学了。

父母的角度:失控的状态,觉得自己管不住孩子了,长期这样不想做作业,以后可怎么得了,更有焦虑与担心,学习不好,孩子未来怎么办?

孩子的感受:我又没说我不去上学,我又没说我不做作业,我只是晚点做而已。我没说啊,是你们说的啊,是你们说让我不用去上学的。

我想说:的确,孩子并没有说不想去上学,哪怕他心里真的不想去上学,我们也不能直接给孩子这样的意向。多说正面的话,多鼓励引导,慢慢来,急不得。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不想做作业是事实,也只能慢慢化解,在每日的耐心陪伴中慢慢化解,慢慢找到兴趣点。如果孩子有一天真的不去上学了,孩子的成绩非常差,那他也还是我的孩子,我还是要面对他,我还是爱他,因为我是妈妈。

6

牛奶是不是你打泼的?你怎么总是做错了事不承认?哭,哭什么哭,你做错了事,我们说都说不得了吗?

父母的角度:做错了事就应该承认错误,还哭,有什么好哭的,以后参加工作了,一丁点事,你也去哭,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

孩子的感受:我好害怕,害怕你们骂我,对不起,我是不小心打泼牛奶的。

我想说:我爸妈说话总是很大声,他们觉得只是说了几句而已,其实我感受也是在吼,在训斥。越骂孩子越胆小,越敏感,越自卑。

其实,牛奶打泼了,把地板拖干净就好了。我的父母可能真的舍不得一瓶牛奶,还没喝就这样被浪费了,再则大嗓门也改不了,心平气和对他们来说真的挺困难的,可以理解,我就把地板收拾一下,安慰九儿几句。老人其实也像孩子,说几句也会恼的,比孩子还能生气,所以我一般不说老人什么,安慰一下孩子,把孩子带出去转转,可能效果还要好一些。

7

你把房间的门关着干嘛?又在打游戏?没一天让人省心的,你能让我们多活几天吗?都是你妈害你,只生不养,害死了一家人。

父母的角度:养了一个又一个,每天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结了婚还住在娘家,孩子也甩给娘家,有你这么当妈的吗?你这是生了个儿子,你要是生个女儿,只怕老早离婚了。

孩子的感受:我妈妈没用,我妈妈不是好妈妈,我妈妈凭什么说我,我不听我妈妈的。我现在的问题,都是我妈妈造成的。

我想说:冤有头,债有主。他们说得挺对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只是这个家里的孩子,我不像妈妈,更像是孩子的姐姐,和我的孩子一样,都被我的父母养育着。我也很无力,我也很委屈,我也想独立生活,可是我真的能不依赖任何人独立生活吗?

8

不听我的,你就别住在这里,打电话要你爸爸把你领走,站门口去,我不要你了!

父母的角度: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还不听话,白疼爱你的,白对你好的,不听话你就走。

孩子的感受:外公外婆不要我了,外公外婆不爱我,爸爸不爱我,妈妈也不爱我,没有人爱我,没有人要我,我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在哪都是一人多余的人,活着真没意思。

我想说:我觉得站在大门外面的那种滋味,那种被抛弃的体会,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也很难得平复。以后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自觉地就会勾起“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我是一个得不到爱的孩子”的感受,孩子会很自卑。

可我不能对我的父母说什么,说什么都不能缓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跟他们说不能对孩子这么说话?跟他们说孩子也有自尊心的?可是,的确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他们身上,说再多也不能缓解他们内心的痛苦。想想,孩子不住这里,我不住在这里,我们又能住到哪里去呢?除了我的父母,又有谁能为我承担?又有谁愿意为我承担?我真的觉得我非常的没用,非常的内疚。

所以,我爸妈说什么我都不会怨他们,只是这些话语,这些情感的经历和创伤,在幼小的孩子心里是难以抚平的。孩子的状态就是我们这个家庭状态最真实的呈现,压抑,憋屈,愤怒,自卑,敏感,孩子是这些家庭能量的承载者,孩子已为失衡的家庭关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9

我们总是要死的,总是看不到你以后的。这个家里的情况你又不是不晓得,你不努力以后能靠哪个?你爸爸能帮你?你妈妈能帮你?

父母的角度:我们说的是事实,我们都是七十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天,你们不在了,你以后怎么办啊?

孩子的感受:你们要是死了,我怎么办?求求你们,千万不要死啊!我爸爸也不要我,我妈妈也不要我,我以后怎么办啊!我真的好害怕,只有我一个人,倦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我想说:这些话人为的制造了一种很恐怖的未来,很黑暗,没有光,也很无力。你就是那个没人要的孩子,没人疼的孩子,也没人给你撑腰的孩子。

孩子听着这些话长大,力量早就被这些冷酷无情的言语剥夺了。经常说,经常说,孩子也觉得,自己就是他们所说的那样,环境很糟糕,没人爱,会觉得自己很惨,又胆小,又自卑。

我回想起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会对自己有评价,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的一个眼神我就受不了。提心吊胆,怕自己这做错了,那做错了,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出门走个路腰都挺不起来的样子。就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没一点优点。然后就觉得家里没人跟我撑腰,他们只会说我很没用,可他们又不能理解我的感受,也不知道事情到底该怎么做。我这种痛苦的感受他们不理解,我在外面遇到什么事,也不愿意跟他们说。孩子这种感受,我能体会到。

不过,也好,正是因为我觉得我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所以我总是暗暗努力,看书学习从不间断,我做什么都比别人努力一些。就是觉得,我要是做不到的话,想死的感觉都有,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觉得天都是黑的。每天五点闹钟一响,我整个人几乎是弹起来的,觉得很紧张,害怕去面对一些人和事。很恐惧,心里就是那种“咕咚”一跳的那种感觉。我必须要起来看这本书,我必须要把这个东西学懂。我对自己是很暴力的,我觉得就是必须得学会,学不会我就不能生存的感觉,没有活路的感觉。自我的那种贬低,自我的否定,自我的暴力都非常强烈。我很暴力的对待自己,我就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要学会,我就是这样自律的。

10

还玩手机,你的眼睛迟早是要瞎枯了的!你看哪个跟你玩,每天只会窝在家里,在外面连个屁都放不出来!一个朋友都没有,成绩成绩不好,以后工作也找不到,你就是个没用的东西!养着打鬼!

父母的角度:一天到晚打游戏,也不出个门,就快开学了,作业还没做完。问问隔壁左右,所有的孩子作业都做完了,就你没做完。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很生气,非常地生气,发泄愤怒。

孩子的感受:捂着耳朵,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是没用的东西?我一个朋友都没有?我以后会找不到工作?好害怕,如果真是这样,我还活着干嘛?!极度伤害自尊心,极度自卑。

我想说:孩子就是这样一无是处,你们能接受他吗?你们还会爱他吗?不会,是不是。他的爸爸没有和他一起生活过,现在你们,他觉得最亲最爱的外公外婆也要放弃他,那他心里还能有一点希望吗?请问作业与生命,哪个更重要?!

我不配做一个妈妈,我不是一个好妈妈,但我不会放弃我的孩子,我生下了他,不管怎么样,我都会陪着他,面对他。

11

九儿问:“妈妈,有件事,我想知道又没有办法知道。就是外公外婆小时候是什么样的?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我说:“你是想问,外公外婆为什么会这样?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我又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也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妈妈现在也不能完全的回答你,以后吧,以后你能看懂妈妈写的文字了,妈妈应该也把这些原生家庭的密码破解出来了。”

12

九儿说:“我说我要学陶笛,外公外婆肯定不同意,还是听他们的,打篮球能长高,跟我报篮球吧!”

我说:“你喜欢什么就报什么呀!你自己的课外时间你自己做主。”

九儿说:“我就选外公外婆喜欢的,我希望他们高兴。”

就写到这里吧,不成熟的文字,却是我的真实的心路历程。借用阿苏的一句话,“希望一切到此为止,一切从我开始”。说实话,感觉那些黑暗的日子仍然离我很近很近,触手可及,夜里我常常哭,常常失眠,能够活下来,能够走到今天,已经耗费了我巨大的心理能量。活着好累,可是我还有一个孩子要抚养,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坚持,就是希望九儿在将来能够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孩子,我知道,这也许要很多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