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9-02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中慢性胃炎证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方剂、药物、药物加减等资料的数据挖掘。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证候特点,并以药测证、以方测证,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规律。临床上通过对全国6所医院慢性胃炎流行病学(饮食偏好、诱发因素)、一般情况(病程、加重时间)和临床证候(症状加重时间、症状、舌质、舌苔),胃镜像、幽门螺旋杆菌等数据挖掘,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佐证依据。方法: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痞)、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收集以“慢性胃炎”为关键词并包含“脾胃湿热证”的所有文献。收集文献资料中慢性胃炎的病例来源省份、研究病例数、男女病例数,辨证分型及相应的病例数;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方剂、药物、药物加减进行统计,并对以上指标的称谓进行统一。用Liquorice软件对其以上资料进行频次、节点度、紧密度统计,进行聚类分析、关联分析。临床上,采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全国6所医院(武汉、北京、厦门、盐城、合肥、成都)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慢性胃炎患者600例。按照慢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及临床纳入标准,随机选择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其余病例均归入非脾胃湿热病组。首先用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并转换为SPSS数据库文件。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多重响应分析探究各数据间的频次、交叉相互关系;用多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之间的拟合度,K均值聚类分析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文献数据挖掘中,慢性胃炎中脾胃虚寒证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肝胃郁热证和脾胃湿热证,明显较其他证型高。各证型中发病病例数,肝胃郁热证最高,为23%,脾胃虚弱证为22%,脾胃湿热证为16%,三证型总计61%。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症状,出现频次最高的为口苦。频次在100以上的症状由高到低依次为:口苦、胃脘痞满、尿黄、胃脘胀痛、口臭、恶心、胃脘灼热、纳呆、大便溏。频次在50~100之间的症状由高到低依次为:胃脘疼痛、呕吐、口渴少饮、口粘腻、肢体困重。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脉象中,脉滑频次最高,为97次,由高到低依次是脉滑数、脉濡数、脉弦、脉弦滑、脉濡缓、脉数。舌象上,总频度最高的为舌质红,为243次,舌苔黄腻为189次,舌苔黄厚为109次,舌苔腻为91次,舌边尖深红为63次。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选用方剂由高到低依次为:

连朴饮、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清化饮。

药物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为黄连,频次为244次。频次在100以上的药物由高到低依次为半夏、厚朴、甘草、茯苓、黄芩、陈皮、蒲公英。频次在50~100之间由高到低依次为:


薏苡仁、藿香、蔻仁、苍术、枳壳。清热化湿类药物在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大量选用,黄连、半夏、厚朴、茯苓、甘草、蒲公英均有较高的使用。


瓦楞子、厚朴、薏苡仁、竹茹、蛇舌草、苍术、莱菔子、佩兰、陈皮、莪术、砂仁、代赭石、枳实、蒲公英、白术等药物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药物加减上针对性强,使用率高,疗效好。瓦楞子针对反酸症状使用率最高,配合乌贼骨;延胡索针对疼痛选用率最高,常与川楝子配合;大便秘结时大黄使用最高,恶心呕吐竹茹、生姜配合;纳呆麦芽、鸡内金、神曲、谷芽使用率高,厚朴对胀满效果好。湿偏甚藿香、苍术、佩兰使用率高、热偏甚蒲公英、黄芩使用率高。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发病率广东、北京、江苏、福建、山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其频次均在35次以上。临床上,病程在2~5年的患者中多以脾胃湿热证为主,加重时间多在2周内。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饮食偏好上,主要是以辛辣刺激食物最为常见,占74.4%,其次为油腻饮食、腌制食品,分别占73.4%和64.5%。饮酒、饭后症状明显加重,个案占比分别为68.2%、64.2%。下午症状更为明显,个案占比为61.7%。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症状频次中,脘腹胀满占75.9%,肢体困重占65.0%,口苦为58.1%。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舌色占比中,舌质红62.6%,舌尖红为49.8%;舌质形体上点刺舌为73.4%,舌体胖为37.4%,舌质老为30.0%。舌质红、舌尖红、点刺舌经卡方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舌苔颜色上,黄苔占63.0%,白苔为26.1%。舌苔分布部位个案占比上,舌根部为86.2%,舌质红为62.6%。舌苔的多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估计P<0.05的有舌苔黄、苔腻。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中热重于湿的证候个案占比大于50%以上的主要有点刺舌为73.4%,舌苔黄63.5%,舌质红62.6%,口苦为58.1%。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中湿重于热的证候中,个案占比大于50%以上的主要有舌苔腻78.3%,点刺舌为73.4%,舌苔黄63.5%,肢体困重65.0%,便溏51.2%。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中湿热并重的证候中,个案占比大于50%以上的主要有舌苔厚79.8%,舌苔腻78.3%,点刺舌为73.4%,舌苔黄63.0%,口苦58.1%。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占86.2%,伴糜烂占71.9%,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占86.2%。在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症状主要有口苦、胃脘痞满、尿黄、胃脘胀痛、口臭、恶心、胃脘灼热、纳呆、大便溏;脉象上主要有脉滑数、脉滑、脉濡数;舌象上表现为舌质红或舌边尖深红,苔黄腻或黄厚或腻。结论:文献研究中慢性胃炎各证型中肝胃不和证(肝郁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以上证型的发病病例数占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70%。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症状由高到低依次为:口苦、胃脘痞满、尿黄、胃脘胀痛、口臭、恶心、胃脘灼热、纳呆、大便溏,胃脘疼痛、呕吐、口渴少饮、口粘腻、肢体困重。脉象由高到低依次为:脉滑、脉滑数、脉濡数、脉弦、脉弦滑、脉濡缓、脉数。舌象由高到低依次为:舌质红、舌苔黄腻、舌苔黄厚、舌苔腻、舌边尖深红。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常选用方剂由高到低依次为:连朴饮、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清化饮。药物使用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连、半夏、厚朴、甘草、茯苓、黄芩、陈皮、蒲公英、薏苡仁、藿香、蔻仁、苍术、枳壳。药物加减中由高到低依次为:竹茹、瓦楞子、大黄、苍术、生姜、延胡索、佩兰、旋覆花、蒲公英。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发病率广东、北京、江苏、福建、山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临床研究中病程在2~5年的患者中多以脾胃湿热证为主,加重时间多在2周内。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饮食偏好上主要是以辛辣刺激食物最为常见,其次为油腻饮食、腌制食品。饮酒、症状明显加重,下午症状更为明显。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要症状中,慢性胃炎中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烧心感>食少纳呆>便溏不爽>肢体困重>口苦>睡眠差>呃逆>大便秘结>反酸>口臭>口渴少饮>胃中嘈杂>恶心欲吐>胸闷>小便黄。最终筛选出百分率>50%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条目作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量表内容,确定出:1脘腹胀满、2肢体困重、3口苦、4口渴少饮、5口臭、6便溏不爽、7嗳气、8睡眠差,以上8项症状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因素。综合文献和临床研究,制定以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内容,主要包括慢性胃炎的特异症状、慢性胃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级、脾胃湿热证证候的轻重程度量化。确定主要证候依次为:1胃脘胀满或胃脘胀痛或胃脘灼热疼痛或胃脘隐痛(特异症状),2肢体困重,3口苦,4口渴少饮,5口臭,6便溏不爽,7纳呆,8舌边尖红伴点刺、舌体胖;或舌边尖红伴点刺舌质老;9舌根部苔黄厚;或舌根部苔黄腻;或舌根部苔黄厚腻;或舌中后部苔黄厚;或舌中部、根部苔黄腻;或舌中后部苔黄厚腻10脉象上主要有脉滑数,或脉滑,或脉濡数。具备18910,即慢性胃炎特异性症状一项加舌象、脉象可诊断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级(参考表2-1)。脾胃湿热证证候的轻重程度分级:1轻度为舌边尖红伴少许点刺,舌根部苔黄腻;2中度为舌边尖红伴点刺,舌根部苔黄厚腻,或舌中后部苔薄黄腻;或舌边尖红舌体胖,舌根部苔厚腻。3重度为舌边尖红绛伴明显点刺,舌质老,舌中后部苔黄厚腻;或舌边尖红绛伴明显点刺,舌质老,全舌苔燥厚腻;或舌边尖红,舌体胖,舌中后部苔厚腻;或舌边尖暗红,舌体胖,舌中后部苔厚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