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宫直透补亏秘法

 勇敢的芯2 2021-09-02

练功前先宽衣松带,缓缓散步一会,一切世事漠不关心。练功姿势卧、坐、站均可(刚开始最好取坐、站势,因刚开始就用卧势易落于昏沉)。如采用盘坐姿势练功,床上可先铺毯子,上加较软的棉垫,以让着床处的两腿足骨坐久不痛为度,当然也不能太软,如软得象席梦思床或海棉沙发一样也不行,因为身体不能保持正直稳定。

练法:摆定姿势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即收散外之神明清气,摄入中丹田(中丹田在两乳间,即大约在心窝处),令心平气定,万缘澄寂,勿令念起。静坐片时,心气溶融和平。然后以意移入天目(在两眉之间,此间为聚火之所),等到凝定片刻不散(杂念不起即不散),吸气时意想气从百会穴吸入,以意由百会倒转玉枕直注入夹脊。百会在头顶心处,玉枕即脑后骨(仰卧着枕处),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也就是背后命门上面的地方。夹脊可分为胸夹脊和腰夹脊(腰夹脊是命门往上约三四寸的一个区域,胸夹脊是指腰夹脊以上至肩背部大椎处的一段区域),此功中之夹脊指腰夹脊,即命门穴稍上的一个区域。

既至夹脊,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之气,将其他一切事放下来,专一于此,但意念不可太重,应若有若无,活泼自在,总之不能急于求成,着相死守。呼吸采用自然呼吸。如此每日行持30~60分钟,或能多练亦可。气壮者六天,气者至迟十五日,即觉夹脊中热如火炽(不可着意去追求,追求之心就是最大的杂念,此杂念不除,谈何功效?),有时还会觉得微微有些痛(也有人不会觉得痛,因人而异)。待到出现这种情况,便以意将此夹脊炽热之火,送串入于两腰,即觉两腰辘辘跳动。察其跳动不已时,随即以意送入会阴穴。会阴穴在前阴与肛门之间的中点处。

既至会阴,又觉其中掣掣跳动,虽跳动我只不理睬他。又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启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我亦只不理他。只自专心致志,安居其中若出门在外已久刚刚回到家的主人翁,深深休息于会阴穴海底之内如此片刻,以坦然之心态,任内呼吸之自然,心凝气定,便从细微处默默体察,觉我之气脉根本,实从会阴穴海底起,上升至脐轮,即自然停止在这里而不再上去。接着又从脐轮下降至会阴穴处。总之这升升降降的气机,不出此三寸一分半之间(即从会阴穴到脐轮之间。我冥心入静,任其自自然然地上下流行,不去干扰它。静守天然化合之机,万不可稍有意想,自误匪浅。

这种气机在体内上下升降的情况,就叫做内呼吸。

达到了这种内呼吸的境界后,自己用口鼻所行的外呼吸好象已不存在,好象与这种内呼吸毫不相关似的。但并不是真的不相关,而是因为此内呼吸与口鼻之外呼吸恰恰相反的道理。为什么内呼吸与外呼吸是相反的呢?如果以平常的经验来推论,口鼻之气的吸入,则内呼吸也应该伴随着吸入之气降到下面,但现在内呼吸反而迎而上升到脐轮,与口鼻吸入之气相互接合口鼻之气呼出时,则此内呼吸正应该与之上升一同呼出,而现在却反其道而行,口鼻之气呼出时内呼吸却正向下降入海底会阴这种情况与口鼻外呼吸出入之气好象毫不相通相连,岂不是正相反吗?(公众号: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道家前辈们强调入手练功的法门是“心息相依”,心与之相依的便是内呼吸,而不是口鼻之外呼吸。但是这一点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明明白白地道破,偶有所涉也是点到为止,令人难悟其中奥妙,由此致使许多人以为心息相依就是思想与外呼吸之气息合于是拼命去想象呼吸之气的出入,结果弄得心烦气闷,欲入静而杂念纷起。现在为大家详细阐明“心息相依”的道理及练法。

我们体内的气机升降与口鼻之呼吸是相反的。口鼻之气吸入,体内的气机反而上升;,口鼻之气呼出时,体内的气机反而下降。体内气机的这种升降情况,就叫做内呼吸,也称“内息”,古人用四个字来形容内呼吸与外呼吸的关系,就是“吸升呼降”,确是很精僻。

张三丰真人指出,“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认为“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而“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从上可见,凝神与调息是相辅相成的凝神(调心)有助于调息,调息也有助于凝神。

心息相依,就是自然地将心神栖息于内呼吸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坐,身心相对地平静了,逐渐体验到了内部气机的升降,认得真切熟溜,我却不要按自己的主张去操纵呼吸,只管由着内呼吸上升,我之心神亦随之上升,内呼吸下降我也随之而下,只任它自然升降,则无弊病。假如自己有时有了主观思想在其间,稍有想操纵它的意思,欲送它上下,则此内呼吸,与我本来灵明的心性便错乱违背,不能溶化为一,换言之,便是违背了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只三四息的功夫,便会打破原有宁静和谐的心态,而觉得气闷,不复自然了。如患此弊,必重新整顿、再度凝神调息,用随息自然、心息相依来锁心猿、拴意马,久久驯熟,自无此弊。

常人练功,大抵最难的,便是心火的收摄。古人将此心喻为心猿意马,因为此心的主要功能是思考各种问题,平时活动惯了,如欲它平静下来,便如同要把顽猴劣马拴锁住一样困难,它时不时地会乱跳乱动一番。所以现在欲收敛心神入于肾水,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达到的。其紧要的地方,惟独害怕妄念起来,导致杂念纷纭。如果念起即外散,虽坐无益。总之务必要此虚灵不昧之心性,通过凝神调息的功夫,与内呼吸合而为一,归于会阴海底处而不出。安居既久,则神自化气。(公众号: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神指心神,属火。会阴穴在肾底,水脏之极深处也,故又名海底。心火入水,火须为水灭,而火中炽热温煦的本性,存于水中,自然将水蒸化为气。此气因为有心神在内,故非常人之气可比。道家将此气称为先天气,如果心性不达虚无忘我的定境,不能得到它。

这种气自会化精,因为气中有真液,所以能化为精。精气神这三者,如能通过练功,心息相依,忘物忘我,浑而为一,更不知何者为精?何者为气?何者为神?就得知其中真义了。假如练功初期,心念易动,心神容易想到外面的一些事物,不肯安安静静地潜藏于体内,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不必为此心烦意乱,更不必为此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是练内功的料。只要按照“凝神调息,调息凝神”的道理,一门心思在心息相依上下功夫,使心神有所寄托依傍,而不胡思乱想导致外散,这也是练功入手的一个方便之法。这样练功日久,自可到达坐忘境地,这时把自己的四肢、五官,整个意识全忘掉,进入似睡非睡的混沌状态。“道自虚无生一气”,物我既然两忘,阴阳自然协调,阴阳一协调,先天一气自然从虚无中生出。坐功的时间逐渐增加。大约练习七天左右,两腰之中及小腹渐渐觉热,平常身体向来畏寒及手脚向来发冷者,此时也会觉得发热。由于阳气振作的缘故,阳茎此时必然翘举,小心不要行房事以图发泄,这是十分关键的。此为初得先天气,不可马上采取,等待阳茎举过自软后,制至欲心不动,此阳气乃化为阴精。如是每日行持,每日阳举,只自不采。过了一月有余,即是日日积聚我之精气也。之所以积聚我之精气,即以它为藏阳之地也(精属阴,阴中有真阳)。这种精气是维持人体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根本物质,所以这种补亏方法,又叫做添油功夫。

添油的涵义,如灯油将尽,而火亦将熄灭,这时添油就能使之不熄。精气为人身中至宝,积精惜气,即是添油接命之理。真水属阴,火必须要水来敛藏,阳必须要阴来敛藏,然后才能长久存在,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即为此理。这也是天地造化生就自然之理。(公众号: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以前丹道家对于此添油接命之法,秘密若宝因为若得此种阳之诀,则不论老少,其肾阳变弱为强,易如反掌。而阳旺思淫,乃人之常情,人们通常不易掌握好分寸,是以绝不轻易传授得者秘之,同时亦要注意节欲保精的道理,这样才能身康体健,常葆青春。

此功法系由《补亏正法秘传》改编而来。

《补亏正法秘传》原附于《丹经指南》书后,现独立成篇。“补亏正法”又名“补天髓”、“添油术”,是丹家秘传的添油接命功夫。萧氏指出:“《补亏正法秘传》一文,以往仙家只口口相传,不著文字。……本篇较希一子之《补天髓》为详明,较陈真人之'秘传活法天机’虽稍有逊色,然确为仙家捷径法之千古不传秘本。”中老年可以据之入门,作为起手功夫,当有利无害也。(公众号: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丹经指南》,清末民初张松谷所著,萧天石先生评“本书全用问答体,辞简而义精,文浅而理著,语语皆全真旨意,条条是至道金言。阐喻言之幽微,辟旁门之邪说;剖仙学之玄奥,示丹家之捷径。使学道之士得有所依从,宛如面对祖师亲授口诀指点迷津,确为丹经中不易得之佳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