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沙:馈赠

 毋忘书 2021-09-02

磨铁“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

《白雪乌鸦》(伊沙著)

|跋|

馈赠

我在布考斯基译史小记中披露过:磨铁出了“伊五卷”之后,沈浩波来电话说要送我一个50岁的生日礼物,我说你已经送过我了(指的是“伊五卷”),他说还有让我猜,我一语猜中:“布考斯基的版权!”。

既然磨铁已经出了“伊五卷”,我自然以为它将要出的“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1966-1969年出生的五位诗人)中不会再有我,所以沈浩波打电话来约稿时,我又一次感到意外并陷入了纠结:名额是很珍贵,但我似乎又不愿缺失磨铁的当代诗歌史架构,关键是沈浩波早就把话放出来了:这个诗系以选诗严苛为旗(前二辑便是明证),我确实也很想瞧瞧经过70后同行沈浩波、80后同行里所、90后同行的李柳杨三代比我年轻的诗人的苛刻严选之后,我的诗还能剩下几首,在这个大诗系的横向比较中,结果如何?我的竞赛心与好胜心又开始作怪……于是便慨然允诺。

现在选诗结果出来了,好大的一个文档,我没法说我不满意,尤其是《唐》(节选)、《无题》(节选)、《诗之堡》等长诗(诗组)的入选,出乎我的意料,散文诗入选虽少,但却意义重大。书中2016年以后创作的诗,是我对我的老读者的一个交代:这不完全是旧书新版。

吾妻老G有名言道:“帮助你的人永远在帮助你。”——此话的原出处就是在感叹沈浩波如何待我。

这一年,用我诗中的话说:是全人类含我个人命运的“一线天”。

这一年,埋头苦干,写译至多,收获也丰。

这一年,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些大问题:人、信仰、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写作与人的关系、文明、时间……

这一年思考的结晶这辈子管够,准备下辈子还当诗人——并且只当这一个诗人——伊沙!盖因如此也就完全领悟了米沃什名诗《馈赠》中最难懂的一句:“想到我是依然固我的人也并不令我难堪。”

这一年,似乎只为读懂这首诗,于是乎,“在身体深处,我感觉没有痛苦。/当直起身来,我看见碧海白帆。”

伊沙

2020.10.10辛亥革命纪念日于长安少陵塬

图片伊沙今年1月在中东欧邂逅布考斯基。

伊沙,原名吴文健,男,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昌学院客座教授。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编选家。 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出版著、译、编106部作品。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中文诗歌奖金、韩国“亚洲诗人奖”以及中国国内数十项诗歌奖项。应邀出席瑞典第16届奈舍国际诗歌节、荷兰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英国第20届奥尔德堡国际诗歌节、马其顿第50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中国第二、三、四、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二届澳门文学节、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驻站作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其举办的朗诵会、奥地利两校一刊为其举办的朗诵会与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