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阁体如此漂亮,为何书法家都不感冒?

 丘山三也君 2021-09-03

张即之大楷闻名古今,这就是特色和个性。

我们再贴几张元代书法吧。不贴老赵了,他的作品发得太多了。

图片

图16 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楷书

鲜于枢的书法风格,显然多少受到了同时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影响。

图片

图17 康里夒夒书法

康里夒夒当时与老赵齐名,有“北夒南赵”之称,书法极其潇洒。

图片

图18 耶律楚材书法

耶律楚材端严刚劲,硬拙挺拔,这就是所谓的书法个性,这就是所谓的书如其人

馆阁体这路一直被书法家鄙视的书体,为什么到了明清两代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无非是社会需要。明清两代是科举最盛行的时代,科举要公平,就要统一标准,所以方正平稳、没有个性的馆阁体,就自然成了首选,而且看不出谁写的,可以防作弊。说到底,馆阁体它本质上追求的就不是书法艺术它就是一种实用工具,跟书法家追求的抒发情感、展现个性……没任何关系。

其实就算是明清两代,真正能在书法史上有点影响力的书法家,也几乎没有喜欢馆阁体的。当然,有很多人为了科举,在学习阶段还是会写馆阁体的。但他一旦考取功名,马上会抛弃这种束缚个性的东西,很多人只把馆阁体当成一个敲门砖而已。

明清两代的书法大家很多,像明代的王宠、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徐渭等,明清之交的王铎、八大、傅山、黄道周等,清代的郑簠、王时敏、刘墉、梁同书、翁方纲、铁保、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等,这些大书法家,几乎没有写馆阁体的。

因为我过去的文章,贴过不少他们的作品,这里就不重复贴了。捡几个没发过的吧。

图片

图19 张瑞图

图片

图20 祝枝山楷书

图片

图21 黄道周楷书

图片

图22 郑簠书法

图片

图23 翁方纲书法

图片

图24 何绍基书法

图片

图25 赵之谦书法

书法优劣的标准谁说了算?这其实是另一个话题。

广受大众喜爱的馆阁体,在书法圈就是不招待见。书法家推崇的书法,大众又看不懂。有人说投票吧。但懂书法的人肯定是少数;大众人数多,肯定多半是外行。你说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