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咬字嚼印 | “斗”与“鬥”用法区别

 秦岭之尖 2021-09-03

Image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起到保存资料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印友减少踩坑的概率,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我只是一名使用古文字并运用到篆刻上的人,并非纯粹的古文字学家,对于文字的解构未必正确,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亦希望借此机会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指导。在传统文化面前,在古文字面前,我永远都是一名小学生。


“斗”与“鬥”用法区别



近日翻阅上海《书法》杂志,偶然见到吴朴堂先生的两方“艰苦奋斗”大印,两方都是朱文,他本人均未署款(现款为后人补的观款)。其中仿浙派的一方收录在《朴堂印稿》中,而另一方仿吴昌硕的则未曾出现在他的印谱中。这两方印,朴堂先生之所以都不署款,很可能知道它们都是问题印,万一流传出去,恐会被后人诟病!


Image
△艰苦奋斗(吴朴堂刻)

Image
△艰苦奋斗(吴朴堂刻)

眼尖的朋友想必已经看出来,这两方印都把“鬥”字刻成了“斗”,属于很典型的错别字。“斗”和“鬥”原本是两个不太相干的字,其篆文字形及构造本义都差别很大,简体字改革以后它们被强迫合体,并成了一个字,这就导致一些书法篆刻爱好者出现混用、错用的情况。

Image
△“斗”字演变

我们先来说“斗”字,“斗”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有柄的可以盛放粮食的器具(有度量作用),古代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字到了小篆以后讹变很厉害,与甲骨文相去甚远,到了楷书之后就更无法看出其原来的构造本义了。“斗”字的含义有很多,列举如下:

Image

凡是以上含义,“斗”字的篆文必须写做Image,而不能写成Image。这里举两个印例 ,一方是赵之谦的“为五斗米折腰”,这方印非常有名,原石虽然是一方很普通的青田石,但在2017年嘉德拍卖会上却以1200万元的高价创下文人篆刻作品拍卖最高记录。还有一方是王福庵的“斗酒散襟颜”,这两方印中的“斗”字都是容量单位,所以都用Image,而不用Image


Image

为五斗米折腰(赵之谦刻)

Image

斗酒散襟颜(王福庵刻)


再说鬥”字,它的甲骨文正是两个站立的人在互相撕打的样子,非常形象生动。到了小篆以后,两只手变形严重,两个人弓着腰面对面,耳鬓厮磨,看起来亲密无间,已经完全看不出打斗的样子,实在是无趣得很。



Image

“鬥”字演变

鬥”字的含义主要还是与对打、争胜有关,具体如下:


Image

凡是表示如上含义时,“鬥”字篆文必须写成Image,而不能写成Image。下面两方印,一方是邓散木先生刻的“艰苦奋斗”,一方是钱瘦铁先生刻的“我与古人斗百草”,这两方印中的“斗”字都与争胜、拼搏有关,所以用的都是Image,而不是Image


Image

艰苦奋斗(邓散木刻)

Image

我与古人斗百草(钱瘦铁刻)

前文中吴朴堂先生那两方大印,都把“鬥”刻成了“斗”,我个人认为他刻完以后应该是知道这个错误的,所以不想署款。可能有朋友会问不会他自己并不知道刻错字呢?我认为没有这个可能,因为吴朴堂是王福庵先生的得意门生,王福庵先生用字严谨在圈内是出了名的,吴朴堂的篆刻创作及用字习惯深受他的影响,不至于这种错误看不出来。而且他还刻过另外一方带鬥”的多字印“为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而奋斗”,这里的鬥”字就完全无误。这方印的内容现在看起来有点好笑,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并不足为奇,如果您看过整部《养猪印谱》的话,就更不会少见多怪了。


Image

为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而奋斗(吴朴堂刻)

上海的张遴俊先生说吴朴堂这两方“艰苦奋斗”之所以用“斗”而不用鬥”,是为了避免印面太满,即章法上的需要。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如果为了章法需要,就可以随便用错别字代替,那篆刻用字的法度又何在?
既然说到“鬥”字,还得顺便提一下“闹”这个字。现在我们看到的“闹”字是“门”内加一个“市”,实际上这个字原来是“鬥”字框,与“门”没有半毛钱关系。在市场中打架争斗,肯定声音很大,所以就有了“闹”的本义。我们如果刻与“闹”字有关的词句,必须刻成“鬥”字框,千万不能刻成“门”字框。明代汪泓刻过一方闲章“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自咏》诗。这方印中同时出现“斗”和“闹”字,也是非常难得了。这里的“斗”与后面的“较”是对仗关系,都有与什么相比较的意思,必须用Image,而不可用Image。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闹”字用是“鬥”字框,而不是“门”字框,几百年前的汪泓没有见过简体字,自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困惑了。

Image


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汪泓刻)

之所以翻出吴朴堂先生这两方错字印,并不是为了抹黑他,而是为了说明“斗”与“鬥”这两个字的用法区别。何况以吴朴堂先生的篆刻成就,岂是这两个错别字就能抹黑的?个人以为,一方印,不管是谁刻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是我们每一个学印之人都应该秉持的态度。




作者简介

Image

江豪旭,字瑞昇,号庵角山人,金石印坊创始人,篆刻教育者,玺印篆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关注江豪旭老师个人公众号

“江豪旭篆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