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白带方剂大全收集整理(八)

 火帝养生_WSH 2021-09-03

221、调经至宝汤

  【处方】当归3钱,白芍药(酒炒)2钱,熟地黄2钱,川芎2钱,人参1钱,吴茱萸(炒)1钱,丹皮1钱,半夏(制)1钱,阿胶1钱,麦冬1钱5分,肉桂5分。

  【功能主治】赤白带下,崩漏淋沥,恶寒发热,口渴,腹痛,小腹急疼,五心烦热,久不成孕。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222、万应灵膏

  【处方】当归 赤芍 川军 白及 白蔹 羌活 乌药 木鳖子 苦参 连翘 皂角 生地 防风 甘草 山柰 五灵脂 半夏各30克 槐枝 柳枝 桃枝 枣枝 桑枝各30克

  【制法】上药用麻油2.5千克,入药煎枯去滓,下净血余60克,烊化,再入炒过广丹1千克,熬成膏,入以下细料药:细辛、附子、良姜、官桂、乳香、没药、丁香、甲片、洋樟、川草乌、阿魏各30克,麝香3克,研末,调入膏内。

  【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及风寒所侵,骨节疼痛,一切泻痢,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红布摊贴。

  【摘录】《青囊秘传》

223、威喜丸

  【处方】黄蜡120克 白茯苓(去皮)120克(作块,用猪苓7.5克,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取出晒干,不用猪苓)

  【制法】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元阳虚惫,精气不固,溺后余沥不尽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孕)、。

  【用法用量】空腹时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饮米醋,切忌使性气。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224、温肾调气汤

 【处方】杜仲12克 续断9克 桑寄生15克 台乌药6克 破故纸6克 菟丝子 焦艾各9克 炒狗脊6克

  【功能主治】补肾安胎。治妊娠数月,腰酸作胀,少腹疼痛,有下坠感,小便多,白带较重,舌正常,苔白,脉沉缓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225、香附丸

  【处方】香附子60克(醋煮)吴茱萸 白薇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白带,下元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

226、愈带丸

  【处方】熟地120克 白芍150克 当归90克 川柏 良姜各60克 川芎30克 椿根皮450克

  【制法】上药研末,米饮糊丸。

  【功能主治】养血和营,清热燥湿。治妇人冲任不固,带脉失司,赤白带下,经浊淋漓。

  【用法用量】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饲鹤亭集方》

227、益寿比天膏

  【处方】鹿茸 附子(去皮、脐)牛膝(去芦)虎胫骨(酥炙)蛇床子 菟丝子 川续断 远志肉 肉苁蓉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杏仁 生地 熟地 官桂 川楝子(去核)山茱萸(去核)巴戟(去心)破故纸 杜仲(去皮)木鳖子(去壳)肉豆蔻 紫梢花 谷精草 穿山甲 大麻子(去壳)各30克 甘草30克(净末,看众药焦枯方下)桑枝 槐枝 柳枝各21厘米

  【制法】上药锉细,用真香油630毫升浸一昼夜,慢火熬至黑色;用飞过好黄丹240克、黄香120克入内,柳棍搅不住手;再下雄黄、倭硫、龙骨、赤石脂各60克,将铜匙挑药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又下母丁香、沉香、木香、乳香、没药、阳起石、煅蟾酥、哑芙蓉各6克,麝香3克为末,共搅入内;又下黄蜡15克。将膏贮瓷罐内,封口严密,入水中浸五日去火毒。

  【功能主治】添精补髓,固精助阳,润滋皮肤,强壮筋骨。治下元虚冷,五劳七伤,半身不遂,脚膝酸麻,阳事不举,肾虚喘咳;妇人赤白带下,沙淋血崩。

  【用法用量】每一个重21克,红绢摊开,贴脐上或两腰眼上。每一个贴六十日方换。其功不可尽述。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228、益气导溺汤

  【处方】泡参15克 白术6克 扁豆 云苓各9克 桂枝 炙升麻各:3克 甜桔梗4.5克 通草6克 台乌4.5克

  【功能主治】益气升清,温阳利尿。治妊娠气虚下陷,小便不通,脐腹胀痛,面色苍白带青,心悸气短,神倦食少,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229、银杏汤

  【处方】熟地黄30克 山萸肉 薏苡仁 怀山药各12克 茯苓9克 泽泻 丹皮各6克 黑豆80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白带。

  【用法用量】先将黑豆煎汁400毫升,取200毫升,入银杏(即白果)10个,大红枣20个,煎好再入诸药,加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分服,服此二剂,永无白带。

  【摘录】《竹林女科证治》卷二

230、养气丹

  【处方】禹馀粮石(火炼七次.醋淬七次.为末)、紫石英(火煅一次)、赤石脂(火煅一次),各半斤;代赭石(火煅七次.醋淬七次.为末)一斤,磁石(火煅十次.醋淬十次)半斤。

  已上五石各贮之,各研为细末,又以水研之。挹其清者,置之纸上,纸用筲箕盛,欲使细末在纸上,而水滴在下,挹尽而止。既干,各用藏瓶盛贮,以盐水纸筋和泥固济,阴干。

  以好硬炭五十斤分为五处,每一处用炭十斤,烧红作一炉子,煅此五药,以纸灰盖之。两日后,火尽灰冷,则再煅,如此三次,埋地坑内两日,出火毒,再研,入后药。

  附子(炮.去皮.脐)二两,肉苁蓉(净洗.酒浸一宿.焙乾.一两半.当归酒浸一宿.焙乾),茴香(炒)、破故纸(酒炒香熟)、木香(不见火)、肉桂(去粗皮)、巴戟(盐汤浸.打.去心)、肉豆蔻(面裹.煨)、丁香、山药、鹿茸(酥炙)、白茯苓(去皮)、沉香、远志(去心),各一两。

  已上各如法修制,同研为末,却入:

  乳香(别研)、五灵脂(去砂.别研)、没药(去砂石.研),各一两。

  已上三味,入众药同研,却入:朱砂(或煅或蒸)、阳起石(略煅.或只用酒煮)、钟乳粉,各一两。

  已上三味别研,临时入。

  上同入研,过罗为细末,用糯米粉煮糊为圆,每两作五十圆,阴乾,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脾元耗惫,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实下虚,中痰饮上攻,头目昏眩,八风五痹,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蹇涩,神昏气乱,状若瘫痪;及奔豚肾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者。阴阳上下,气不升降,饮食不进,面无精光,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冲,腰背倦痛,夜梦鬼交,觉来盗汗,胃冷心疼,小便滑数,牵引小腹,足膝缓弱,步履艰难。

  妇人血海久冷,赤白带下,岁久无子,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者,急服百圆,用生姜、大枣煎汤灌之,即便回阳,命无不活。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六脉沉伏,唇口青黑,腹胁攻刺,及男子阳事痿怯,脚膝酸疼,腹脐虚鸣,大便自滑,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鸣,百药不愈者。常服助养真气,生阳逐阴,温平不僭,消磨冷滞,克化饮食,使五脏安宁,六腑调畅,百病不侵。出入道途,宜将此药随行,缓急服饵,大有功效。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至十圆,空心,用温酒吞下,或姜盐汤,或枣汤下亦可,妇人用艾醋汤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1、张走马玉霜圆

  【处方】大川乌(用蚌粉半斤同炒.候裂.去蚌粉不用)、川楝子(麸炒),各八两;破故纸(炒)、巴戟(去心),各四两;茴香(焙)六两。

  【炮制】上件碾为细末,用酒打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疗男子元阳虚损,五脏气衰,夜梦遗泄,小便白浊,脐下冷疼,阳事不兴,久无子息,渐致瘦弱,变成肾劳,眼昏耳鸣,腰膝酸疼,夜多盗汗,并宜服之,自然精元秘固,内施不泄,留浊去清,精神安健。

  如妇人宫脏冷,月水不调,赤白带漏,久无子息,面生僢黯,发退不生,肌肉干黄,容无光泽,并宜服此药。

  【用法用量】每服三、五十圆,用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2、治带片

  【处方】金樱子120克 苦参 墓头回各90克 知母 苍术各60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赤带、白带、黄带,质稠色黄,其气腥臭者。

  【用法用量】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约1.2克。每次服5片,每日三次。

  【备注】方中金樱子能收敛止带,墓头回能清热解毒,苦参、知母、苍术能清热燥湿。配合成方,共奏清热燥湿,收敛止带的功效。

  【摘录】《上海市药品标准》

233、止带丸

  【处方】当归(酒洗)川芎 白术(去芦)人参(去芦)山药 杜仲(姜汁、酒炒去丝)香附(醋炒)青黛(减半)牡蛎(火煅)破故纸(酒炒)续断 椿根皮(酒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赤白带下,腰酸,头晕眼花,小腹胀痛,四肢困倦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清米汤吞下。

  腹痛,加玄胡索、茴香,去人参;饱闷,加砂仁,去人参;夏月,加黄柏;冬月加煨干姜;肥人,加姜汁、半夏;瘦人,加酒炒黄柏。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234、钟乳白泽圆

  【处方】白檀香(取末)、滴乳香(别研),各一两;阳起石(煅令通红.研)、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钟乳粉二两,麝香(别研)一钱。

  【炮制】十和匀,滴水搜成剂,分作六十圆。

  【功能主治】治丈夫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真气不足,元脏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顿衰,头目眩晕,耳内虚鸣,心腹急痛,气逆呕吐,痰嗽喘促,胸膈胀闷,脾泄下痢,遗精便浊,厥冷自汗,脉微欲绝。

  妇人血海虚冷,崩漏不止,赤白带下,经候不调,脐腹时痛,面无颜色,饮食不进。

  但是一切虚劳之疾,并宜服之。

  久服补益精血,助阳消阴,安心神,定魂魄,延年增寿,起死回生。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水一盏,煎化及七分盏,空心热服,如急病,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5、竹茹丸

  【处方】当归 白术 青木香 蚕蜕(煅)黑棕刷(煅)川山甲(煅)各30克 地榆 竹茹 川芎 白茯苓 粉草 血余(煅)牡蛎(煅)绵子(煅)各15克 熟地黄120克 赤石脂(煅)90克

  【制法】凡需煅之药,用绵裹定,入瓶子内,盐泥密封,炭火煅存性;合余药碾为细末,炼密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崩中,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236、升阳燥湿汤

     【处方】生黄芩、橘皮各五分(1.5g),防风、高良姜、干姜、郁李仁、甘草各一钱(3g),柴胡一钱三分(3.6g),白葵花七朵。

     【用法用量】1.古代用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2.现代用法:上为粗末。分作2次服。每次用水600ml,煎至300ml,去滓,食前温服。

     【功能主治】升阳燥湿,散寒止带。妇人带下,阴中如冰,阴户痛而控心,身黄皮缓,体重如山。

     【方义】《济阴纲目》汪淇笺释:此治重在阴中如冰,痛控于心。故用良姜为君,干姜为佐,不用参、术者,痛无补也。柴、防足以胜湿升阳,葵、李可以润枯湿燥,甘、陈和中,生芩凉气分之热。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237、补宫丸

     【处方】 当归(酒炒)2两,熟地(姜汁炒)2两,肉苁蓉(酒洗,去膜)2两,菟丝子(酒洗,去膜)2两,牛膝(酒洗)2两,肉桂1两,沉香1两,荜茇(去蒂,炒)1两,吴茱萸(去梗)1两,肉果1两,真血竭5钱,艾叶5钱。

     【功能主治】 女人子宫久冷,经事不调,致小腹连腰痛,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减食发热,夜多盗汗,赤白带下。助孕。

     【制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酒或白汤任下。

     【摘录】 《扁鹊心书·神方》。

238、赤白带验方

     【处方】白术五钱,真云苓二钱,车前子一钱,鸡冠花三钱,水煎服。

      无论久近其效如神,百发百中。赤带用白鸡冠花,白带用赤鸡冠花,反之为炒。

      又方∶赤白带下,诸药不效,年久不愈,此乃湿热也。贯众一个,去皮毛,以好陈醋泡透,慢火烧熟为末,空心米汤下。每服二钱,亦百发百中之方也。

237、清气养荣汤

    【处方】当归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黄连2.4克,山萸肉2.4克,灯心30根。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和营止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238、黄带方剂一

    【处方】黄柏10克 焦苍术10克 椿根皮15克 土茯苓15克 生苡仁15克 蒲公英15克 柴胡8克 生龙骨30克 牡蛎30克。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主治】带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或夹有赤色,或色白质稠,多有腥臭,或伴有腰酸腹痛,眩晕头痛,肢倦乏力,身热口渴,外阴瘙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濡滑。 

     【摘录】中药方剂大全。

239、中药处方二

     【处方】生地9克 玄参12克 当归6克 银花12克 连翘9克 黄芩9克 赤芍6克 丹皮9克 茯苓皮9克 甘草3克。

     【用法】用上药100倍量,浓煎3次,过滤去渣。将3次滤液混匀后浓缩即成合剂。每次服30毫升,每天2~3次。亦可以上方水煎服,每天1剂,煎2次,分2次温服。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主治】妇女带证,痔漏出血,风疹痒块,龈衄等。症见黄、白带下,质稠粘有臭气,或痔漏肿痛,肠风下血,或热盛风生,肌肤干燥作痒,或湿热毒邪,淫伤血络,发为疹块、衄血等 。

     【摘录】中药方剂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