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心周六 | 《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如何才算尽享青春?

 小一大书悦读会 2021-09-04

今日豆瓣评分7.3分,30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叙述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品之一。隐士赖克罗夫特是本书的主人公,是作者笔下的虚构人物,同时也是作者的化身。
作者介绍



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英国小说家、散文家,是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最出色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一生发表过23部长篇小说,主要有《新格拉布街》(1891)和《在流亡中诞生》(1892)。另有游记作品《爱奥尼亚海岸游记》(1901),文学评论《狄更斯的研究》(1898)等。
原文书摘
1.在我近旁,一只蜜蜂嗡嗡地飞舞着;不远处,布谷鸟在歌唱;谷底农场的草地上,羊群“咩咩”地叫着……

2.一个家最重要的就是舒服,除非有足够的财力、耐心和品位,否则也没必要注重美丽的细节。

3.为人类的愚蠢发火,或者希望人类少犯错,都是没有用的。

悦读者荐
1.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
走在路上,看到一位职场女士,驻足拍路边的一丛花。这个画面,在匆匆人潮的大背景下,很美。若心里有希望,日日是春天,时时都能感知这世界盛开的每一朵花。想到了这本《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给惬意的周六时光,再添一点惬意吧。

2.这本书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乔治·吉辛是一位作家,年轻时的穷困历历在目。有时为讨一顿饱饭而不得,租住的是最廉价、最脏乱的住所。然而作者并未停止追逐理想,罔坠青云之志。即使在最困顿中,仍坚持读书、写作。在买书和饿肚子之间,作者往往选择前者。经过不懈的努力,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隐士赖克罗夫是他虚构的一个任务,他以字为生,常年独自徘徊在温饱之间,被病痛和精神上的痛苦折磨,然而从不抱怨生活,坚持写作。直到五十岁时迎来人生转机,有人去世后留给他每年300英镑的终身年金。俨然一笔巨资,使他从此过上稳定舒适生活,还请了管家照料。然好景不长,五年后作家心脏病发作去世。

实际上作者写的还是自己。隐士赖克罗夫是本书的主人公,是作者笔下的虚构人物,同时也是作者的化身。作者以汇编赖克罗夫特生前杂记的形式影射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感悟融入其中。但说一点吧。

3.如何才算尽享青春?
“顺境更易于人们践行美好的品德”。生活悠闲,人也就心平气和。逆境确实磨砺人,一个人要是能逆来顺受,拥有那可怜的忍耐力,也必然能从困境中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忘记糟糕的一面。这是乐观主义的绝佳范例,可这同时也是对精力、激情和青春极大的浪费!

何为青春?不带任何乌托邦色彩,只是想想普通人的青春该是什么模样。在十七岁到二十七岁期间,能有多少人享受生命赋予的一半快乐和劳动愉悦呢?恐怕在一千个人中都很难找出一个。回顾生命时,几乎所有人都发现,本该光鲜亮丽的芳华岁月,却因境况的窘迫、意外不幸或是荒唐不羁而变形失色了。

如果一个年轻人避免了年轻时所有的陷阱,如果他专注于所谓的重要机会,如果他谨慎地获取最大的利益(这里的“利益”指物质的好处),但并不让人觉得他极端自私,那他就是享受青春的好榜样,这样的行为值得骄傲。什么人算年轻人?若是按照自己的生命来算,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一天呢。过好每一天,活出好一生。

我们看看作者的四季:春天唤醒体内沉睡的青春活力,他不知疲倦地走路,像孩子一样唱着儿时的歌谣;在园中阅读的时候,一股微风送来夏季的芬芳,并把他带回少年时度过的假日光景;秋天他忙着尽可能地辨别各种植物,并给它们取名,在看到它们的时候,和它们一一打招呼;冬天他拉上百叶窗,点上油灯,坐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边享受冬之静。

“花儿象征着极大的解脱,是一种美妙的觉醒。我曾经在黑暗中行走,没有真切感知任何东西,现在我才睁开双眼,才看到这美妙的世界。”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六自由随心日快乐!

悦读者:见均

编辑:子衿
审校:树阴照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