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脏病连经——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甘草汤

 铁毛l 2021-09-04

图片

图片

少阴二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热为太阳之经病,沉为少阴之脏寒,此为少阴病,脏病连经也。经阳伤寒,则见发热,脏寒里虚,则见脉沉。脉沉发表,必亡里阳,脉沉不发,则寒外束,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发太阳之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脏寒,细辛降阴邪之冲逆,以防汗出亡阳,阴盛而发厥逆。麻附辛汤,温里发表,则表里双解,此是脏病连经之治法。区别于太阴,经病连脏之法。各在其经,则治不同,其理接近,以脏为主。

2 少阴水脏,其脉自沉,乃始得病时,反发热脉沉者,是犹带表寒不解,而脏也内寒之义。太阳外伤则发热,少阴内寒则脉沉。内有少阴,则宜温里,外有太阳,则宜发表,故麻黄附子细辛汤,温内寒而发外寒。温里以发表,少阴之汗法如此。此与太阴三同,皆经病连脏。发热头痛,是为表证,脉反沉者,当先温里,后在解表。

3 太阳为经阳,经阳在外,经阳病者,必伤于寒。经阳伤寒,必见发热。少阴为脏,脏位于里,而主收藏,脏寒失藏,则见脉沉。里气内虚者,外感伤寒,病传于里,则外见发热,内见脉沉也。提纲言反发热者,是少阴病为脏寒而无热,反发热者,此是外感,经阳未解之义。

4  少阴脏病,当恶寒脉沉,是一定之理。太阳经病,当发热脉浮,此也一定之理。

始得之,不恶寒反热,脉沉者,知为少阴病。太阳病,发热,当脉浮,而反脉沉者,也知为少阴病。就是从各提纲中,找出本条提纲的“反”字。来理解本条提纲。太阳三,风寒总纲,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即是本条表有热而脉沉之义。

    另外内伤也有,外反热而内脏寒之状。外为经阳,内为阴脏之故。所以同是寒热,而病却不同。

5 太阳外伤,而少阴内应,故脏病连经。若不里虚,何至内传少阴。重点,阴旺于少阴,若汗法失度,则亡阳也,所以少阴有禁汗之条,此仍发汗者,脏病连经。脏则表寒不解,发表寒则泄里脏之阳。脏病本寒,寒盛冲逆,在用麻黄发表,必发散太过,加上附子温少阴脏寒,以培根本,加上细辛降下寒之冲逆,以助肺敛,而不使麻黄发散太过,又伤少阴脏寒。麻附辛汤,发表寒而不动内寒,表里双解,脏经并治,则汗之无

细辛,温少阴以退寒水,降寒气之冲逆。就防止汗出亡阳,而发厥逆。降里阴之冲逆,则中气交济,不发厥逆。不会因为汗出亡阳,阴盛而发厥逆。

本条用细辛二两,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在下附子细辛。此后下是为先去麻黄之浮沫。当归四逆汤,细辛二两,也没标后下。用药皆以仲景为准,后世医家,有言后下,也没毛病,有毛病的就是剂量问题,后人有言,细辛不过钱,此言论是错误的,冤枉好药。在《金匮》痰饮三十四中有言之。

论;在太阴篇,未见伤寒麻黄证(或是表寒不实,而为表虚),在少阴篇,未见中风桂枝证(或是本气为寒,寒从其类,病还其本原),此当留意研究。二篇黄同点,病在脏者,以脏为主,而表寒为次。皆先温脏,以助外发经寒也。太阴者为中风桂枝证,此在少阴者变成了伤寒麻黄证。

图片

附一;李可老中医医案,脏病连经

扬某,女30岁,1979年11月7日,患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无汗咽痛,经治三日,注射青霉素800万单位,服银翘散2剂,病势有增无减,邀余诊视。见患者面壁蜷卧,盖两床棉被仍寒战不已。面色青灰,白睛尽赤,扁桃体微肿,色鲜红,体温39.5,查其双膝冰冷,腰痛不能转侧。饮些许桔子汁,便觉胃寒嘈杂。时时思睡,又难以入寐。苔白润而不渴,脉沉细微。从症状看,有太阳伤寒表实证,从脉象沉细,欲寐蜷卧看,又为少阴之本证;而目赤,咽痛,高热则又似温邪。当时正值流感流行,门诊病人十之八九,属银翘汤证。而前医用银翘汤2剂,病反加重,颇滋疑惑。乃详询病史,始得悉素有食少便溏,五更泄泻之恙。较常人畏风冷,腰困痛,时欲躺卧等情,此证素体阳虚无疑。肾元虚惫之人,感邪多从寒化。《伤寒论》辩内外之热,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可见此目赤,咽痛,高热俱属假象。咽部之鲜红色,等同“面赤如妆”(曹炳章云;舌红并非火)也是寒象。乃断为寒邪直中少阴,心肾交虚,妄用寒凉,重伤肾阳,致正气不支,无力鼓邪外达。伤寒少阴篇有“少阴病脉沉反发热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一条,基本合拍,但仍偏于攻邪。患者虚多邪少,亟需顾护下焦元气。乃疏一方;

  麻黄10克,附子18克,细辛10克,肾四味120克,当归30克,仙茅巴戟各15克乃麻附辛合二仙汤去知柏,加肾四味,以鼓舞肾气。服后得汗,安睡一夜,次日痊愈,目赤咽痛也退。因脾肾久虚,嘱原方去麻附辛,加党参30克,灵脂15克,生芪30克,炮姜10克,5剂,以健固脾肾。4年后偶遇街头,见患者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据云;其多年缠绵不愈之五更泻竟也获愈,体质增强。往昔每月患感冒三五次,病愈之后4年来只感冒一二次。肾者本也,本固则枝荣。古人谓;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洵非虚语。《李老经验集》185页

论;本条病例,非常典型,脉沉反发热者,脏病连经,咽痛者,少阴脏寒,亡阳之象也,此在少阴篇已经说明;又在太阳篇说明,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又在太阳总纲二,申明寒热,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在太阳篇已经把太阳证说明,故在少阴篇就不在重复太阳证,对于脏病连经的,辩证与病理方药,也给出了提纲,剩下就是要多读病例多临床,积累经验,融汇贯通。(论,舌红并非火,此是脏寒,亡阳之火。对比参考,肾气丸下医案,血枯木燥,失藏之火。与结尾五则知)

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是为太阳之表证,脉沉细微,寒战蜷卧,时时思睡但欲寐,又阳气离根而难以入寐者,皆是少阴之脏寒。而咽痛红肿,舌红体温高,此为少阴脏寒,亡阳之象也,脏寒火逆,亡阳之证候也。或起卧不安,五更泄泻,畏风寒冷,腰困痛,时欲躺卧,本气之阳虚也。先以麻附辛汤,双解表里,后去麻附辛汤,培元固本。前边用2剂银翘汤,是误诊误用,典型的见热清热,典型的犯了,治热在皮肤而失寒在骨髓之过。故师解为重申,申明寒热之义。

本条众家皆言,此为直中少阴,此种理解不妥,外有三阳之卫御,还有太阴经在前,何能直中少阴,就是本气之里虚,当以黄师为准,此为少阴病,脏病连经。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之阳外伤,则少阴之阴内寒,此即是少阴,脏病连经,太阳之阳伤则发热,少阴之阴盛则内寒,故麻附辛汤,双解表里。太阳之阳伤,是为外寒,少阴之阴盛,是为内寒,内寒也就是人虚,再俗套一点就是肾虚,典型的外感内伤之证。《四圣心源》六气解;内伤者,病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感之。此用白话解,就是皮毛伤外寒,肾虚伤内寒。伤内外之寒,故师经典名《伤寒论》。脏病连经,发表之寒,则里阴愈盛,温里之阴,则表寒不解,麻附辛汤,双解表里之寒。

图片

图片

附二;张函医案,脏病连经

王某,女,8岁,外感发热39.9度,恶寒鼻塞,身痛倦怠,扁桃体发炎。易患外感,缠绵不愈,外感则扁桃体发炎,高热,长期用激素,抗生素,面及身臂多毛,生长发育迟缓,瘦弱,身高矮于同龄许多,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纳差。本地医院均不愿意接诊,每次外感均发高热,十天乃至月余不愈,输液必用大量抗生素、激素,用过许多新型抗生素,效不佳。本次外感非常害怕高热不退,定要退热方才回家。

诊之脉迟无力,断为太少同病,少阴阳虚,疏方;

桔梗30克,甘草30克,黑豆30克,乌梅30克,麻黄5克,制附片23克,辽细辛23克,晒参15克,生姜30克,带须葱白4节。一剂,文火煮一小时,余300,日分三服。

  下午服第一次药,20分钟后吐出,又服一次,未吐,一小时后热退,睡前又服一次。隔一日来电告知,一剂诸症愈,扁桃体红肿亦愈。

论;发热恶寒者,是为表证也,但脉迟无力者,迟为脏寒,知为在少阴也,病在少阴,是为表里证也。表阳伤则发热,里阴盛则恶寒,鼻塞者,皮毛窍闭,肺气不能外达,而上冲鼻窍也。身疼者,外寒之伤也,易患外感而表均不解也,故伤即身疼,外有筋脉束迫,内有里虚,经气不得通达也。倦怠者,少阴之本病,寒水之旺也。高热与咽痛者,是少阴脏病,亡阳之象也。发育迟缓身矮者,是少阴之盛,肾气不足也,注意力不集中者,木郁而风动也,风泄皮毛,汗出窍开,卫窍表虚,则易患外感,木不化火,阳神不足,虚故不能凝神也。(此风动证者,多伴有多动证,抽动证,或情绪不定,或过于亢奋,或脾气大,皆是风动之象)此为本气之虚,也就是素体阳虚之义。阳气不虚,何来伤寒,少阴不盛,何至脏病。

本方加黑豆、乌梅、葱白,余个人观点不用加,余下不动,桔梗、甘草,建中降逆,开结滞,麻黄发表寒,附子、细辛温里寒,人参,生姜,建中降逆足矣。其患者饮第一次反而呕者,是细辛味大,让人恶心欲呕。细辛味冲,如空腹腹用,或过饱服用,皆会导致恶心欲呕,或呕吐而出。

图片

图片

附三;石春广医案,脏病连经

孙某,男,52岁,辛店人,2018年10月,患感冒十余天,虽不断服药,不断输液治疗,仍然感觉头发蒙,眼眶疼痛,遂来诊治,见症头昏,怕冷,后背冒凉气,无汗,乏力而兼口渴,二便正常,睡眠一般,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有力,辩为太阳少阴合病,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9克,制附子9克,细辛6克,白芷12克,3剂服完,诸症均消失。

少阴三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1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此为始得之,无里证,故微发汗,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发表寒,附子温里寒。甘草,培土补中,交济阴阳。阴阳交济,则不发厥逆。中气不虚,交济阴阳,自不厥逆。

2  少阴病禁汗,为何发汗?此连经病,本条提纲,以始得之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此也适用上条麻附辛汤。

  两条提纲综述一下。一始得之二三日,二无里证,三“微”发汗,四脏病连经有发热,五脉沉另有善法。

按;少阴禁汗,因少阴皆言脏病。三阳误汗,还可救逆,少阴误汗,则更坏事,故不可犯禁。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