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鹅群』墨拓 · 赏析

 板桥胡同37号 2021-09-04
图片

清『鹅群』墨拓 · 赏析

图片
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历史悠久、传承深远,通过多个朝代的雕琢创新,产生了各种样式多样、包罗万象的精彩设计。此笏“鹅群”墨拓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文人诗词集于一身,引经据典,立意深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鹅群墨拓,长方形,高5.3厘米,宽1.7厘米。一面饰鹅群花图,右上角竖排楷书“鹅群”,阴文。一面题楷书赞语:“山花多奇状,尤奇此鹅群。谁向清秋日,折遗王右军。”左署楷书款“漫堂宋荦”,皆素地阳文,末施篆字长方章“牧仲”,阳文。
此墨正面图案鹅群,在民间是一种观赏植物的名称,据《江南通志》卷八十六记载“鹅群花,藤属叶似菰蒋,秋日著花,宛然鹅也……多产黄山”,对于鹅群花的描述,结合此笏墨的图案,与这种名叫“菰腺忍冬”的植物比较相近。
图片

鹅群可能的原型“菰腺忍冬

根据文献中的记载,这种植物“秋日著花,宛然鹅也”,因而得名鹅群。除此之外,鹅群还代表着“黄庭换鹅”的著名典故。
《太平御览》卷二三八载:“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王)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传说东晋书王羲之爱鹅成痴,有一位道士久慕他的大名,想求他为道观抄写一篇《黄庭经》,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后来道士打听到王羲之爱鹅的癖好,由是豢养了一群毛色洁白、体态优雅的白鹅,并将这群白鹅放养在王羲之经常路过的一条小溪里,以待时机。王羲之果然对这群鹅“一见钟情”,很快找来道观,向道士求鹅。道士当即提出,若是王羲之肯为道观抄写《黄庭经》一部,就将这群白鹅都送给王羲之。王羲之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这就是名传千古的“黄庭换鹅”典故。直到如今,这部以鹅换来的《黄庭经》仍有拓本流传于世。
王羲之作为书法大家生性洒脱,超然于世,为求鹅群,留下《黄庭经》真迹。这段故事在古代读书人中传为佳话,后世诗歌中提及“鹅群”“笼鹅”都是出自这则故事。
图片

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

《民国拓思古斋黄庭经》

此笏墨背面文字中提及的宋荦,是清早期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此笏墨的设计者,他酷爱收集古墨,并且善于设计墨品。曾经他得到朋友吴菘整理的黄山名士雪庄僧作品《黄海山花图》册的《笺卉》,这册书记录了雪庄毕生考察的黄山奇花一百多种,绘制精美。宋荦认为将它们制成墨有重要的博物意义,随即设计长方式重八钱的墨,背题《西坡类稿》“山花诗五绝”二十首,请墨工制成“黄海群芳图集锦”墨,这笏鹅群墨正是其中之一。
图片

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

《十二家墨说》墨下卷

图片

《鹅群》题诗

(北京市文物局藏《西坡类稿》十四卷)

我中心出版的《明清珍墨精拓》中共计收录其中9种,以下是额外八种墨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