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浦中医」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 “秋燥”伤人,宜养脾胃

 新用户3750kM45 2021-09-04

9月7日,迎来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它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此时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即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转凉的象征。这时候昼夜温差大、天气干燥,因此养生要注重保暖和润燥。

「 白露三候 」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

三候:群鸟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 秋燥初起当养肺 」

从中医理论来讲,秋季的主气为燥,秋燥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体内营养及水分已经不足,现在又正值夏秋交替之际,气候干燥,体内营养及水分下降,因此极易出现秋燥。

肺为娇脏,属金,对应秋气,与外界相通,尤其怕燥邪的侵犯。因此会引发一系列的肺系疾病,比较常见的有咳嗽、咽炎、支气管炎、反复感冒。

以往有病史的人就要注意在秋燥初起的时候,注意保护自己,减少与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的接触。

饮食上可借酸味敛肺气,防秋燥,如话梅、醋泡黑豆等。

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梨、葡萄、柑橘、柚子等多汁的水果生津止渴效果好。

「 暑去凉来保脾胃 」

都说“一夏无病三分虚”,一个炎热的夏天快过完了,大家或多或少会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暑热、暑湿困住了脾,一方面是夏天吃的生冷,聚集而成邪恶力量。

此时不应该立马进补,因为脾胃长期处于“虚弱”的状态,盲目进补很容易增加胃肠的负担,导致腹泻呕吐等。

懂养生的人都会在这段时间调理好脾胃,为正式的秋冬进补做准备。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天凉了应当护好腹部,尤其是肚脐,晚上睡觉要盖好腰腹,避免寒气直侵脾胃。冰冻饮料更助湿邪,损伤脾阳。

除了冰冻饮料,瓜类水果也要少吃了,俗话说“秋瓜坏肚”。瓜宜少食,如西瓜、甜瓜、哈密瓜等。

「 巧用穴位来养生 」

✿ 关元穴

关元穴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处暑,是按摩(或艾灸)关元穴的最好时机,可以帮助收敛人体阳气,还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效。

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揉3分钟。

✿ 迎香穴

迎香穴

取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

处暑易伤肺,所以,日常可以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 太渊穴

太渊穴

取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搜图

编辑

“太”即“甚大”,有“旺盛”的意思,“渊”即“深潭”,这个穴位局部深陷如渊,脉气旺盛,所以起名太渊。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滋阴养血,润燥止咳的功效。

可以每天(或者隔天)艾灸太渊穴,也可以每天起床口苦口干时按揉一下,坚持一段时间,喉咙干痒、口鼻干燥的情况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 日常起居注意事项 」

✿ 坚持运动

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运动不宜太过于剧烈,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运动项目。

✿ 调节作息防止“秋乏”

随着天气慢慢转凉,通常大家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白天会变得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秋乏”。

所以,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最好在晚上10点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并保证早睡早起。

✿ 不要过早添加衣物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就是告诉大家在春天的时候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来临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37℃左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 尽量少开空调多开窗

白露后,气温渐渐变低,建议大家只要室温不高就尽量少开空调。多开窗,可使空气流动,以防湿浊之气留在房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