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镜头记录京山美景

 鄂中京山 2021-09-04
他总是挎着一部照相机,骑一辆嘉陵助力车外出摄影创作,他几乎跑遍了全京山的城镇村落,用镜头真实记录下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

他前前后后拍摄了一万多张珍贵照片,其中有上千幅作品被全国报刊杂志等媒体刊登采用。他在京山城区自费举办过13次个人摄影作品展,每次展出都好评如潮。

他名叫胡兰轩,京山人民法院退休干部。


退休不闲痴心摄影

走进胡兰轩的书房,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十多平方米的书房里,摆放着一个2米多高的书柜,书柜里满满当当地保存着他30多年的摄影作品。这些照片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交通、体育、风俗等各个方面记录着京山的历史变迁。

“我把它们分类装订成册后一目了然,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胡兰轩随手拿起一张,回忆起往事。

胡兰轩告诉记者,他是1951年参加工作的,先后在县人民法院、县委宣传科、县医院工作过,1993年,从京山人民法院退休。退休后,在参加各种活动当中,胡兰轩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宣传、值得宣传的人和事,于是花费了一百多元购买了第一台机械式照相机——“华夏”照相机。很快,他的作品《修路》问世,作品反映的是一名人民法院院长在下乡过程中,遇上公路被洪水冲垮,亲自下车挥锹修路保通畅的事。这件新闻图片后来被《人民法院报》刊用,这给胡兰轩以极大的鼓励和动力。从此,在摄影创作的路上,他一发不可收拾。

2000年前后,是胡兰轩摄影创作的高峰期,他骑着一辆嘉陵助力车,穿行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农村的村村落落,企业、工厂、学校、车站、菜场、旅游景点,都留下了他摄影创作的身影。“胡兰轩”的名字随后频繁地出现在《人民法院报》、《湖北日报》、《农民之友报》、《花卉》、《妇女》、《老年》、《京山日报》等全国一百多家报刊杂志上,每年有上百幅新闻图片被采用,他的摄影名气与日俱增,逐渐被京山人民所熟知。

随着在京山摄影界名气的增长,胡兰轩的摄影路越走越宽,摄影取材也越来越丰富。为了将拍出的照片尽快冲洗出来,他还买来药水、相纸、烤箱,在家里制作出暗室,学会了冲洗黑白照片。

付出艰辛收获快乐

为了拍到一张好的照片,胡兰轩经常是风餐露宿地寻找素材、捕捉风景。他钻荆棘、爬树梢,饿了吃口馒头,渴了喝口泉水;他行走在山崖边、断桥处,出没在黎明时、黄昏间。

上世纪90年代京山轻机大道(胡兰轩 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