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登高》赏析

 凤凰山居士 2021-09-04

杜甫《登高》赏析

恹症搞笑
2021.9.4.13:45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猿声悲鸣响彻整个天空,群鸥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盘旋。叶子从树上唰唰坠落,长江水滔滔不绝,永不停息。我望着眼前的秋色,不禁心中一阵感慨。

常年漂泊在外,老年多病的我只能独自一人登高望远。我看着自己斑白的双鬓,内心不禁深感遗憾和怨恨,只好在穷困潦倒的病态中,以酒感伤心中的情怀。

作者在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描写了他登高所见之景。他先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随后又结合夔州的地理特色进行更为细致的描写。据历史记载,夔州猿类众多,峡口更是风大。在这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之时,猎人怎想空手而归呢?就这样,峡谷里不断传来凄凉的猿声。

而后作者便转移了视线,从空中转向了水上。江水洲渚上满是迎风飞翔的鸟群,给人们塑造了一副水清沙白的唯美图画。此外,作者在此处的描写还颇具韵律美,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作者在接下来的颔联主要描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他伫立在江边,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身边落叶回旋,一时情不自禁,于无形中传达出一种流年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在这沉郁的对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描写手法的出神入化,虽是充满悲凉,但又有一种气势磅礴之感。


由此可知,作者在前两联主要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但他并不是在首句就直指秋天,而是到颈联才点出“秋”字。年迈的作者独自一人登高远眺,将眼前萧瑟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人会问,秋天就一定可悲吗?

实际上并不一定,只是作者在饱经风霜后,目睹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心中难免不会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孤苦无依的处境,从而牵扯出自己的无限悲愁思绪。

“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对应、相互呼应,不仅将自己的羁旅愁与孤独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还将自己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展示给众人。

其实我们也不难理解作者的心境,让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从年轻时的满腹雄心壮志到如今两鬓斑白的壮志难酬,再加上自己孤身一人漂泊在外,身边无亲人照料,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忧愁一旦从心中迸发,便会如滔滔不绝的江水一般,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在作者表明自己内心的痛苦悲凉后,想到自己在国难家愁面前毫无作为,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高远眺,此时却平添了些许仇恨悲怆,这样一种矛盾心情不是一般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会有的。

对于普通人来讲,当面对眼前萧瑟的景象,尽管内心有着些许感伤,可忍忍就过去了,不会放在心里。但杜甫不一样,他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并且他在前半生和后半生落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还能忍受着病痛,望着眼前的长江水和寥落秋景,表达自己内心的不甘,这已经超出一个常人的范围了。

总而言之,这首诗在前半部分主要描写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色,后半部分主要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孤苦无依的悲凉心境。作者在这首诗的描写中,不仅运用景色渲染,还引发读者想象补充,就像是画画一般,将形、声、色、态一一表现出来,传神会意,给人无限遐想。

此外,他又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着笔,从流落他乡写到老年多病,将自己忧国伤时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