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少逸:小柴胡汤之少阳百病此为宗(下)《伤寒杂病论》中的柴胡剂类方应用(2)

 太阳微笑666 2021-09-04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图片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极广,涉猎疾病亦甚多,《伤寒论》中加减应用凡七,变通类方五首,《金匮要略》中一首。

后世诸贤宗仲景之方加减出入原则有三:
①准少阳证;②柴胡证具;③药证相符。

于是广验于临床,踵事增华,衍化出众多的小柴胡汤变方及其类方(简称柴胡剂),方剂之多,不胜枚举,但也有出于臆造者,故不免良莠不齐。

今选百余首附录于后,且多为笔者验诸临床,有一得之见者。然蠡测所得,难免有东施效颦之弊;寡睹其验,或许有刻舟求剑之作。故仅供参考。

柴胡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鳖甲煎丸

4.柴胡加芒硝汤

药物组成
柴胡30g,黄芩15g,人参10g,甘草10g,生姜10g,半夏10g,大枣4枚,芒硝10g。上8味,以水400mL,煮取200mL,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渊源、功效及临床应用
方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乃为小柴胡汤证兼胃肠有实热者而设之方。虽有微利,燥结仍留,加入芒硝,泄热软坚,则胃实可除,潮热微利自止,乃少阳、阳明同治之法也。本方量小,为和解兼清里之轻剂。

原文:“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方主之。”

此方既为和解兼清里之轻剂,故对急性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胆结石合并感染者,较大柴胡汤证而缓者,乃可应用。

医案举例

急性阑尾炎案
徐某,女,48岁,农民。1990年4月初诊。胃脘部胀闷5天,右下腹剧痛2天。5天前,患者自感情绪激动后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纳差、恶心,当时未在意。2天前,渐感右下腹部阵发性剧痛,全腹胀闷,大便4天未解,且伴高热(39.6℃)、寒战。麦氏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局部腹肌稍紧张。查血: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82。脉滑数,舌红,苔黄腻。

证属气机不利,热结肠腑。治宜枢转气机,清热活瘀。予柴胡加芒硝汤加味。

处方:柴胡30g,黄芩15g,半夏10g,党参15g,芒硝10g,大血藤30g,败酱草30g。上方5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后诸症大减,但局部仍拒按,上方加炮山甲6g(研细冲服),再进5剂,诸症悉除。

急性胆囊炎案
钱某,男,43岁,教师。于1983年12月初诊。生气后饮酒并食油腻之物,当即感胃部不舒,认为是饮酒所致。于次日上腹疼痛渐加,且感恶寒,轻微发热,在当地医院按胃炎给予一般治疗,病情反而益剧,渐感上腹偏右剧烈疼痛,且感后背部疼痛剧烈,攻撑欲破之感,畏寒渐至寒战,高热,体温40℃。查血:白细胞12.3×109/L,中性粒细胞0.85。查体:莫非氏征阳性。脉弦数,舌红,苔黄腻。

证属枢机不利,胆腑热蕴。治宜枢转少阳,清热利胆。予柴胡加芒硝汤加味。

处方:柴胡10g,半夏12g,黄芩15g,党参15g,芒硝10g,虎杖30g,茵陈30g,栀子12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服药3剂,诸症好转,可进少量饮食,再守方继服3剂,疼痛基本消失,饮食如常。为彻底治疗之,令其守方再进3剂,诸症悉除。

急性胰腺炎案
刘某,女,37岁。1987年3月21日初诊。患“急性胰腺炎”在内科住院1周,经内科各种治疗,病情未见好转。邀笔者会诊,症见:左侧胁肋、背部剧烈疼痛,恶心,剧痛时即呕吐不止,呕吐物为黏液及黄绿苦胆水,大便秘结,发病至今未解大便,小便黄赤,脉弦数而细,舌质红,苔黄厚而燥。

证属气郁热结,治当调理枢机,泻下热结。予柴胡加芒硝汤加味。

处方:柴胡15g,半夏10g,黄芩15g,党参10g,芒硝15g,大黄15g(后下),白芍3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1剂后,腹内雷鸣,泻下粪结若干,腹痛减其七八。再进2剂,疼痛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上方去大黄,改芒硝为6g,加大党参量至20g,服药5剂,诸症悉除,愈可出院。

便秘案
徐某,女,48岁,农民。1990年4月初诊。间断性便秘5年。5年前,情志欠畅后出现便秘,3~5日解1次,服“果导片”方可缓解。后每于情志不畅即复发,屡服“果导片”。2年前,“果导片”服至4片,亦不能缓解,伴腹部胀闷,嗳气频作,舌红,苔黄燥,脉沉。

证属枢机不利,肠腑热蕴。治宜枢转气机,清热通便。

服柴胡加芒硝汤10剂,病情基本痊愈,后予补中益气丸及逍遥丸调治1月余,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5.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物组成
柴胡30g,桂枝15g,干姜10g,栝楼根20g,黄芩15g,牡蛎30g,炙甘草10g。上7味,以水500mL,煮取300mL,去滓,再煎取200mL,温服100mL,日2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渊源、功效及临床应用
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及《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乃为误治后,少阳未解兼水饮微结证及“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证而设之方。

《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云:“柴胡姜桂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论中所述,说明病邪未离少阳,故方以柴芩合用,和解少阳;栝楼根、牡蛎同用,能逐饮开结;桂、姜、草同用,乃辛甘化阳之伍,以温化水饮。因不呕,故不用半夏;胃气不虚,且水饮内阻,故去参、枣之壅补。初服本方,因邪正交争而有微烦感觉,再服则表里之阳气宣通,汗出便愈。故方药后有此片语。

考柴胡桂枝干姜汤,其证可分见三端:
柴胡主症: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
内部从症:心烦,小便不利。
上部见症:头汗出,口渴。

临床上其用有二:
其一,用于较小柴胡汤证更为虚的疾病,如肺结核、肾盂肾炎、颈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胸膜肥厚粘连。

其二,因本方在处方构成上,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近似,故亦适用于诸神志疾患及瘿瘤者。

医案举例

冠心病心动过缓案
于某,男,48岁,农民。1989年6月初诊。时感胸闷憋气3年,伴眩晕跌仆3天。3年前开始,每遇劳累或情志不畅则胸闷、憋气,深呼吸方感稍畅,经西医检查,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经常服用“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丸、活心丹”,症状仍时作。于3天前,在田间劳动时,突感头晕目眩,即仆倒在地,因当时无人发现,故发作时情况不明。醒后感胸闷、憋气,心中发乱,头晕目眩,恶心欲吐,不敢活动及站立,稍站立即有欲仆感。

农村医生诊其病,言为“心动过缓(38次/分),心源性休克”。给予“阿托品、谷维素及扩冠药”,病情无显著好转,故来诊。检查:脉迟(44次/分),舌暗淡,边有齿痕,苔白滑。心电图示:心动过缓(42次/分),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证属枢机不利,阳气被郁,痰饮不化。治宜枢转气机,温阳化饮。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处方:柴胡12g,桂枝12g,干姜10g,半夏12g,党参15g,黄芩10g,川附子15g,丹参15g,檀香10g,炙甘草10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眩晕减,胸症亦减。继服3剂,其症去其大半。上方改川附子6g,5剂后诸症悉平。

乳癖案
贺某,女,42岁。1976年11月8日初诊。患者右乳胀闷不适近一年。后触之有一肿物,如鸽卵大,且经前乳胀加剧,肿物明显增大,经后乳房胀痛减轻,且肿物亦小亦软。B超示:乳腺囊性增生。伴胸胁苦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脉弦,左关弦而有力,尺脉弱。

此乃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而成乳癖。师柴胡桂枝干姜汤意化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0g,干姜10g,天花粉15g,牡蛎20g,夏枯草10g,香附12g,山慈菇10g,浙贝10g,当归10g,川芎10g,牡蛎15g,炙甘草10g。水煎服。服药15剂后,乳房肿物全消,诸症豁然。遂予逍遥丸续服以疏肝气、调冲任。

6.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药物组成
柴胡24g,人参9g,黄芩9g,甘草9g,栝楼根12g,生姜6g,大枣12枚。以水500mL,煮取300mL,去滓,再煎取200mL,温服100mL,日2服。

渊源、功效及临床应用方出诸《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疟病发渴者,由风火内淫,劫夺津液而然,半夏性滑利窍,重伤阴液,故去之,而加天花粉生津润燥。”

《巢氏病源·劳疟候》云:“凡疟积久不瘥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疟虽暂间,小劳便发。”

方由小柴胡汤减去了辛味之半夏,再配入甘寒之花粉,故适用于“风火内淫,劫夺津液”之疟疾偏热型。

医案举例

疟疾案
姜某,女,42岁。1967年10月请业师牟永昌公诊治。往来寒热1月余。1月余前,患者冒雨涉水后,出现发冷发热,体温高达39.8℃,服解热镇痛片2片,汗出热解,至次日晨起又感发冷,约半小时又感发热,再次服解热药片,再次汗出热退,如此反复寒热约1周。

患者去医院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以“感染”而收住院治疗20天后,病情仍不见好转,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求牟师诊治。症见:寒热往来,每日一作,热后汗出而解,形体羸瘦,舌红无苔,脉细数。虽本地无疟疾流行,但牟师仍疑为疟疾。

令其查疟原虫,患者与其家属因未予重视,故取样后即请牟师处方,以返其家。

处方:柴胡30g,黄芩15g,党参12g,天花粉15g,甘草10g,葛根30g,草果12g,常山12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1剂。4剂后,诸症大减,体温降至38℃左右,口渴减。复诊时,取化验单视之,查到疟原虫,因服中药效佳,故病人仍要求服中药治疗。

牟师于上方又加入白头翁15g、白薇12g、银柴胡15g,服5剂后,体温降至37℃以下,饮食好转,体质渐丰。继服10剂,体温恢复正常,余症消失。为巩固疗效,继进5剂,病情痊愈,再查疟原虫,为阴性。

糖尿病案
张某,女,54岁。1989年12月初诊。患糖尿病4年。4年前,因多饮多尿而至医院,诊为“糖尿病”。曾服“D860及降糖灵、消渴丸”等药物,病情时轻时重。近年来,病情加重,时烦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便秘,每日饮约5暖瓶水,小溲10余次,尿糖(++++),血糖21.1mmol/L。舌红少苔,脉细数。

遂予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加味。处方:柴胡12g,黄芩12g,西洋参12g,天花粉15g,山药30g,黄芪30g,黄连10g,生地15g,玄参12g,白薇12g,甘草10g,生姜3片。水煎服。上药服8剂后,诸症减半,尿糖(++)。上方继服10剂,诸症稍存,尿糖(+)。守上方30剂,尿糖(±)。为巩固疗效,上方1剂研末冲服,每日3次,每次10g。

7.鳖甲煎丸

药物组成
鳖甲6g(炙),乌扇1.5g,黄芩1.5g,柴胡3g,鼠妇1.5g,干姜1.5g,大黄1.5g,芍药2.5g,桂枝1.5g,葶苈0.5g,石韦1.5g,厚朴1.5g,牡丹2.5g,瞿麦1g,紫葳1.5g,半夏0.5g,人参0.5g,蜇虫2.5g,阿胶1.5g,蜂窠2g(炙),赤消6g,蜣螂3g,桃仁1g。为末,取煅灶下灰50g,清酒300mL,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7丸,日3服。

渊源、功效及临床应用
方出诸《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篇中曰:“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心典》曰:“天气十五日一更,人之气亦十五日一更,气更则邪当解也。否则三十日天人之气再更,而邪自不能留矣。设更不愈,其邪必假血依痰,结为癥瘕,僻处胁下,将成负固不服之势,故宜急治。鳖甲煎丸,行气逐血之药颇多,而不嫌其竣;一日三服,不嫌其急,所谓乘其未集而击之也。”

《金匮要略论注》曰:“药用鳖甲煎者,鳖甲入肝,除邪养正,合煅灶灰浸酒去瘕,效以为君。小柴胡、桂枝汤、大承气汤为三阳主药,故以为臣。但甘草嫌柔缓而减药力,枳实嫌破气而直下,故去之。外加干姜、阿胶,助人参、白芍养正为佐。瘕必假血依痰,故以四虫、桃仁合半夏消血化痰。凡积必由气结,气利而积消,故以乌扇、葶苈利肺气。合石韦、瞿麦消气热而化气散结,血因邪聚则热,故以牡丹、紫葳去血中伏火、膈中实热为使。”

由此可见,鳖甲煎丸具扶正祛邪、软坚消痰、理气活血之用。其应用极为广泛,除用治疟母外,还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胸、腹腔其他肿瘤。笔者尚以鳖甲煎丸易汤,治疗肾病水肿者,疗效亦可。

医案举例

产后感染案
梁某,女,29岁。1977年7月23日初诊。产后行房,遂致感染。带下恶臭难闻,腹痛拒按,体温持续在38℃~39℃,腹部膨胀,弥漫性触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赤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此乃湿热瘀毒结于下焦、络脉瘀阻之证,故予以鳖甲煎丸易汤化裁。

处方:柴胡20g,黄芩12g,射干12g,炙鳖甲10g,鼠妇10g,大黄10g,桂枝12g,赤芍15g,芦根20g,葶苈子10g,石韦10g,瞿麦10g,牡丹皮12g,红参10g,制半夏6g,土鳖虫15g,露蜂房6g,凌霄花10g,芒硝6g,地龙12g,大血藤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重楼15g,当归15g,姜枣各10g。水煎服。

予生大黄30g、芒硝10g、醋延胡索15g、五倍子10g、苍术15g、黄柏15g,研末,淡醋调糊敷脐中与脐下。服药10剂,腹痛腹胀悉减,带下已少,大便通,小便利。仍予上方继服。又服药10剂,诸症悉除。

黄疸案
王某,女,71岁。2011年11月29日初诊。一月前全身出现黄疸,曾去省、市多处医院就诊,未愈,今来诊。诉胸胁苦满,伴右胁痛,口苦,咽干,咳嗽,小便黄,大便干。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舌红略暗,苔薄白微黄,脉沉弦而数。肝、胆、胰、脾、双肾彩超示:肝脏大小形态尚可,被膜尚连续,实质回声尚均匀,血管纹理显示尚清晰,门静脉不宽,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尚可,壁厚粗糙,腔内透声可。胰脾形态、回声正常。双肾大小形态尚可,右肾中部实质内探及大小约3.1cm×2.8cm囊性回声。

超声提示:①胆囊炎性表现;②右肾囊肿。查血肝功及HBsAg均无异常。

证属枢机不利,肝胆湿热,气化失司。治宜通达枢机,调和营卫,清利湿热。予以鳖甲煎丸易汤化裁。

处方:柴胡30g,黄芩15g,炙鳖甲12g,红参10g,姜半夏12g,桂枝15g,炒白芍15g,酒大黄10g,厚朴10g,牡丹皮15g,虎杖30g,重楼20g,大血藤30g,土鳖虫15g,地龙10g,水蛭10g,鼠妇10g,芦根30g,葶苈子15g,炒王不留行15g,川牛膝15g,瞿麦10g,石韦10g,凌霄花10g,射干10g,当归10g,川芎10g,天花粉10g,炒苍术12g,茵陈30g,炮山甲3g(冲),制香附10g,夏枯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

2011年12月5日复诊,患者自述口苦诸症减轻,原气管炎症状服药后愈,二便调。查黄疸较前减轻。仍宗原意施治。上方加郁金12g,槐耳10g。续服30剂。病臻痊可。

水肿案
张某,男,63岁。2012年5月20日初诊。头晕6年,胸闷、气短、头晕伴食欲不振、下肢浮肿半月余。患者自述2006年劳累后出现头晕,并伴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休息后头晕症状缓解,患者及家属未予重视,亦未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此后间断出现头晕症状。

2008年10月,患者干农活时突然出现头晕,呈持续性,并伴有胸闷、气短、恶心,无呕吐,随即昏倒,休息后自行清醒,后就诊于某医院,测血压为250/90mmHg,行相关检验及检查,诊断为“双侧肾上腺增生、高血压病”,建议予以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2010年8月自觉头晕症状加重,就诊于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查肌酐231mmol/L,尿素氮22.6mmol/L,并行相关检查,诊断为“高血压病、左肾萎缩、左肾动脉狭窄、CKD-Ⅲ期”,给予拜新同、海昆肾喜胶囊、哌唑嗪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一般。

2012年1月开始头晕症状较前明显加重,胸闷、气短、心慌症状也较前加重,查肌酐269.2mmol/L,尿素氮20.7mmol/L,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此后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近半月患者感胸闷、气短、头晕、食欲不振较前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以“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收入院。

证属肾元不足,枢机不利,气化失司,湿浊内郁,肾络瘀阻。诊断:水肿。治宜调达气机,益气活血,祛湿化浊,利水消肿。予鳖甲煎丸合五苓散易汤化裁。

处方:炙鳖甲12g,柴胡12g,黄芩10g,红参10g,竹茹15g,桂枝12g,赤芍12g,酒大黄10g,厚朴10g,芦根15g,葶苈子10g,萹蓄15g,石韦10g,瞿麦15g,射干10g,凌霄花10g,三七10g,鼠妇10g,当归15g,川芎15g,补骨脂10g,云苓20g,猪苓15g,炒泽泻30g,炒白术15g,车前子30g,黄芪30g,知母10g,炒桃仁12g,红花12g,丹参15g,牡丹皮10g,茯苓皮20g,水牛角10g,淫羊藿12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

同时,予以大黄50g、芒硝30g、牡蛎30g、五倍子15g、炒栀子30g、当归50g、川芎30g、车前子30g,共为细末,敷神阙穴,每日1次。上方加减服药42剂后,诸症豁然,查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属正常范围。续服14剂出院。嘱每日服金匮肾气丸、桂枝茯苓胶囊善后。

肺癌案
胡某,男,60岁。2011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2月余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①左肺低分化腺癌并多发淋巴结转移(Ⅳ期);②慢性萎缩性胃炎;③Ⅱ度骨髓抑制。遂在该院行化疗,化疗后患者自述全身乏力,口淡无味,晚间口干,纳食不佳,睡眠差,入睡困难,自述病前每天睡眠3~4小时,巩膜黄染,舌暗,苔白,舌下静脉迂曲粗大,脉细微数。

辨证:枢机不利,气化失司,痰瘀固结。诊断:①肺痿;②痰核。治宜通达枢机,调和营卫,化气通脉,豁痰散结。予鳖甲煎丸易汤加味。

处方:炙鳖甲15g,炮山甲6g,柴胡15g,黄芩10g,红参12g,姜半夏10g,桂枝15g,炙白芍12g,酒大黄6g,黄芪30g,穿破石30g,黄精15g,厚朴10g,芦根30g,葶苈子12g,射干10g,凌霄花10g,当归15g,白薇15g,白毛藤15g,三七10g,地龙12g,鼠妇10g,石韦12g,篇蓄12g,赤灵芝12g,槐耳12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九节茶10g,八月札10g,干蟾皮10g,海藻15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同时,予以紫龙膏外敷颈部淋巴结肿大处。处方:紫草10g,枯矾10g,樟脑10g,儿茶10g,龙血竭10g,炒苍术10g,黄柏10g,芦荟10g。

制法:紫草用香油炸枯,备用。后七味共为细末,每次10g,研入六神丸10粒,紫草油调敷患处。患者上方加减服用汤剂3个月,辅以紫龙膏外用。颈部淋巴结消退,全身无不适症状。

胃癌术后案
刘某,女,30岁。2012年3月23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饮食不规律,时常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有烧灼感,自服药物治疗,曾做钡餐示“胃炎”,服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1月前因胃部烧灼加重,到某医院做胃镜示“胃癌”。予以手术切除。因体质较差,未行化疗。

患者面色萎黄,纳食呆滞,心下痞满,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睡眠可,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苔白,脉弱。证属脾胃虚弱,胃津不足,胃络失养,孙络瘀阻而致心下痞(胃癌术后)。治宜健脾和胃,养阴通络。予鳖甲煎丸易汤化裁。

处方:炙鳖甲10g,柴胡10g,黄芩10g,姜半夏6g,红参10g,桂枝15g,炒白芍15g,炒白术12g,云苓15g,灵芝12g,黄芪15g,土鳖虫10g,炙何首乌10g,瞿麦10g,射干10g,葶苈子10g,干蟾粉6g(研冲),黄精10g,九节茶15g,百合10g,天龙3g,凌霄花1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莱菔子10g,白毛藤10g,白薇15g,绞股蓝15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

上方服用30剂,诸症悉除,予以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善后。

处方:红参6g,炒白术10g,云苓10g,灵芝15g,黄芪15g,土鳖虫10g,桂枝15g,炒白芍12g,炙何首乌10g,黄精12g,九节茶15g,百合1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白毛藤10g,白薇15g,绞股蓝15g,炒薏苡仁15g,炒山药15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饴糖10g。水煎服。上方续服120剂,心下痞悉除。

柴胡汤类方及其应用/柳少逸编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9(2019.1重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