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的源起演变

 渐华 2021-09-05

看风水是一门专门学门,有相当长远的历史。风水学又所湛舆学,湛舆这个名词最早见汉代《史记·日者传》,而《汉书艺术志》所载的书目中,有《湛奖金匣》十四卷。可见湛舆学,在汉代已有相当发展。

湛舆的含义,东汉许慎有如下解释:“湛,天道,舆,地道也。”天道,是指天文,而地道是指地理。这与《易系辞传》所谓“仰以现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之意相近。

相对来说,以风水为名的湛舆书籍比较罕见,只有元木朱震享所选著的《风水问答》一卷以及清代袁培松的《风水本义》一卷等寥寥数本而已。可见风水只是俗称,正名应为湛舆或地理。

那么为何称湛舆或地理为风水呢?这主要是受晋人所注《葬败》的影响。《葬败》曰:“气乘则散、界水刚㗼。”“湖古人聚之个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湛舆学最重视“生气”,生气忌风喜水。因为有风则气来故忌风,而水则可使生气凝聚,故喜水。因为湛舆学特别敬重藏风聚水,故称之为风水学。

(生气)无形无象,如何能如其所在而迎之呢?在风水学上,有(恋头)及(理气)两种推算生气的方法。 (恋头)是看山水的形势来判断生气的所在。大致来说山坪水抱,山明水秀的地方,大多是生气,(聚而不散,行而有止)的好风水之地。(理气)是根据房屋或坟墓坐向及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推算生气所在,籍以超吉避凶。

风水学可分(阴宅)及(阳宅)。阴宅是指埋葬死者的坟墓,阳宅是指人居住的地方。一般谈到风水,往往有一种错觉,以古代的风水是以研究阴宅为主,直到现代转而注重阳宅风水。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十分重视择地建屋定居。当时在选择了地点后,为了谨慎起见,便用龟甲或兽骨问天,向天请示这块土地是否适宜筑城建宅。因卜而后居,故称卜居。这可从河南殷墟发掘出来的大批商代甲骨文中找得证据。

至于何时才把择地建屋的生活经验与阴阳五行,八卦,九星等术结合一起而产生现代风水学呢?我认为应在春秋战国阴阳家盛行的时期,但有文献可考的,则在汉代。东汉时,王充所著的《论衡》一书中,有(四纬篇)及(结术篇),是以五行八卦来论宅的。及到晋代,研究风水卓然有成就,据《地理正宗》所载曾著有《锦襄经》的郭竣,及曾著《捉脉赋》的陶侃。

真正承前启后,建立风水学规模的是唐宋时期的杨、曾、廖、赖四大家。杨是杨筠松,曾是曾文选,廖是廖金精,赖是赖文俊。四大家中以杨筠松的声望最高,被推为地学祖师,但以赖文俊(赖布衣)最为人传诵。有关他的传奇故事,早已深入民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