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史诗长征(一)

 新用户66885325 2021-09-05

       “难不难,看看井冈山;苦不苦,想想两万五。”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对于这段历史,大部分人的了解只停留于影视层面,老黄为您一点点梳理讲清楚。

世界史诗长征(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气势磅礴,是现有记载中毛泽东主席公开发表的第一首诗。1936年7月初,在宋庆龄的介绍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绕道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他来到中共中央所在保安进行采访,寻找真正的“东方魅力”。

斯诺一共在苏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采访,10月底秘密返回北平,随后在伦敦出版了《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临行时毛泽东亲笔书写这首诗赠给斯诺先生,斯诺把这首诗收入在书中,随后中国红军的伟大长征事迹与这首诗一起传遍全世界。

“难不难,看看井冈山;苦不苦,想想二万五。”这里的“二万五”是指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的田心、梅坑地区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宁根据地的吴起镇,历时一年多,先后纵横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任务。这也是人类历史的一次大长征,红军除了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反动派作生死搏斗外,还要与艰苦的自然环境进行斗争。毛泽东同志说过:“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如果从当时全国红军长征的情况来看,最早时间则是1934年7月6日,中央红军的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直到1936年12月22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可以分为6个阶段:1.准备阶段:1934年7月6日至1934年10月10日;2.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月15日;3.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至1935年6月14日;4.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至1935年10月19日;5.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至1936年7月1日;7.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至1936年10月22日。

如果以各方面红军长征部队作为单位,则共有四支部队长征: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行程两万余里。



一、长征序幕:

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四军走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地区,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探索并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根据地迅速扩大,这可吓坏了国民党反对派。1930年10月,蒋介石指使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拼凑了杂牌军十万人,向我江西苏区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和“中间突破”的战术,向苏区中部逐次转移。12月6日,敌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进攻。12月29日,敌第十八师两个旅孤军深入龙冈。30日,红军以优势兵力突然向进入龙冈伏击圈之敌发起围攻,将敌全歼并活捉敌最高指挥官张辉瓒。深入根据地的其他敌军随后纷纷收缩,红军向东乘胜追击,又在东韶歼灭谭道源师一半,其他各路敌军仓皇逃跑。这样,红一方面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共歼敌1.3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毛泽东即兴写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来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遭遇到这次重大失败后,蒋介石贼心不死,仍然狂妄叫嚣“三个月内消灭共军”。蒋介石又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率领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于1931年4月1日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地区。

苏区中央局经过反复讨论,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主力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国民党军在红军游击战的袭扰下行动缓慢。4月23日,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转至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5月16日,红军突然发起攻击。5月31日,红军攻克福建建宁城。在15天之中,红军连打五次胜仗,自西向东横扫七百里,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毛泽东在胜利之余,又写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作为纪念: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并聘请德、日、英军事顾问,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分3路向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

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从福建千里回师赣南,并以一部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迟滞敌军前进。8月4日,红军突然东进莲塘,7日至11日,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发动攻击,接连三战三捷。然后在兴国休整半月后,对疲惫撤退之敌实行追击,再取三捷。这样,红军在80天内,歼敌3万余人,缴枪1.26余万支,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这次胜利两年后,毛泽东来到大柏地,由感而发,写了一首《菩萨蛮·大柏地 》: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调集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这时候,毛泽东已经被王明排挤出红军军事领导集体,红军共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区。2月27日至29日,红军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在宜黄的黄陂地区,采用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52、第59师,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随后在草台冈歼敌第11师大部,打残敌第11师。这两战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一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


黄其军

      作于2021年8月27日(古历辛丑年七月二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