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 | 打开思维的二次元

 新用户9696jtOb 2021-09-05

 牵 笔 君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打 开 我 们 思 维 的 二 次 元  

                                                               远牵

这里先讲一个孔子的故事,故事的真假无以考证,但也许会打开你思维的二次元喔!

话说孔子有一次被叫去给人评理。原来一个人买布时与小贩争执,买布人认为三八二十三,小贩问自己要二十四个钱简直岂有此理!小贩百口莫辩,这事恰让孔子的弟子颜回瞧见了,于是颜回就站出来讲道理,告诉买布人三八二十四才对;买布人非但不服,还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评理也只能找你老师评去!于是硬拉着颜回找到了孔子要理论,买布人放言输了愿搭上自己的头,见人家这么认真地打赌,颜回也只好说要输了那就搭上自已的头冠。

孔子问明情况,冲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你输了,把头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虽不解,但还是照办了,于是买布人接过颜回的头冠,得意地走了。

颜回虽然对此不解,究竟是聪明人,略作沉思后方恍然大悟,从此更加佩服自己的老师了。

这是颜回输冠的故事,如果不明白,别着急,我们且往下走。

人的大脑很神奇,称得上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杰作了。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巨大的想象与认知能力。现实世界许多遥不可及的事,有时在我们的头脑中却可以一瞬间抵达!

比如小可以变大,大亦可以变小,少可以变多,多亦可以变少,至于高矮胖瘦,黑白远近……对立的事物之间往往可以互相颠覆,彼此转换,在一次次的颠覆中,思维因此达到一种新的认知。

所以大脑真是神奇,只要你敢想,它就无所不能,一切无中生有,全凭你任意创造!

所以打破常规,让头脑不受任何规则的束缚,狂想可以很夸张,也尽可能很离奇。越夸张、越离奇、越古怪,可能越有效率,因为对于我们大脑的思维惯性而言,夸张的、离奇的、古怪的、搞笑的、反常的、不符合逻辑的、具有深刻体验的一些事,反而往往会让我们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因为我们的大脑,实在需要通过非常规的认知来一遍遍地实现自我颠覆,以此提升思维的维度。

社会在不断地进化发展,科学让我们知道这个了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真相,我们的评价正在逐渐形成了两套标准,一个是以往的善恶美丑标准,一个是世间万物真相标准。

现实中人们推崇的是真善美,实际上在人的思维意识里,真与善美往往是脱节相悖的。

结果往往是,我们的善美标准往往被真相颠覆,而真相往往是残酷的,所以颠覆性思维往往也是残酷的,它会带一些痛感,让我们在被颠覆的同时,不得不艰难地否定自己。

善美与真相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引发了两种不同追求指向,与此对应的就是文科生(感性)思维与理科生(理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泾渭分明,前者研究道德与美感,后者要真相,且只要真相。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把人脑的这两套思维系统,称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相当于是文科生思维,它自动而迅速的对事物给出一个大体不变的第一印象,而系统2则费力且缓慢,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复杂计算,它类似于理科生思维,在这两种思维差异的影响下,人们会对同一事物得出完全不同的判定。

比如美国曾对一些危险死法做过专门调查,像海滩游泳被鲨鱼攻击,恐怖袭击,雷电击中这三种非正常死法究竟哪种值得担心?

鲨鱼很危险吗?事实表明,美国平均每年死于鲨鱼之口的不到一人,而死于开车撞上鹿的人数是前者300倍,所以可以说,鹿比鲨鱼要危险得多。

恐怖袭击危险吗?事实同样表明了,一个美国人五年内死于恐怖袭击的概率只有两千万分之一,而一年被闪电击中的则是1000万分之一,所以也可以说,闪电要比恐怖分子厉害!

再比如有机农业好的?关于有机农业,通常认为它是对环境有利的,但是因为有机农业的低产量这一严重弊端使它生产单位食物所消耗的水和地都比化肥农药高很多,综合的结果是有机农业更破坏环境!另一方面,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又进一步得出了有机食物甚至并不比普通食物更健康的结论。

你看,系统1与系统2两个思维方式不同,文科生思维与理科生思维方式处在了完全不同的频道,反映出来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就像作文与论文,文学作品与科学论著,最终对人的认知形成的指向与影响会完全不同。

人们对于月亮的认知也是这样。尤其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月亮被赋予了许多独特而富有美感的意象,人们曾经相信月亮里有广寒宫,有嫦娥起舞弄清影,有捣药的玉兔,有伐桂的吴刚,月亮的阴晴圆缺映射着人们的悲欢离合,而人们真正奔月后揭开的真相是,月亮只是一个有环形山的冷冰冰干巴巴的的卫星,当真相颠覆了人们曾经美化了的认识,人们心里有一种索然无味的遗憾,但最终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认知被颠覆的现实。

那么随着科学信息的普及,在常识更新迭代的基础上,文科生思维与理科生思维哪个更有用呢?文科生思维会被理科生思维取代吗?

文科生思维会为我们提供世俗的温暖,理科生思维得到的往往是让人冷静的真相,前者达成内部的调和统一,提升思考的厚度与深度,后者却是触角感知的真正外延,形成人类向外部探索的宽度与广度。

对于每个人,当真相不那么重要的时候,善与美的感性思维会让我们萌生内心的力量,而必须要面对真相的时候,理性思维让我们更快地接近事物的本质,发现宇宙内在真谛。

常识被科学颠覆是第一层颠覆,但如果科学能被再一次颠覆,则是一种更高级的颠覆,这是因为,有时候真相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回到前面颜回输冠的故事,孔子之所以认知高过他人,是因为他心里明白三点:

一是认为三八二十四没那么重要,至少没有比搭上买布人的一条命重要。

二是他内心十分清楚究竟什么才是靠谱的。

三是他知道此时不争比争更好。

三八二十四是真相,靠谱则是判断,不争乃为选择。换言之,真相是本来面目,但探索真相是为了判断,而判断到底还是为了选择。

想想看,如果有一个窘迫不安的众所周知的好人与一个嬉皮笑脸名声不好的坏人同时向你借钱,你会把钱借给谁?

如果一定要借,你也只会把钱借给前者吧。

无需知道真相,因为你的社会常识己经暗示了你,前者才是靠谱的。

而孔子判定买布人赢,实际上是给颜回上了生动的一课,让颜回明白他与买布人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你不必争,亦不用争。

老子也曾说过“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告诉我们,聪明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所以老子主张的是“退、守、弱、柔”的人生哲学,老子看清了唯不争,才能保全自己,守柔贵雌,守正出奇,方能立足不败之地。

所以从总体上看,这个世界本浑然一体,它不需要总是那么明白,它需要的是一种整体的和谐。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再来看文科生的思维与理科生思维,二者相辅相成固然厉害,可是如果一定要如下pk一下这两种思维,无非也就这个结果一一

答案一:理科生被文科生颠覆

答案二:文科生常被理科生颠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