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牵读|守得宅心知冷暖

 新用户9696jtOb 2021-09-05
牵 笔 君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守得宅心知味道

  远  牵

疫情时期宅家读书,读一篇名为《蓝色的老宅》的散文,其实,与这篇散文同名的书我先前就拜读过,那种积蕴深厚的老味道很让人难忘。作者孔瑞平,虽未谋面,网上却多有神交。我之前已经收到过她前后出版的三本散文集:《岁月书签》《霜落蒹葭》《阵风吹过时光的琴弦》,加上她后来的这本书,她写作的字数应该已逾百万。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已经是相当可观了。

认识孔瑞平缘于网络。昔阳——石家庄相距不远,俩人至今却未有谋面,现代人的交往,某些情形下通过网络也就够了。她的微信名叫“酸杏”,曾经让我讶异,后来交流多了,也就释然。想想看:杏是酸果,酸杏尤“酸”,应着山西老陈醋,还应着了她摆弄文字之余时常打磨的那些酸枝老木。“酸”之一味好像是作者的心头好,这几本书,也确实传达给了我这样的味觉;但是掩卷细品,明显又不止于此。酸爽的晋味之外,能品咂到其中的五味杂陈,如辣、如苦,偶尔还有吝啬的甜,加上暗香盈动的况味种种,味调早已经复合化成了难以尽言的多次元。

孔瑞平的书和她亲制的书签

写作于现世来说,业余的坚持,特别是女性作家长期的业余坚持,是很难的。我自己同为女性,深谙前行的岁月中写者的寂寞和艰难。作家蒋韵在这套“三晋女书”的总序中说:“她们在现实生活中打拼,无论怎样的艰辛泥泞都不曾使她们陷落的,是文学的救赎……她们并不奢望能够抵达目的地,也许她们渐渐懂得'未尽’本身就是一种结果。”这样的话语中自有一种女作家特有的英气和辛酸——酸杏就是这样。她在税务系统供职,又在昔阳作协担任《虎头山》杂志主编多年,在尽心尽力办出刊物特色的同时,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本地的文学人才;在她的不少文章里,我还看到她以挂职第一书记的身份下乡完成了不少任务,这些脚踏实地的历练与积淀,使她的文字充盈着一股飒爽之气、充盈着一种超越生活琐细的大视野,不仅避开了大多数女作家容易被性别化写作拘囿的险境,也使她的笔致在开阔中富于变化,使她笔下的文字自带一种硬朗的味道,这是尤为难得的。

孔瑞平的信手涂鸦

昔阳是历史文化古县。任昔阳县作协主席的孔瑞平生于斯、长于斯,不免也就写了大量的有关昔阳山水、民俗的文章。在此之前,我就迷恋过《霜落蒹葭》中的太行山风物:那雕之阳刚、狐之魅惑、狼之狡黠、少年之娇憨、元宵节之红火……无不妙趣横生,令人感觉耳目一新;还有乡土文化深处的地理描写。《县衙、状元台及文化县》可以当作昔阳的历史文化名片来解读;《我所知道的长岭》与《斐文书院》更是为现代人的美丽乡愁提供了视觉凭证与细节支撑,使人们得以在历史的凸凹里与故乡再次重叠……在城镇化的当今,她所写的地方,仿佛仍是洪流中一个绿洲,静谧、温暖,洒满古旧的阳光,召唤人们前往。作为孔夫子的第74世孙,孔瑞平写了《在“夫子岩”想念夫子》与《鹤度岭》等系列游记文章,不止于眼前景、心中情,更有深层的人文思辨,使她的散文在钟灵毓秀中溢出一股藏不住的文化“雅”味,令人心生向往。

在酸杏手里,一块木头发生了蜕变

从作者几本书的写作来看,她的笔触有很大部分涉及当地著名人物,无论是有过交往的《泥土汉子乔万英》《永远的寒声》,还是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几个人物身上都有时代精神的强烈折射,这些人物都是那种辉煌过往的一部分;而在我近期所读孔瑞平散文里涉及到的人物更加立体化、笔触更为厚重,有刘小旦这样果敢务实的领路人,有李彦寿这样清廉端肃的公家人,而在万丈红尘的现实角落里也有吴志清这样身怀大志向的高人、有程瑞萍这样的纯孝女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朴实正气、心怀敞亮的大寨人格已经深植进了作者的文学基因,她能以笔为戈,针砭错讹,也同样能为家乡不辞劳苦地去疾呼奔走、修文立言,这种有担当的作家浑身散发着一种义气,不能不让人深深地敬佩。

孔瑞平自有她自己的文字性情,也具备了较高的文字水平。她的文字可以在天马行空的任意翩飞中收放自如,抵达独立守神的上境;她的山水散文如《苍儿会》《暗香》《土豆花开》,由自然而通达入心,时有顿悟的锋芒灵光乍现;她的状物散文《有些树》《北方佳木》《松林诗意》《绿檀的香气》,都是在以树木的自然特质试图唤醒我们文化意识中的混沌沉睡,至于像《鸟碑》《说脸》《说旗袍》这样的小品杂谈,则大多幽默诙谐、机锋百出,在嬉笑怒骂中针砭时弊,运笔如行云流水、如过山车,宛转接应不着痕迹,阅读体验极好;她的忆人散文则有小说的硬核,多为朝花夕拾,文字呈现出来的少年心性加了一层岁月的包浆后,那种活泼泼的率真里沁出了时间的甘味,让人读出一种甜蜜的怅惘。

孔瑞平的画,喵小愁的K歌头像

孔瑞平在散文、游记、杂文、评论等几种文体间有着不同的尝试与求变,在写作中娴熟驾驭多种文学体裁,这自然是她不断自我突破的结果;除了文学创作,她还有多种个人爱好,比如木工,比如绘画、摄影,无不精妙;又常见她千万里自驾游,去到高原、大漠、水乡各个地方,这些文章之外的闲趣也成全了她内心的高阔深远、笔下的千尺惊澜,并赋予了她在文字之外的一种兼容大气,这与她的文字味道是一脉相承,并互相验证的。

雕一直是孔瑞平作品中的常客

“好像所有的山,亿万年前都是海;那么雕呢?它会是传说中久已灭绝的恐龙吗?只是为了能够飞翔,它才缩小了自己的体积;只是为了逃避地面上的毁灭,它才生出羽翼,跃上了高天……”如此开阔的视角、飞扬的文字,完全突破了山野草根、民间本位的写作范围,给人以畅快淋漓却又回味无穷的阅读体验;同时,她也用文字的澄澈通透让我们明白,在我们的心宅里,应有所敬畏,或应有所坚持,或应有所改变,这可以说是读过孔瑞平的散文所悟得的宅心仁厚了。

而我们的现世,又是多么地需要这样的一颗宅心!

本文刊载在20200327《山西日报》

作家孔瑞平近影

孔瑞平,山西昔阳人,于2004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散文集《蓝色的老宅》《岁月书签》、《霜落蒹葭》、《蓝色的老宅》、《阵风吹过时光的琴弦》(入选百部《中国当代作家美文自选集》)、公开发表作品逾二百万字。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海外文摘》、《广州文艺》、《炎黄地理》、《山西文学》、《山西日报》等。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虎头山》主编。

以下是孔瑞平画的仕女画——

牵读系列——点击可读

春天笔记

四月知味

沉香· 野墨 ·字纸篓 

冯茎衣的我执困境

玙姑论道

牵读长篇财经小说《资本迷局》

小猫坎儿

奶奶的白粥

溜溜的元宵

水一样的花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