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年前,四川女子连怀18个“铜娃娃”,全身金黄,最后都离奇夭折

 夜未央kdxnts9q 2021-09-05
2007年,四川广元的一名女子彭英林在四川广元市中心医院生下了一个男宝宝,但是她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反而满脸愁容,彭英林对丈夫孙遗银说:“如果这个孩子再养不活,我也不活了。”
图片
四川女子连怀18个“铜娃娃”
原来,彭英林1993年与丈夫孙遗银结婚,已经6胎要么胎死腹中,要么流产,而流产的胎儿,全身都泛黄,其中12个顺利生产,这12个孩子在一开始还正常,但是慢慢地从脸上到四肢到腹背全身都“像油菜花一样黄”,眼睛也慢慢变成赤铜色,成为了一个“铜娃娃”,然后夭折。
而这已经是彭英林第19个孩子,已经37岁的她属于高龄产妇,如果这个孩子还活不了,她这辈子可能很难再拥有孩子。因为担心这第19个孩子也会和前18个孩子一样,所以彭英林才来到了川北最大的医院生产。
图片
果然,孩子当晚身体开始迅速变黄,最后像个“铜娃娃”一样。医院的医生也惊诧不已,因为这绝不是新生儿普通的黄疸。此时夫妻俩向医生详细说起了过去的经历。这个医生经验十分丰富,立马判断他们的孩子可能是新生儿溶血症。
溶血症是什么
我们要知道,人体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流动。血液的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及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其中血细胞又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为血小板的30~50倍,白细胞的近千倍,所以血液显示了红细胞群的红色。
图片
血液具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血型是血液型别的标记。人类不同的个体之间其血细胞存在着差异,从而造成不同的血型,如有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小板血型等。我们平常所说的血型,指的是红细胞血型,血型其实就是血液成分表面的抗原类型,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每种血型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有些血碰到一起,就会打架。
图片
而人的血型是具有遗传性的,它是由染色体中的基因所控制的,决定ABO血型的基因就位于9号染色体。所以胎儿的血型由父母双方共同决定,而胎儿在母亲体内依靠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相互来往”,不过仍有少量的婴儿红细胞会因为绒毛的破损而渗入母体循环
如果胎儿红细胞上遗传了父亲的血型抗原,而母亲红细胞上恰好不具备该血型抗原,那么一旦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亲体内,母亲体内的抗原就会反抗,产生抗体,来消灭胎儿的红细胞,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
而最麻烦的就是RH血型者,但如果母亲是Rh阴性血型,属稀有血型,若她丈夫是Rh阳性血型,这两种血型的人结婚,产出的宝宝就会产生一定比例的Rh溶血症。在所有溶血症里,Rh阴性溶血症约占14%。RH溶血症是所有溶血症中最严重的。
图片
经过医生的检查,果然,彭英林竟然是罕见的RH阴性血。而对这个刚出生的孩子的验血结果表明,孩子却因遗传了父亲孙遗银的A血型基因,血型是RH阳性,与母亲的RH阴性血型完全不符,发生排斥,从而产生了严重的RH溶血症。
RH血型者有一个最麻烦的就是,如果RH血型者在第一次怀孕时,胎儿没有受到影响。但是第二胎时候,产生抗体的可能性很高,攻击胎儿的红细胞,造成胎儿宫内溶血、胎儿水肿综合征,稀有血型的女孩子如果怀了第一胎最好要留下。
图片
而如果第一个孩子就产生了溶血症,那越生孩子,孩子的病情会越严重。因生第一个孩子时,这些“记忆”就神奇地寄存在于妈妈的血液中了。再生一个,则记忆加强,所有的记忆都会重复叠加,因此母婴血型因不同的相斥就会越发激烈,孩子的RH溶血症就会越来越严重。
因为时代的原因,再加上血型很稀有,此前的医生都没有发现,孩子患上的是溶血症,从而导致了彭英林的悲剧。
第19个孩子成功救活
唯一拯救这个孩子的方法就是全身换血,而且因为母亲血型的稀有性,孩子只能输入RH阴性O型血,但是医院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熊猫血。
图片
彭英林的遭遇引起了全国民众的同情,整个成都市民纷纷踊跃行动,帮助彭英林凑过了需要的血量,最终,这第19个孩子成功救活。但是全身换血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只有孩子顺利熬过7岁,才算真正的成功。
彭英林给孩子取名叫做“孙功未”。此后,孩子因为后遗症的原因,经常发烧肺炎,但是都挺过来,2013年9月,6岁的小功未进入朝天区第一小学就读。曾经的“铜娃娃”走过生死劫,变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图片
也祝福他可以一直健康快乐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