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上将半夜解手,偶见亮光后果断下了一道命令,救了全军的命

 金华303 2021-09-05

西方法律思想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恩格斯曾表明,作为军队统帅,若是没有强有力的行动力,则必然不能带领军队获得胜利。没错,将领在一个军队中自然是处于核心位置,他的领导、执行能力将彻底影响这个军队的综合实力。

历史经验表明,战场上的战况总是瞬息万变的,作为将领,只有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精准预估战争动态,才能够在战场中屡屡获胜。

上世纪革命战争年代,我国便有一位将领十分注重战场细节,一次起夜时突然看到亮光,便立即下了一道命令,拯救了全军,他便是周士第。当时的情形究竟如何呢?他下达的又是什么命令呢?

文章图片1

周士第

贫苦出生,独具天赋

1900年,周士第出生在广东境内的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庄里。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封建思想依旧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他的家人却清楚地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周士第从7岁开始,就一直在私塾学习知识。

文章图片2

可对于一般农村贫苦家庭来说,供孩子读私塾是一笔巨额的开支,为了坚持给周士第提供最先进的教育,父母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可在他中学毕业后,家里就无法继续承担这样的高额费用了。

周士第很争气,他天资聪颖,勤学苦干,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喜爱。也因此,他从老师、同学们身上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

虽然因为经济压力无法继续读书,但他却有超过同龄人几倍的知识储备。工作后,他便成为了一名教员,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文章图片3

弃笔从戎,投身革命

当时的政治局势十分混乱,只要是年轻人,都有着满身的热血,希望为革命献身。周士第自然也不例外,读书期间,他便已经在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甚至在读书期间,他便已经以学生的身份参加过五四运动

1922年,周士第终于勇敢地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放弃了稳定了教员工作,前往广州加入了“琼崖评论社”。而短短几个月,他便意识到,在军阀割据、列强侵略的时代,想要保卫国家,获得革命胜利,只有参军这一个选择。

文章图片4

可从小接受了那么多知识的他,清楚的明白革命并不只是需要会打仗,战场上,靠得更多的是智慧。因此,周士第明白了要想为革命奉献,首先必须学习到专业的作战知识,培养自己的军事素养。

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周士第终于弃笔从戎,努力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招收的学生之一。在校期间,他依旧拿出了当年读书时那般认真的态度,成绩优异、脱颖而出。也正因此,7个月后,毕业后的他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亲自邀请他加入国民党。

但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心里对劳苦大众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面对蒋介石抛出的橄榄枝,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高材生军官。

文章图片5

指挥得当,屡建奇功

周士第第一次参战便是与叶挺并肩作战,他们凭借智慧和勇猛,充当先锋,身先士卒,飞兵平江,拿下贺胜桥,攻入武昌与敌军展开正面交锋。

文章图片6

周将军领导着叶挺独立团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仅仅用伤亡191名战士的代价换取到了3万武昌守军缴械投降的重大战果。这一战,彻底稳定了湘南局面,给北伐军主力开辟了继续向前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战争向前发展。

他的能力很快便得到了上级的赏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士第被任命为指挥科长,带领军队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

文章图片7

虽然作为指挥科长,官职很高,可在长征这样艰难的革命任务下,他为了鼓舞士气,团结队伍,一路上都与战士们同吃同睡、并肩作战,忍受日复一日艰难困苦的生活。

长征进行途中,军队不仅需要时刻提防敌人从后追来攻击,还要时不时与国民党反动派正面交锋,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到哪里,都需要对这个地方全面考察,详细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地形地势等。

文章图片8

虽然当时红军长征是取得最终胜利的,但我党也因此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要知道,最终到达终点陕西的革命军只有三万人,仅仅只有最初革命军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战士都止步于长征途中恶劣的自然环境。

文章图片9

天降亮光,应机立断

这样艰苦困难的任务,更是需要懂军事、能指挥的引领者带领大家前行,而周士第作为指挥科长,他的能力无愧于这一职位。

周士第将军作战果敢勇猛,富有智慧和谋略,能够对战场情况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从而克敌制胜。但如果单单认为他只是一位粗枝大叶的猛男,那可真就大错特错了,他细心精明的一面从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中可以看出来。

文章图片10

一天,周士第带领着队伍走到陕北根据地的一片草地中,大家仔细探查后,确定当地地面平整,可以稍作休息,于是,他只会部队暂时在这里驻扎下来,等第二天在前进。

陕北的夜晚没有一丝亮光,月亮完全笼盖在乌云中,到了后半夜,经历长时间跋涉的战士们也被睡意打败,放下了警惕,抱着武器进入了梦乡。

周将军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后半夜他都要起来上一下厕所。而这时,睡眼惺忪的周将军按照惯例起来上厕所,他习惯性地往四周看去,突然就在迷迷糊糊之中,发现东边闪过一丝微弱的亮光。

文章图片11

这道光来得快,走得也快,只几秒,周遭又回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状况。等周将军想要查明他的来源时,再也没有看到亮光。

一向警惕的周将军自然将这个细节记了下来,他心存疑虑,这是偏远地区的草地,平时人烟稀少,甚至鲜少有人踏足,那道光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呢?

周将军一边思考,一边在四周查探,他心想:这周围荒芜,根本没有灯,且那道光比普通路灯发出的光亮得多,就像是手电筒发出的,对直了军队驻扎的地方照射。

突然,他暗道一声“不好!”大概是周围埋伏了敌军,且很有可能敌军已经知道了他们的真实位置,可能很快敌军就会有下一步行动。

文章图片12

凭借他高水平的军人素质和长期以来的战斗经验,他清楚的明白,如果现在军队不撤离,那么敌军已经知道了具体位置,甚至只需一个小时,他们就可能把整个军队驻扎地包围,那时候,大家必然插翅难逃。

有了这样的猜测,他当机立断,悄悄走到离得较近的战士身边,唤醒他们,并叮嘱他们尽可能降低声音,用最快的速度叫醒所有士兵,大家有序撤离。

战士们看着周将军镇定自若的模样,心中的恐慌减了许多,大家开始井然有序地转移,全过程没有任何交谈、没有发出恐慌的声音。短短几十分钟,所有人就在周将军的指挥之下向敌军光照来源的反方向撤离走了。

他们才刚刚撤离,身后原本驻扎的地方就已经大亮,数不清的手电筒灯光将那块草地照得像白天一样。

文章图片13

敌军信心满满的偷袭计划,因为一束不经意的灯光全盘失败,扑了个空。

不敢想象,如果敌方军队偷袭成功了,那时候所有的战士都处于松懈状态,突然的战争必然不能发挥出全部实力,怕是要全军覆没。

待长征结束后,周士第向上级领导汇报长征途中经历时,他如实阐述了这一事件,大家都被他的智慧所折服,他也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赞赏,夸赞他谨小慎微,用一己之力避免了一场战争,保住了所有将士的性命。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周将军在党组织中出了名,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认可。

文章图片14

荣获军衔,实至名归

长征后,周将军还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周士第将军凭借多年来非常资深的作战经验成为了第120师参谋长,并亲手创建了晋西北抗战根据地,他主打游击战,多次成功的击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大到我们熟知的百团大战,小到田家会战斗、齐会战斗等小规模战争都有他的身影。

文章图片15

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军队冲到太原前线,要知道,太原作为河东地区中心地段,进可攻、退可守,自古至今都无比被人关注,正如《战国策》中提及的“河东之险,岂不信固哉”,“若修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

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他仅仅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就击退了顽强阻挠的敌军,这场战争的具体时间线是这样的:1949年4月20日,周士第带领军队向敌军前线部队发起总攻,4天后拿下太原,战争歼灭敌军8.9万人。

周士第将军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这场战役,彻底扭转了河东地区敌我两方的权势,拿下了太原市,在加之有吕梁山、太行山等先天地理优势,加快了朝南北进军的速度,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图片16

周士第几乎参加了历史上所有的革命战争,是我国无产阶级坚强的革命战士。周士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所在的部队骁勇善战,敢打能打、屡立奇功,是当时老百姓们称赞的“铁军”。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授衔大会上,他被正式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

文章图片17

结语:

现在常常听人说,努力也许不是最重要,关键在于选择的方向,否则没准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毫无结果。事实上,努力也很重要,但是前提是方向要正。

周士第上将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那就是跟随共产党。而让他找到这个方向的就是他那颗爱国的心,正是因为自己念念不忘要报效祖国,他才能看清前进的道路,才会选择放弃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文章图片18

若是心中没有真正热忱的爱国意识,那就没法真正分辨道路的真伪,那就会被眼前的繁华所迷惑,进而越行越远。所以选择方向其实并不难,只要扪心自问下,自己想要为国家做些什么,然后坚定这份初心走下去,一定会摘到成功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