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军最传奇的一个师,走出5位元帅,7位大将,两百多位将军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2-09 发布于辽宁

如今的世界,俄乌战争的硝烟还未停止,中东地区的战火也在继续,就连与我们近在咫尺的东南亚,菲律宾也有四起的武装冲突。

而中国总体来说,人民安居乐业,呈一片祥和的状态。

这样的和平与安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然而,在解放军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个师,他们传承着最优良的部队传统,培养最优秀的军人,是精良之师;

他们从中国革命初开天辟地的华章走来,不离不弃近一个世纪,是忠诚之师;他们在腥风血雨中无畏冲锋,是英雄之师!

这支军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今的第43军第127师。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这支队伍,自北伐战争起就走出了足足五位开国元帅,七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以及两百多位将领。

其中,朱德、陈毅、罗荣桓、彭德怀、林彪等开国元帅,均出自这支威武之师!

让我们从故事的最开始讲起,说说这支传奇队伍背后的那些辉煌故事……

缘起“铁甲车队”

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难,也有着越来越多救亡图存的中华儿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在当时的形势下,要实现理想、推动革命,就必须要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开国十大元帅

开国十大元帅

1923年,根据中共三大的决议,党中央确定了要推动国共合作的方针。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一大,这次的会议非常成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也被正式确立。

而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无数共产党人努力的结果。

也正是自此,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始了,广州正式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策源地,革命的号角自这里吹响。

周总理在党中央的安排下,来到广东指导工作。

同年,周总理向孙中山先生提议建立一支队伍,用来抵御周边破坏铁路交通线的匪盗,积极保护重要人物的安全。

孙中山先生欣然应允,铁甲车队正式成立,这支军队也成为了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而之所以被叫做“铁甲车队”,是因为这支队伍有着,来自苏联的精良装备与铁甲列车,战斗力十分强悍。

对这支队伍,不论是周总理,还是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都给予了厚望。

在孙中山先生的同意下,周总理等人特意从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中,抽调出了一批极为优秀的党组织成员,来作为队伍的骨干力量。

这支队伍跟着国民革命军东征平叛、支援农民运动、反击帝国主义,战功赫赫,既完成了保护元帅府的重要任务,并且在战场上缴获了敌人大量的枪支弹药。

周总理

周总理

可以说,当时广东地区的统一,“铁甲车队”是极为重要的功臣,相应的,队伍也更加得到党组织的重视。

当时,广东区党组织深感要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正规军队,于是便决定提出“铁甲车队”的一群骨干干部,建立新的队伍。

1925年,周总理亲自从广东周围省份召集了一批工人、农民,将他们吸收为党的新生力量,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4团。

广东区委经过了深思熟虑,决定将这支队伍设立在广东肇庆。

周总理

周总理

34团的团部设在肇庆,主要考虑到了三个方面:一是肇庆为第四军后勤部所在地,物资充沛;二是肇庆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利于往外传递消息;三是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刚起步,这支队伍的建立也意在支援西江的农民革命。

34团后来改称独立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其领导者自然也就是叶挺同志了。

叶挺独立团

叶挺同志出生于广东,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他一直有志于革命,之后他从军报国,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粤军。

到了1924年,叶挺正式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同年12月入党。

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团旗

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团旗

在此后的革命岁月中,他一心一意为共产主义事业披荆斩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上都有他的英勇身影。

皖南事变中,他带领新四军与敌人拼死战斗,却不幸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

在狱中,他受尽了国民党的非人折磨,宁死不屈写下来传扬至今的《囚歌》

1946年,他因一场空难牺牲,在黎明前永远闭上了双眼。

正是在交往中看出叶挺同志的良好品质,所以在34团成立之初,周总理和陈延年同志才放心把带有希望队伍的领导权交给了他。

叶挺义无反顾地接过了重任,但他同时深知,领导党的第一支正规军队,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担子,这是光荣,也是沉重的责任。

叶挺

叶挺

叶挺独立团建立了,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于是,在军队原先“三操两讲”的基础上,叶挺加大强度,改为了“四操三讲”。

独立团的士兵,每天的训练行程安排极为满当:早晨是部队高强度的长跑训练,接着上午一节军事操练或政治课,下午还是一节军事操练或政治课,晚上组织健身操,熄灯前还要列队讲评。

在独立团中,不仅士兵需要高强度的训练,军官们也是同样有专项的操练内容,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下,战斗成果十分喜人。

仅一个月后,整个团的二十公里越野急行军就没有一个士兵掉队,速度更是提升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铁甲车队——叶挺独立团前身。图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71282部队提供。

铁甲车队——叶挺独立团前身。图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71282部队提供。

军队战斗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军风军纪的整顿也迫在眉睫,叶挺很快着手了这一方面的工作。

旧军队的恶习不少,有贪污腐败、有欺压霸凌、有纪律松散,各种诸如报假账、军官打骂下级、苛刻体罚等层出不穷。

针对那些陋习、恶习,叶挺制定了三条军纪:经济公开、禁止体罚、军官不允许特殊化。

对待违反军纪的人员,不论是何官职一律严惩,特别是部队内的干部,更是要抓出来作为典型批评。

为此,叶挺还专门成立了督察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独立团俨然成为了一支铁打纪律的队伍,这也成了我党在后来的军队领导中一贯发扬的优良传统。

叶挺将军像

叶挺将军像

中共广东区委同样万分紧盯着叶挺独立团的成长,特别是周总理,作为这支队伍的缔造者之一,给予了最殷切的期盼。

在叶挺独立团中,连级以上的干部,全部由周总理一个个精挑细选,他们都是党组织成员,更是党组织中筛选出的优秀党员干部。

甚至团内的党员战士,也是由周总理亲自签写派往。

独立团的2000多名战士中,最初只有20名党员,后来一下子翻了五倍,成立了六个党小组。

后来周总理有了新的工作任务,他虽然不在独立团所在的肇庆,却时刻记挂着独立团的发展。

他时常派遣同志前往独立团的团部,殷切关心独立团的发展、战士们的生活,事无巨细地指挥安排。

周总理

周总理

独立团成立时,将士们手中的武器都十分老旧,整整一个团,却只有两挺重机枪。

为了装备这支队伍,党组织努力筹措资金,终于购入了一批枪支弹药,为战士们更新装备。

叶挺独立团也绝未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很快在北伐战场上打出了响亮的名声。

北伐的第一战,作为先锋的独立团就直奔湖南,取得了大捷,迎来了湖南人民的敬佩和爱戴,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铁人”。

接下来攻醴陵、破平江、夺汀泗、占贺胜、克武昌,独立团一直所向披靡!

当时,国民革命第四军,因为绝对辉煌的战绩和累累的战功,被授予了“铁军”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军队之首,许许多多的战役更是轰动一时,为人们津津乐道。

叶挺独立团在前线

叶挺独立团在前线

而第四军中的开路先锋——叶挺独立团,更是凭着绝对的战斗力,势不可挡冲在第四军的最前方成,是这支“铁军”当之无愧的“铁拳头”。

1927年的武昌,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被光荣授予了一面铁盾牌,这面盾牌由第四军派出的代表叶挺同志亲手接过。

自此,叶挺独立团的名声更是越来越大,而独创了“铁军精神”的叶挺,更是被誉为“铁将军”!

但铁军的荣誉是战士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铁军精神”背后的惨烈,是人们难以想象的,独立团的将士们,人人都是不惧牺牲的英雄。

战斗前,官兵战士都纷纷写下遗书,他们是带着无惧捐躯的勇气上的战场!

这支两千余人的队伍中,伤亡达到半数,其中又有六百战士牺牲,也包括许多优秀军官。

因为军官的损失惨重,党组织在后来只能从黄埔军校的毕业党员,中再挑选一批优秀干部补充进来。

这就是那时共产党人悲壮的无畏,他们一个接一个,倒下了、补上去,前赴后继。

1927年,此时的独立团已经扩张至七个团的规模。

改编后,他们党的领导,成为了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这也是我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一路高歌

南昌起义后,独立团在南下时遭遇了敌人的打击,由原独立团扩编的25师在朱德、陈毅等同志的带领下转移。

而毛主席则带领着包括武昌警卫团(原独立团骨干组成)在内的5000人,在湘赣边界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

1928年,朱德、陈毅领导队伍到达江西与毛主席会师,合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也称“朱毛红军”。

此后,这支队伍便处于毛主席等中央领袖的长期领导下。

1933年,红四军再次改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开启了长征路上的激荡岁月。

毛主席

毛主席

1935年的5月,刚渡过金沙江的红二师第四团,接到了命令——他们要在一夜之内赶到二百四十多里外的大渡河,夺取泸定桥。

他们的身后是紧跟不放的国民党军,前面是飞速赶来要拦截他们的军阀大部队,他们知道,只有过了大渡河,才能赢得一线生机。

而这一线生机的最关键,取决于红四团的开路是否成功。

奇迹一般,战士们一晚急行了二百四十里路,站在了泸定桥前。

对面是猖狂叫嚣的敌人,眼前是泛着刺目寒光的十三条铁索。

22名勇士被挑选了出来,他们义无反顾,双手抓住冰冷的铁索,面对迎头而来的炮火枪弹,拼命向着桥对面前进。

他们背上背着枪,胳膊夹着木板,一路走、一路铺,身下是汹涌怒吼的江水,一个不慎,就将是万劫不复。

桥的那头,敌人开始泼汽油放火,企图截断他们的前路。

无畏的战士迎着火墙猛冲,火焰舔舐着全身,疼痛也无法让他们退缩!

这样的卓越功勋,这样的英勇无畏,千百年也永不褪色、熠熠生辉!

红二师的辉煌,是长征史上最耀眼的存在。

强渡乌江的壮举、飞夺泸定桥的无畏、翻雪山、过草地,这是一支打不倒的队伍、也是一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所向披靡的队伍!

七七事变后,红二师被改编为八路军第 115师第 685团。

同年9月,685团与686、687团一道,在平型关埋伏,给予日军迎头痛击。

平型关大捷,打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第一个漂亮仗。

1941年,蒋介石背信弃义,不顾抗日战线,以一己私欲发动皖南事变,调转枪口对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

事后,中央军委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八路军115师被编入新四军,原来的685团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

1943年,在江苏淮安,一场无比惨烈的战役在此发生,也就是刘老庄战役。

部队为了掩护党组织与刘老庄群众的成功转移,拼尽全力牵制一千余日军十个小时,19团四连的八十二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蒋介石

蒋介石

1945年11月,全军统一编制,新四军第三师成为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

1950年,43军乘着最简陋的木船、迎着波涛汹涌的海浪、跨过海峡、解放了海南岛。

此后,43军雄踞海南岛,打破了对海南虎视眈眈的蒋介石的阴谋企图,直到1960年回师大陆。

新时代的中国,也处处有这支“铁军”的身影。

1998年的长江抗洪抢险、1999与2019年的五十、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2008年的汶川救灾,还有各种大型涉外军演与联合军演,他们仍在我们的身后。

127师的发展史,几乎是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它是当之无愧的“将军摇篮”,中央军委审议通过的三十六位开国军事家中,有十三位都曾出自这支队伍,他们更是为我党我军留下了在珍贵的历史记忆!

“铁军精神”永不熄灭,他们将高举战旗、继续创造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