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行街,怎么就成了「不行街」?

 唐律师的资料室 2021-09-05

图片

图片
▲点它
 生活就像盲盒,谁知道里面有什么 

落日与晚风 音乐: IN-K;王忻辰;苏星婕 - 落日与晚风 来自QQ音乐

▲ 走走停停,逛街去

曾经看到过一个提问:什么时候对自己的容貌最自信?

网友的回复很有意思:逛街的时候。

不管高矮胖瘦,在店铺老板的眼里,你都是清一水的帅哥/美女。

前几天在办公室,和小仙女们聊起逛街的话题时,她们告诉我,已经很久没去逛街了,买衣服鞋包主要靠网购,约见小姐妹也是直接打卡各大网红店铺。

这多少有点令我意外,连最喜欢逛街的年轻女孩们,都不怎么逛gai时,南宁那么多的步行街该怎么办?


图片

90年代中后期
南宁步行街的黄金时代

许多外地人,第一次来南宁不逛公园地标,也要打卡南宁的步行街。真要说起来的话,南宁的步行街文化可以追溯至百年前。


三街两巷的前身,就是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三条老街和金狮巷、银狮巷两条明清古巷,以及周边的一些延伸区域。

据《方志广西》记载,自清代起,这些街道就成为了南宁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图片

▲解放路以前叫沙街(来源:方志广西

二十世纪30年代,万国酒家、金龙酒家、大南电影院、新世界大戏院、先施公司、新联艺照相馆等店铺均落户于此,老南宁的繁华与歌舞升平淋漓尽现。


图片

▲二十世纪30年代的兴宁路(来源:广西台新闻910

那时候在这里,可以上「万国」吃又大又香的叉烧包,到「大南」看新上映的电影,梳着新式的大背头去拍照……逛街,是当时赶时髦的人们不能错过的活动。

图片

▲1964年兴宁路上庆祝国庆(来源:广西台新闻910

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等,作为百年商埠南宁的缩影,也将这份红尘里的烟火气延续至今。
 
时光跳转到90年代中后期,全国兴起了建设商业步行街的浪潮。1999年,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和北京王府井商业步行街,先后实现了步行化改造。

南宁紧随其后,将兴宁路、民生路等修建为商业步行街,朝阳商圈逐渐成为人们接触新鲜事物的窗口,以及吃喝玩乐购大本营。

图片

▲南华大厦

那个年代,西装革履、拎着大哥大出入南华大厦、华侨商店的,可能都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

图片

▲朝阳路上的华侨商店

新华街附近的水塔脚,曾经有当时生意最兴隆的「园冰园」冰室,一碗独家秘制的甜品,受欢迎的程度不比现在的网红奶茶差。

图片

▲水塔脚(来源:南国早报)

2000年,「老鼠街」百佳汇流行前线开业后,更是将逛步行街的风潮,从地上延伸至地下。

图片

▲百佳汇流行前线

这条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地下商业街,凭借琳琅满目、价廉实惠的商品,收割了一大波年轻客户的心。酸嘢、大头贴、松糕鞋,这些都是80后、90后的记忆。

当然了,除了朝阳商业步行街,七星路、老水街、农院路、建政路等步行街彼时的风头也很盛。

毫不夸张地说,步行街曾经一度承包了南宁人和来邕人群的衣食住行。

图片

越来越多的步行街

正在变成「不行街」

然而,随着多商圈格局的逐步显现,属于步行街的高光也逐渐淡去。

许多老牌的步行街,客流量都大不如前。以前的七星路,俗称南宁的「后街」。品牌首进南宁,旗舰店的选址都会优先考虑这条路。

图片

▲七星路

如今的七星路,虽然仍有一些服装店在坚守,但早已从「时尚圈」退位,追求大牌潮牌的年轻人转战万象城等高端商业体,许多店铺都变成了中老年专场。

而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店,也有不少被连锁奶茶店取代,记忆中的美味一去不复返。

南宁的步行街,在电商与商场的左右夹击下,势头比以前弱了不少。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公认客流量最大的朝阳商业步行街,靠主路的地段也有部分店铺闲置或转让。「老鼠街」更是在周末都看不到几个行人,冷冷清清。

图片
▲来源:58同城·房产

事实上,不止是南宁的步行街,全国越来越多的街道正沦为「不行街」。

为什么步行街,突然就不行了?

首先,同质化现象严重。

据戴德梁行发布的《2020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白皮书》统计,全国经营面积在2万㎡以上的步行街超过2100条,总经营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但从发展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规划不合理、缺少文化内核、功能定位混乱等问题。

其次,消费模式的改变。

在电商与商场的左右夹击之下,步行街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新建的商场业态、品类更齐全,无论是高端大牌、时尚快销,还是餐饮美食都应有尽有,不用去步行街也能「扫货」。

而电商时代的来临,更是给步行街带来直接的冲击。在人工、铺租等因素重重叠加之下,步行街上的店铺,很难与电商们去拼价格战。

第三,城市旧改更新。

曾经的步行街是城市的地标,而如今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沦为外地人才去的地方;更有甚者已经名存实亡,在城市旧改更新的浪潮,被抹去最后一丝存在的痕迹。

比如,南宁的老水街在拆迁之后,部分老店被安置在水街美食城内,有些则是难觅踪影。

图片

▲实拍老水街部分被拆除

以前,从街头走到巷尾,坐在树荫下的小板凳,嗦一碗粉或吃碗芝麻糊,和老友们吹吹水就很快乐。现在,不用逛街就能尝到美食,但是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味道。

图片

▲实拍水街美食城

图片

步行街,拿什么拯救你?

步行街光是改善环境,做点美化就够了吗?

当然没这么简单,步行街能提供的吃喝玩乐购,购物中心、商业mall、社区商业等也同样可以涵盖。

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仅是纯粹功能性的商品购买空间,已经很难满足大家的需求。打破步行街的颓势魔咒,需要重新构建它的核心竞争力。

上个月,商务部最新文件《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从街区规划、街区建设、商业配置、文化特色、智慧街区和管理运营六个方面,分们别类提出工作要求和相关建议。

从文件中列出的优秀步行街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在不提倡大拆大改的背景下,南宁的步行街更多的是依赖于自救。

1、沉浸式购物体验。

逛步行街不止是购物,也可以是漫无目的的闲逛,走走停停,拍照会友。这一点小心思,被成都的宽窄巷子拿捏得很到位。

它将商业从楼宇重新搬回街区,打破固有的购物动线,将景区与街区完美融合。消费者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中,随心所欲地走动、购物、休憩。

图片

▲成都宽窄巷子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宽窄巷子每年2000多万游客,其中10%的不以消费为目的的「闲逛者」的溢出性消费很高。

2、创新内容IP

国内许多知名的步行街,都有自己的精神与文化IP。比如,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凭借「不倒翁小姐姐」等内容传播,2019年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了23亿次。

图片

▲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

在打造文化内核这方面,南宁的三街两巷打了个样。它不仅仅只是仿古复古,而是在保护原有古建筑的前提下,还原岭南民居风情,将「城隍庙」「仓西门」「金狮巷」等重新带回大众视野。

图片

▲来源: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自2019年开街后,「三街两巷」日均人流量约8至10万人次,2019年大年初一人流量更是突破15万人次,让老街实现新生。

3、打造智慧街区。

大数据应用于步行街,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比如,杭州湖滨步行街,作为全国首条5G应用示范街区,消费者在逛街途中可以享受5G无线WIFI。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消费、便捷停车、智能导视等功能。

图片

▲杭州湖滨步行街

4、优化交通架构。

许多老铁逛步行街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难题:停车难,堵在路口。部分步行街的规划滞后,人流疏导能力不足,亟待更新和改造。

图片

这段算送的

对于许多老南宁来说,万象城、宜家家居等购物中心再好,也比不上那些记忆中的步行街。

从街头到街尾,都藏着过去的故事。那个年代,没有奶茶咖啡,却有1块钱1瓶的北冰洋汽水,每一口都是冰镇过的夏天味道;

没有几千万像素的手机自拍,却可以和友仔友女挤眉弄眼地拍大头贴,嘻嘻哈哈地一起去音像店淘碟……

兴宁路等老牌步行街,摇身一变成为三街两巷,重新焕发生机。真心期待越来越多的步行街,也能逆袭重生。

去年,国务院研究院编写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在国内步行街设立室内免税店,这也为步行街的升级改造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所以,别总说步行街不行了,办法总比困难多,你说呢?

文章有深度,视频更精彩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