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的审美而言,打油诗普遍不具备有深度的艺术性,就如老干体一样让人深恶痛绝。 你不能把传播性和艺术性混为一谈,因为《静夜思》上过小学课本,知道的人多,所以就认定静夜思艺术水平很高?你也不能为了证明打油诗不浅俗,而自作主张把《静夜思》划归到“打油诗”一类,不懂诗的人只觉得《静夜思》语言通俗,读来顺口,却察觉不到它的温柔敦厚,这是“打油诗”所不具备的。 是不是觉得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骆宾王的《咏鹅》,赵师秀的《约客》都是打油诗?但是这两首诗,你们除了能欣赏到语言通俗易懂,还能欣赏到什么?《咏鹅》的写物之传神写照,声色毕现,几首打油诗能做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因为它包含着“生生不息、韧劲顽强”的精神,你们写打油诗,如果只是以为语言通俗易懂,就是好诗,那真是嚚窳。 最重要的是,你们把以上这些诗,归类为打油诗,问过李白、白居易、骆宾王、赵师秀的意愿了吗?他们的《将进酒》、《长恨歌》、《帝京篇》,你们写打油诗,能写出来吗? 你当是给三岁小孩写儿歌呢? 还有,不是写阳春白雪的人,自我欣赏,也不是写打油诗的自我欣赏。因为审美的层次不同,每个层次的人欣赏的诗词不同而已。 所以,有些人欣赏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的人欣赏的是“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诗词的欣赏,从来都是分层次的,有人欣赏下里巴人,有人欣赏阳春白雪,还有的人欣赏中庸,有的人欣赏浅近滑易,也有人欣赏高雅平和。 只是,我们都不必要站在自己的审美倾向上,去抨击、贬低另一方。我在这里之所以怼打油诗,就是因为,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审美,而刻意抬高打油诗。 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你鼓吹打油诗才是好诗,实在是误导了别人,不是所有的诗,都得写成“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才能让大家欣赏到美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以上这些诗,都是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但是,与打油诗相比,却若云泥之别。 好的诗词,在语言通俗的前提下,还能做到语言的优雅、美丽、和简洁,兼顾艺术性和思想性。 而打油诗,除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甚至有的还鄙俗,更鲜有其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