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与选择经方的步骤(八)厥阴经

 360heyue图书馆 2021-09-06

六经诊断的最后一篇文章了,这几篇文章写的比较累,主要是经方太多,难以系统性的讲解清楚,伤寒论又比较难懂,要写的通俗,很花费心力,有时又怕大家直接就按方子抓药吃,所以又加了很多的限定条件。不过这一系列文章能弄懂的话,中医的思路就有了,剩下的就是实践与总结经验。



厥阴经属于人体最内层的经络,包括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都是治起来很困难的病,也容易产生重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 下之,利不止。

厥阴症一般体内多数经络比较窄,木气因此生发不利,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处于一种内部常年阻塞的状态。就像是一条细管子,里面的液体流动不畅通。

图片

所以厥阴证,多数会有上热下寒的症状,气不能通畅的上升下降,滞留于上,则产生气上撞心,消渴症,也就是阳气在上生热导致口渴。由于厥阴在心包,所以会感觉心中热。

上热的同时,必有下寒,因为热不能下降温暖小肠,所以消化常常不好,容易拉肚子。此时医生若是看到有上热之症而误用了寒凉的药,就会导致腹泻不止,病情更加严重。

由于厥阴肝经不顺畅,常常会产生抑郁症,气不顺则不欲食。所以厥阴证的人多数郁郁寡欢。而郁郁寡欢的人,也多数比较细弱。大家记住,体内经络与血管宽畅的人,很少会有抑郁症,抑郁症多数是气不能顺利上升导致的,而气之所以不顺,则是因为先天经络血管偏细导致的。

图片

这种体内气机生发不畅,就会造成饮食停留,在古代的卫生条件下,体内就容易生出蛔虫,所以说食则吐蚘。这个上升的气,属于木气,在八卦中对应巽卦。而六十四卦里面有个山风蛊卦,山指的是艮卦,风指的是巽卦,艮卦代表停滞,巽卦代表畅通,艮卦压制了巽卦,导致气的停滞,就容易生出蛊虫。

图片

总的来说,厥阴证多数都是体内经络窄细导致的上热下寒症状,当然,也有因伤于寒热导致厥阴经堵塞的情况。

伤寒,脉迟,六七日,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为除中,必死。

若是医生用了黄芩汤来治它的上热,则会导致腹部寒凉加剧,正常情况下,腹部寒凉会不想吃饭,若是此时反而觉得胃口好了,能吃饭了,就是因为腹泻导致中气衰竭,人体下意识的保护作用想吃饭,但此时饭吃进去会无法消化,这种情况就叫做除中,也就是除掉了中气,伤寒论上说除中必死。

图片

说到除中,我就要提一个案例。这个人是我一个朋友,她本身是脾肾阳虚体质,由于常年痛经,去了一个中医那边治疗。那个中医给她开了当归四逆汤,再加上大量的生地黄,桃仁,大黄。

本来若是厥阴证导致的气机不能往外畅通的痛经,是可以用当归四逆汤的,但是这个医生又想着用桃核承气汤去化淤血,用生地黄去补血,而忽视了生地黄和桃仁,大黄都是会造成寒凉腹泻的。所以吃过她的药之后,就会拉肚子,由于拉肚子造成中气衰弱,人体会下意识的想吃饭来补充肠胃之气,所以看起来就是胃口好了,这就是轻微的除中。

由于元气衰弱,气往上浮,心脏就会感觉不舒服,睡不着觉,心跳加快,然后这个中医一看心脏有问题,以为是胸痹,于是就用瓜蒌薤白汤,结果并无效果,于是又想着用柴胡疏肝的方法,同时又加上小建中汤来治腹痛的方法去试验。结果病人本就元气虚,柴胡把仅存的中气往上抽调,小建中汤里的白芍又导致继续拉肚子,这样中气一部分上调,一部分下泄,最后的结果就是中气极虚,想吃东西,已经到了除中的严重阶段。心脏狂跳,一动就冒虚汗,此时她开始反应过来了,马上停了中药。

以上案例,说明如今的学院派中医有多么可怕。大家去看中医的时候,宁可去找那种民间的老中医,也不要轻易去找开经方的医生。因为经方医生只是最近几年开始火起来的,很多人都是书本派,自己还没学懂就给人开方子。而那些民间中医,由于是经验传承,就算治不好,一般也很有分寸,不会轻易让病人出现病情加重的反应。

图片

很多经方医生的可怕在于,一部分病人比如阴虚便秘的人,用了这种寒凉药能治好病,而医生因此归功于自己的用方准确,遇到阳虚便溏的病人也这么用,丝毫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巨大。也许你一个经方治疗某个病非常管用,遇到了前面九个人都治好了,但是最后第十个人刚好体质不同,你不懂经方的原理,以经验去套用,是会死人的。

一般伤寒论看得多,一看就能看出医生开的是经方还是经验方。一般民间的中医开的药会有很多生僻的草药,并不是经方里面的那些常用药,很容易分辨。经方很强大,但除非真正的行家,才能信任,目前我发现这样的人很少。

这个朋友后来由于中气极为虚弱,元气上浮,心跳非常快,我就用酸梅汤加人参五味子等给她进行收敛才一点点好转,又叮嘱她注意饮食不能再拉肚子,慢慢的把上浮的气往下沉,让中气慢慢的恢复。

厥阴病,上热下寒,上面各种火热,下面经常拉肚子,此时不能用凉药去降热,也不能单用热药去暖肾,而是用乌梅丸。

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炮附子六两,蜀椒四两炒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先用醋浸泡乌梅一晚,去核蒸熟,再加蒸熟的米饭,与药一起做成丸子,饭后服用,禁寒凉与滑泄的食物。

图片

这里的乌梅,性酸主收敛,可以将上面的气收敛下来,同时又不会寒凉。炮附子,细辛与干姜暖下面的脾与肾。黄连降心火,桂枝,当归助肝血生发,人参补元气,黄柏接引乌梅收敛降气入肾。若是下寒严重,黄柏也要减量。

总的来说,就是把上面的气往下拉,下面再用热药来暖肾去寒。这个方子有点类似泻心汤,但是泻心汤主要走中焦脾胃之经络,这个药主要走厥阴与心包经。同样是治疗上热下寒,引导气机的经络侧重点不同。泻心汤一般人比较偏胖,体内经络比较粗而宽,乌梅丸一般人比较细弱,尤其是血管偏细,干瘦易上火又容易腹冷拉肚子的人最适合。

这里的蜀椒就是花椒,稍微炒一下炒出微微的油,也叫做去汗,古人用药很形象生动。发明乌梅丸的先贤,可以说对人体的经络与气机循环了如指掌,中华民族有如此厉害的圣人前辈,吾辈心向往之。

图片

上面说到了厥阴证的人血管细,若是并无上热下寒症状,而是容易有手脚寒凉的症状,千万别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是阳虚。现在普遍的理论观点是阳虚就会手脚凉。但是手脚凉并不一定就是阳虚。

经常找青娥掌柜咨询病情的人,一定知道,我们判断阳虚是以大便是否稀溏为重要依据,而不是手脚凉热为依据。因为阳虚为肾中火烧,影响最直接的是大肠的消化与水液蒸腾,手脚凉是阳虚火烧的一个症状,但是不能反过来推断手脚凉的人都是阳虚。

图片

厥阴证的人血管细,所以血液很难到达四肢末端,四肢得不到血液的阳气,就容易怕冷。大家观察就会发现,身边那些比较纤细的人,往往冬天都很怕冷,这就是厥阴证,手足厥寒。

此时就应该用当归四逆汤,加强身体内部的血液往四肢推动,将阻塞的地方都打通。所以厥阴证的第二大方就是当归四逆汤。

我们就讲这两个代表方剂,就能明白厥阴症的特点了。

好了,六经辩证与经方的选择到此就讲完了,这一系列主要是写给有志于专业行医的人看。道长也算是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一些完整的见解,希望能对中医经方的发展有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我们再不讲这么专业的文章了,再会选一些常见症状,以及一些中药材的知识来写一些容易看懂的文章。

历史相关文章:

如何学习中医把脉(上)

初学站桩全攻略(上)

茯苓薏仁赤小豆祛湿有何不同?

三伏天补阳祛寒湿全攻略

简单根治你多年的肠胃病

桂附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

补中益气丸和附子理中丸

史上最强补肾攻略之肾阳虚

温暖你那冰寒如雪的脾胃

看看你适合哪款养生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