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士兵作家”吴淑珩

 冬歌文苑 2021-09-06

“士兵作家”吴淑珩

陈红姐||福建

在一次支队新闻报道总结表彰大会上,我终于见到在报刊杂志上出稿频率很高,且被官兵们称为“士兵作家”的吴淑珩。

提起他,支队没有官兵不认识他的,因为他的写作水平可与专业记者相媲美。

吴淑珩虽然身高有1.78米,但长相太一般了;单眼皮小眼睛,红鼻头上长豆豆,加上一年四季都是黑皮肤,在舰上和一群帅气的官兵们站在一起,实在是“另类”。但他在写作方面却是一个多面手,官兵们不得不佩服他。而让我真正佩服他是从2003年的《舟山日报》军旅版上举办“无线”杯“国防连着你我他,安宁维系千万家”的征文中,他所采写的《舟山人国防意识真强》在驻地报刊上发表后,荣获该报举办的“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国防教育征文竞赛一等奖。而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许多散文、诗歌等稿件,也被驻地舟山市诗词协会专题研讨过,其中《人到中年》曾获得中国散文诗大赛一等奖,如今他也是驻地作家协会、诗词协会的会员。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看到他在报刊上发表的许多获奖文章和军事报道新闻,不能不让人想到他在新闻写作路上十几年如一日的那份执着情怀,辛勤的劳动收获了硕果累累。现在,让我们一起沿着他走过的无悔军营路,追寻他新闻成才足迹……

1990年12月,吴淑珩从江苏省灌云县应征入伍,来到539军舰上当一名水兵后,火热的舰艇生活,官兵们在训练和演习中的感人事迹经常发生在他身边,“这不是最好的写实通讯吗?”有着文学素养的吴淑珩突然来了写作的灵感,此时虽然在文书的岗位上工作很忙,但宣扬身边的好人好事,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他采写的稿件质量好,报刊、电台等媒体收到他所采写的消息和通讯后很快就被录用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同时也更坚定了他选择走新闻成才之路。

1992年初,支队举办新闻培训班,吴淑珩在培训中,认识到自已在新闻写作上的不足之处,于是,他一边在采写新闻中总结写稿经验,一边加强新闻理论学习。同时还用自己有限的津贴费购买了《新闻写作基础》《新闻采访学》等书刊,一有空便自学。经过几年的不断采写和投稿,在军内外的报刊上发稿量也大幅增加了。

1997年1月,《人民海军》报社长江卫阳来到539舰采访,并要见这位出了名的“水兵记者”,交谈中江社长连夸小吴新闻方面具有专业水平。其实,吴淑珩只有高中毕业,为了提高自己新闻写作水平,他去驻地自考办报考文秘专业课程,然后,经过刻苦自学,不到两年时间就把所学的文秘课程全部考出来。同年7月,539舰在南海某海区执行“977”香港回归任务时,当时海上一艘渔船突然起火,全舰官兵奋力扑救,终于扑灭渔船大火,而小吴也迅速拿起手中的照相机和笔记下了这难忘的一刻,舰艇返港后,他立即把稿件寄往《人民海军》报社,后来被该报评为当月好稿件,并荣获《人民海军》报“八一”专刊特等奖。

在军舰上,出海训练、战备巡逻任务是家常便饭,这对写稿投稿存在许多困难。但不管什么困难,吴淑珩都是劲头不减。

一次舰艇进行编队对空射击训练,539舰高炮首次击中航模拖靶,吴淑珩随即在航行途中写好一篇消息,军舰靠码头后,他又直奔邮电局,用电报发出稿件,消息很快在《人民海军》报上发表,部队官兵都说“你真行,专业记者的动作也没你快。”

吴淑珩写稿出了名,一次,驻地《舟山日报》“八一”特刊需要稿件,碰巧支队宣传干事不在,报社编辑就把任务交给他。两天内,吴淑珩就写出了长篇通讯《中国海军从浅蓝走向深蓝——人民海军第一支舰艇部队纪实》,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都认为此文出自专业记者之手。灵感给予他一种天赋,灵感是他创作的源泉,但真正的灵感来自于勤劳和智慧,吴淑珩不仅写稿出色,他更是一名技术能手。据他同舰上的王根兵战友说,吴淑珩在舰上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业余时间里不是看书就是写稿,正因为他矢志新闻成才路,乐为写稿宣传忙。入伍十四年来, 他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稿件800多篇,在工作上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和精武标兵等。在写作上,他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先后六次荣立三等功,连续五年获得支队新闻一等奖,多次被海军报、淮南日报、安庆日报、舟山日报、电台和连云港日报评为特约通讯员。遗憾的是德才兼备的他,曾有几次提干的机会,因年龄等因素未能如愿。

在写作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风雨、成败、得失,吴淑珩始终如一地爱着新闻报道。如今,他从舰上调到支队宣传科工作后,又成了科里写稿上报率最高的新闻报道员。在此,我衷心祝愿“士兵作家”吴淑珩,不管今后在那个岗位上,工作干劲都能如鱼得水,同时也祝他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陈红姐,网名迷恋军港,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军去浙江舟山,现在从事财务工作。爱好文学,曾在《人民海军》《舟山日报》《湄洲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随笔。莆田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会员。小小说《军嫂》等九篇作品入选《唐卡》一书。部分小说和散文刊登在《华文月刊》和《精短小说》杂志上。两篇散文入选新书《渔樵歌笙》中,其中两篇散文被《厦门日报》推送到福建“强国学习”平台。在“莆田作家”和“冬歌文苑”公众号发表的50多篇作品被散文精选和散文诗网转载。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