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燕 || 我的老师凌鹏程先生

 文鉴君 2021-09-06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海燕,原名张艳春,1966年3月生于河北唐山。唐山文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一些杂志和网络平台。喜欢阅读和书法,喜欢写写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感受。

我的老师凌鹏程先生

      认识凌老师是在十年前了,那时候我在开平马家沟开鞋吧店,他经常来我店里擦鞋,一来二去我们熟悉了。


在交谈中,我便知道他在政府部门工作,曾担任过记者和编辑。由于文革时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耽误了学业,返城后以坚强的毅力,拼搏苦读,自学成才,参加成人考试,拿到了文科大学文凭。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在唐山科技馆工作。       

 

       凌老师高高的个子,白净且棱角分明、五官清秀的脸庞,整个人看上去文质彬彬,精神帅气,特有绅士风度。他说起话来慢声细语,给人舒适安逸的亲近感。


       和凌老师接触的这些年,无论是做人的理念还是文化知识的习得,我都深受凌老师的影响,从中受益匪浅。他知道我钟爱书法,鼓励我到唐山老年大学书法班去学习,我的书法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愈加扎实。


       在文学领域,凌老师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从四书五经到诸子百家,从诗词歌赋到成语典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凌老师驾轻就熟,讲得那么深入浅出,让我这个文学爱好者听得非常专注入迷。他让我广读书,多读名著,勤动笔,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籍拿给我看。


在凌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读书和写作成了我寂寞岁月里最好的精神良药,充实了我的生活,也坚定了我对人生的信念。

(网络供图)

那时候,我经常将自己写的一些稿子拿给他斧正,他给我提出了不少好的修改建议,文章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构思,如何在生活中提炼文学作品,讲得非常透彻。他还告诉我,写作要选材新颖,故事情节要吸引人,不要无病呻吟,最好写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让人看了更有真实感和说服力。


他还将几年来发表的作品整理、集成册,签上名赠送给了我,并且在书的扉页留下了鞭策语:“有志者事竟成”。这部书收集了凌老师几十篇文章,在那个文学的春天,带着青草的清香,带着春天的柳笛声,走进了我心里,成为我追求文学梦想的奠基石。


在凌老师的谆谆教诲与引导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人生阅历在不断地增长,写作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我的文章终于得以刊出——在《唐山科普》《老年世界》《旷工老哥》等杂志上予以发表。看着印有自己名字的刊物,涌上心头的是对凌老师的万分感激之情。


      凌老师认识人多,人脉也广。在他的引荐下,我认识了唐山作家段文丽老师和唐山诗人卢品贤女士。更荣幸的是卢品贤女士还将她亲笔签名的诗集《心向高原》赠予了我


      凌老师多才多艺,不但文章写得好,二胡也拉特别棒。记得2014年9月27日,我应凌老师之邀与唐山著名作家段文丽老师一同前往唐山市果园乡许各寨村去采访党支部书记赵锦芝女士。一同前往的还有唐山知青文艺演出的全体成员。由凌老师主持的盛大汇演中,有一个节目是凌老师二胡独奏(为舞蹈《夜深沉》伴奏)。


凌老师精神矍铄,脚步轻盈地走上舞台,在椅子上落座,开始了他的演奏。只听那二胡声时而铿锵热烈,如水阻江石,浪遏飞舟;时而悲怆委婉,如风啸峡谷,百折迂回;时而放浪豁达,如月游云宇,水漫平川,慢慢的,乐音逐渐平缓下来,好像海潮落去,风明月,优美动听。观众为他娴熟精湛的演奏技能欢呼雀跃,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伏。

(作者供图)

如今,回忆起和凌老师相处的一幕幕往事,仍然感觉历历在目,亲切如初。


    们常将好的老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像阳光一样,无私地将光和热奉献给自己的学生。的确,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好老师,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如对信仰的那份执著,对人生的那份勤勉和对人生态度的那份认可,让学生的人生充实而又丰盈。


       每个人的一生超越过许多的坎坷,踏上过无数道的台阶,当你步入辉煌,攀上顶峰的时候,身后一定有很多老师在支撑着你前行,激励你进步。


       今天,当我再次品读凌老师的文章,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深沉的做人内涵,让我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作者供图)


       弹指一挥间,人生匆匆也不过几十载,但一生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动,铭记一辈子,心中难以忘怀!凌鹏程先生就是让我一生刻骨铭心的恩师!


教师节即将来临,谨将此文呈献给我的恩师,祝愿他天天快乐,日日安好!

(网络供图)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