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绘本中的“图感”和“语感”,是孩子读好绘本的关键所在!

 我是慕珂 2021-09-06


你经常给孩子买绘本和读绘本吗?

一个妈妈不无懊恼地和我说,小时候她很少给女儿读绘本,觉得那么几个字的绘本好几十块钱,太贵了,感觉没什么用。

但当她学习后才知道绘本的重要性,比如父母们担心的孩子不爱阅读问题,坚持让孩子读绘本就可以很好的解决。

所以儿子出生后,她就一直坚持给儿子读。每当看到弟弟徜徉在绘本的世界里那么幸福满足时,她都看到女儿失落的眼神,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相信这一定不只是一个妈妈的经历。对于绘本,我们都懂得太少。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绘本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一、绘本究竟怎样启发孩子的心智?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讲到:“绘本阅读不应只是局限于有趣的图像,而应让阅读外在的表象浏览发展成内在想象与思考的心智活动,将具体的图像转化为抽象的思维。这样,就能从情节中领悟到主旨与意义。”



那怎样将具体的图像转化为抽象的思维呢?要经历下面两步:

1、从“图像”到“图感”

我们对于图画的了解,可能仅限于浅层的“走马观花”式地看。比如,这幅画真美,这幅画真搞笑等等,并不会去深究它到底给我们传递怎样的思想。

其实,图画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指涉( denotation):以图像具体描绘出事物;二是示意( exemplification):以图像作为表示意思、暗示意图的媒介,形成意象,表达思想、情绪和抽象概念等内容。

所以,一个优秀绘本的创作者,其作品不仅要有构思的创意,也要对图像所表达含义的精准掌握。

当读者翻看这本绘本时,大脑感知图像的信息后,就会有感受、想象和思考等一系列活动,随后会把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意义、影像和记忆的画面进行联结,形成共鸣,从而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绪和思想,这样读者就渐渐培养出了“图感”。

所以,我们在带孩子阅读绘本时,要让孩子去感受、想象和思考,帮助他把图像与现实中的某些影像和记忆关联起来,从而更好的培养图感,读懂绘本。



2、从“图感”到“语感”

一个妈妈说,她从孩子咿呀学语时就坐在她大腿上看绘本,9个月大就会说话了,而且不是一个一个字地说,而是一句一句话地说,这让她惊喜不已。

孩子能有如此流畅的表达,绘本功不可没,这也是“图感”和“语感”结合的表现。

这两者的结合,其实也是“左右脑”的结合。

1968年,生理学家斯贝瑞提出了“左右脑”的概念,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他认为“左脑”主要是负责人类语言的、分析的理性思维,而右脑是负责形象的、感知的感性能力。

也就是,大脑中的信息经过右脑图像感知后,再传达到左脑的语言系统,那么接收到的语言文字信息就是经由感觉与情绪交流后的体会,能转化成一幅幅细腻生动的心灵图像。

如果读者对文字有感觉,有共鸣,就能把图文很好的融会贯通起来,也就掌握了“语感”,就能在字里行间不断产生丰富、深刻的体会。



美国一个叫“青年倡导行动”的组织,利用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艾伦·佩沃研发的——用文字搭配儿童能产生联想的图像来学习,帮助不少儿童改善了阅读理解障碍。

比如:在讲到“穿过”这个词时,儿童在看几次两名儿童爬过一个洞的图片后,就会将字和图片联系起来了,很好的了解文字了的含义,并理解整个句子。

这种字义解释搭配图像的方法,其实就是孩子图感和语感的结合,它能让孩子有效的改善阅读能力。

所以,如果想要让绘本成为高层次阅读的助力,关键在于读者要将图像作为亲近文字的媒介,不仅要看到读到,更要让孩子感受到。

正如《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说的:“如果能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出'图感’的能力,进而接引对文字的深刻体会,为培养'语感’作铺垫,以接收到文字的丰富含义,对于阅读的领悟就会更加深刻。如此一来,绘本就不再只是吸引阅读兴趣的助力,更能奠定、建立起深度阅读的基础。”


二、如何选择适合的绘本?

选择绘本是一个门艺术,可惜我懂得有点晚,在孩子0-6岁时没有很好的帮她选择绘本,甚至有的绘本可能因选错了而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倍感可惜。

希望你不要再掉入我曾经跌过的坑。

那如何给孩子选择绘本呢?

《爱上阅读的秘密》一书中作者给了两条建议:

第一、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阅读规律。

0~6岁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阅读主要以绘本为主,但父母要注意的是,他们每半年甚至每个月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敏感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多观察孩子,要根据他们的成长规律选择绘本。

1、1岁以前,孩子的视力和听觉都在逐步发育和成长,这个阶段的阅读绘本,主要以帮助孩子视听觉发育和增加亲子互动乐趣为主。

可以选择比如黑白卡和色彩认知卡,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培养孩子感知色彩和世界的能力,让他们熟悉父母的声音,增强对世界的安全感。

还可以购买一些节奏明快、韵律感强、富有诗意的读物来跟孩子朗读和交流。



2、1岁到3岁之间,孩子自主意识开始慢慢萌芽,喜欢自己动手,学习和模仿大人的各种习惯,父母可以把互动性强的阅读产品引入到亲子阅读中。

他们开始学习说话、认识数字、识别颜色和建立空间的概念,所以纸板书、玩具书、洞洞书、翻翻书等交互性强的书都是好的选择。

此外,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和认知世界能力的重要启蒙阶段,所以富有创意的纸板书可以尽可能多的买回家。

家长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每天都要读同一本书,家长一定不要不耐烦,要顺着孩子的兴趣来,家长要一直读到他想换新的绘本为止。

我家孩子一度只听《神奇校车》,给她讲什么,她都不乐意,我曾担心她这样会不会阅读面过窄了,但后来她听够了,自然就要看其他的了。



3、3岁到6岁之间,孩子们喜欢的读物主要围绕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故事。

这个阶段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异常丰富,十万个为什么都出来了。所以父母们要格外注意,他们问的所有问题,都是在向世界发出的反馈,如果得不到正向的回馈,孩子最容易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所以,作者说,父母要随时成为孩子的人肉人工智能伴读机,守护好孩子的阅读兴趣。

这个阶段父母容易掉入一个坑,那就是认字。当你带着让孩子认字的目的去阅读时,孩子会很反感,从而容易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其实,只要父母不功利地阅读,孩子对认字本身是有兴趣的,认字是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物。

就像尹建莉老师她给女儿读绘本,从没教孩子认字,但是她家孩子在小学二年级就已经能够读长篇小说了,认字量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级水平的孩子。



4、学龄阶段,孩子自我阅读能力会急速提升,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阅读一些桥梁书。

也就是文字多于图画的半绘本半文字的图书,还有漫画书孩子们也开始看起来。

这个阶段父母间仍然要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而且要关注孩子的阅读内容,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图书,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作者认为,从学龄前到小学结束,父母必须都是伴读书童。因为陪孩子阅读不仅让他们阅读,使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更是父母与成长中孩子最好的交流方式。

所以,如果你现在为孩子的学习或者各个方面操心,那就从每天半个小时的伴读开始吧。

日积月累,你会看到惊喜和改变的。



第二、建议按照“有趣、有识、有品”的标准为孩子选书。

1、有趣,是指创意价值。没有创意的内容,孩子们是不可能真正喜欢的。

所以,趣味性,是儿童阅读的第一标准。

一个朋友说她之前按照自己的价值来判断,觉得这些书应该是孩子喜欢的,买来了,孩子基本就没有怎么看。

她后面观察才发现孩子喜欢的书籍,一种是公主风格的,有非常优美装扮的那种;另一种就是有趣的、有意思的,能让她捧腹大笑的,这两种会让她乐此不疲地看。

所以,再后面再买书时,她照着孩子喜欢的方向去买,孩子八成还是喜欢看的。所以,一定要了解你家孩子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籍。



2、有识,是指阅读内容必须有见识、知识和智识。

也就是可以帮助孩子增长见识、掌握知识、提升智识的阅读产品。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不断给他们推荐知识密度合适的阅读产品,帮他们从小逐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3、有品,是指阅读产品的品质和品位。

品质,首先印装质量是安全环保的,所以要警惕9块9包邮的绘本或者童书;其次,内容品质要有保证,可以选择优质的童书品牌购买,比如中信童书、蒲蒲兰童书馆,蒲公英童书馆、21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和明天出版社等。

品位则是指美学标准。绘本一定要有美为基础,孩子在有美感的世界里滋养着,对他们的审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木心先生说:“美盲是不治之癌,连知识都救不了。”

所以,如果绘本没有美感,请慎重选择。



结束语:

了解了绘本从“图像”到“图感”再到“语感”的过程是怎样发生后,希望屏幕前的你,能好好利用绘本开启孩子探索世界的旅程,让他在绘本的广阔天地里吸收营养,尽情翱翔。

现在,请即刻马上,开启与孩子愉悦的绘本之旅吧。

下一篇,我们讲讲,如何具体更好的给孩子读绘本。

-end

作者简介:慕珂,船长系心理学训练营主班,“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讲师,樊登读书签约作者,坚持星球演讲培训合伙人。希望在育儿育己的路上,陪你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