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诗歌】李玥诗歌与评论

 金陵倦客 2021-09-06

诗人简介:

李 玥,男,甘肃宕昌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绿风》《飞天》《延河》《参花》《北方作家》等刊物。出版诗集《情系官鹅沟》。


作者已授权

行吟在大西北的土地上(组诗)

/李玥(甘肃)

满地黄花的眼睛

凝望得天空云淡风清

穿越岁月的雁阵

一直在我心底飞行

远处纷沓而至的落叶

已漫过深深铭刻的足印

此刻  农人珍藏起殷实的记忆

谷穗似的神情依然芬芳  凝重

渐凉的风中

我如一只灰色的麻雀

在田野复杂的茬痕上

来去走动

在天与水湛蓝的眸子里

云淡风清  菊瘦花黄

时有雁阵飞过

倍觉苍凉

伫足聆听

片片飘零的枯叶落地有声

那些各具形态的忧伤

从缤纷的层林尽染间

流溢着遐想

秋虫和溪水低吟浅唱

我和季节皆瘦如菊

遍地落英  遍地秋草

掩满我紧闭的门窗

我愿在秋叶满地的秋季

扫一块净地

坐稳在自己心底

等一切远去

--原刊于2019年《飞天》第6期。

被麻雀唤醒  

这些与我同住一个

屋檐下,鸟中的平民

是我最普通不过的邻居

身影总是出现在

老屋,田野,树枝头

活泼而灵动

多像我们

平凡的老百姓

清晨,我被唤醒

似乎告诉我,起早的

鸟儿才有虫子吃

过黄土高坡

正午。我看见一个

头戴草帽

满脸沧桑的老人

挥动鞭子

赶着一片白云

徜徉在黄土高坡

一曲信天游,从

他沙哑的喉咙

干裂的嘴里吼出

朵朵白云,纷纷竖起耳朵

抬起了头

风,掠过山梁

春节过后,风

将山梁的积雪

一扫而尽,村里的

少男少女

蜜蜂一样飞出了大山

涌向城市的某个角落

喧闹的村庄

一片安静

那些老人和孩子,守望着

山梁的云卷云舒

风,掠过山梁

风的后面,还是风

草木侧着身子

老屋立于风中瑟瑟发抖

蒿草丛生的庄稼地

似乎痛疼难忍

风,掠过山梁

十万群山,沉默如金

--原刊于2020年《飞天》第9期。

雪落村庄

昨夜无眠  侧耳

聆听到雪花悠悠落地的声音

这些来自天国的精灵

纷纷扬扬把整个山村簇拥

于是  千万树梨花在黎明绽放

粉妆玉砌的村庄圣洁  晶莹

恪守雪日的瑞气和安静

母亲依然坐在炕头穿针引线

她将雪日的情结

一层层纳入鞋底

我睡在雪花装饰的天堂

幸福地做着拔节的酣梦

——原刊于《绿风》2020年第3期。

高原之上

清晨 ,所有的花草

都举着晶莹的露珠,闪闪

烁烁。如星星眨巴着

未及睡去的眼睛。太阳

蓝天,白云触手可及

亲近天空,能听到

鸟的呼吸。阳光正赶着

草长莺飞与骏马 牦牛

而羊群,高原之上

最圣洁的经幡,跌宕

起伏,呼啦啦撒播满地

青稞,碧绿绿的镶嵌在

禅意无边的辽阔里

——原刊于《绿风》2021年第2期。


诗歌评论

诗者的情操在泥土之上

彭建功

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更是文学的沃土,尤其是诗歌醉美的温床。创作需要经历,沉淀,感悟,升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提炼酝酿,特殊方式,分行分节,注入感情,跳跃的文字,丰富的想象和内涵,也是诗的一种衡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写作从读书开始,读好作品,多读多悟,温故而知新,是写诗的第一步。把感情与想象融入分行的文字,即连贯而又独立,意象生动,趣味,哲理……应用不同的技巧和语法,巧妙的呈现出来。

诗,要融入广大读者,要简单易懂而且生动,内涵丰富,太生硬,抽象的诗,不受大多读者欢迎,作品就是需要读者,大众化,正如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且富有哲理和趣味,更能流传于世。乡土诗,极具浓厚的泥土,乡愁,怀旧,习俗,文化……爱情的气息,取材广泛,感情深厚,极易溶于读者,呼唤心灵的共振,肥沃而广大的视野,区域……善于发现,感悟,难得的写作空间。写诗,从发现,构思,酝酿,呈现,是一个语言加工的程序,渗透感情,达到精,新,奇,包括语言,思路,技巧,提升,内涵……步步为营,推进,延伸,扩展,高,长,远,深……多维的空间,达到无限思维的空间和想象,诗就成功了。

写诗需要大情怀,真情操,高能量,具有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时代造就人物,那么他的语言,思维,版图,具有时代性,反应真实性,代表性,有忧患意识,把自己融入社会和作品中,提炼,升华。诗歌通过事件和情景的发现,触发灵感,思想中犹如一点火花点燃情絮,猛然释放,意象与具象,想象,感情完美地融合,集中,把语言高度提炼,写诗就是一个加工语言的过程,抽象或形象,特定的寓意,渗透的内涵,一一呈现组合。

生活环境造就人,因心造境,虚构或延伸,意象在感情的语言里,扭曲或变形,不是直白的,而是含蓄的,就像一面哈哈镜,把真实的变作意象中的意境,成为诗的语言,诗的文字,犹如跳舞不是好好走路,歌唱不是好好说话,诗就是一种疯子的语言和思维。诗不可解,诗无达诂,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美学,有特定的空间,是无垠的,膨胀的,延伸的,理解不透,角度不同,视野不同,所欣赏的就不同,各有所得。真正的好诗,意境美,语言美,极强的跨越节奏,精湛的意境,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给读者无穷的乐趣,百读不厌,富有哲理和内涵,短小精悍,短短几行释放出来的空间,急剧提升,跨越,抵达,瞬间完美完成,自然,流畅,舒心,赏目悦耳,把读者带入自己的情景之中……

诗歌《秋思》,触景生情,善于发现捕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紧扣思路,延伸意境,简单的意象,黄花的眼睛,雁阵,落叶,谷穗,麻雀……勾勒出优美的意境!秋给人喜悦,也给人困惑,语言含蓄,结尾留白。作者很会构思,酝酿,把一副秋收图展现出来,渗透着浓厚的地域文化习俗,语言朴实无华,很接地气的乡土诗,露比黄花瘦,雁南飞的人字阵,纷踏而至的落叶,农人与稻谷的神态,意识完美融合,自己却如灰色麻雀,在空旷的田野,走来走去……是寻觅?还是焦虑?还是悲感?结尾留白,释放出庞大的想象空间,提升力度之大,渗透的内涵丰富多彩,或悲或喜的感叹,给人高,远,阔的不同视野和角度,把诗题秋思一下衬托出来,思是一种情感的渲染,秋万木凋零,大地开始蛰眠,生灵又是一茬轮回!

--《秋魂》诗中的菊花,就是诗中的魂,也是秋魂,菊瘦花黄很有诗意的字眼,人随着年龄,时间,季节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人至中年,也是收获的季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很是伤感。我与季节皆瘦如菊,风高云淡气爽,大地凋谢凄凉,不惑之年的心境,寄托于秋菊,渲染自己的生命如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般的情景跃然纸上,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诗: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者以不同的方式和语言,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是感情的载体,意境的延伸,最后一节“我愿在秋叶满地的秋季/扫一块净地/坐稳在自己心底/等一切远去”,超然物外,一种洒脱情怀,多么美好的奢望,与世隔绝,脱离红尘的繁华。

--《被麻雀吵醒》诗中,以雀喻人,同在屋檐下的农院,起早的鸟儿有虫吃,暗示做人做事要勤快,不要懒惰。平民,邻居,平凡的老百姓,把鸟和我,以及乡亲们融为一体,拉近关系,有一种亲切感。通过情景,对事件的挖掘,延伸,把鸟和人浓浓乡亲化,渗透哲理,小诗寓意深刻,农民起早贪黑地务农,多劳多得,勤俭持家有道的道理,具象化,合理化,鸟为食亡,民以食为天,都是生命生存的必然性。作者对乡土情很是浓厚,谱写泥土与季节,生命与自然,以诗歌讴歌生活,朴实无华,情真意切,自然流畅,构思巧妙,语言凝练含蓄,很是难得,他独具慧眼,平凡中酝酿不平凡,意境的延伸犹如高峡出平湖的气质,境界。

-- 《过黄土高坡》诗中,意境太美了,构思巧妙,把看到的情景,总诗的语言呈现出来,牧羊人,云和羊的切换,彼此参照,互关角度,云是羊,羊是云,非常成功地把镜头交换,互补,天地混为一体。赶着云,朵朵白云,竖起耳朵……巧妙地应用通感,错位的效果,黄土高坡,蓝天白云,牧羊人的一曲信天游,有歌有景有情,寓意生动形象,就像一个优美清澈见底的水湖,舟在云间游,鸟在水上漂,美轮美奂的风景,意境极其优美!作者成功塑造了意境,把人,景,情完美融合为一体,风土人情的乡土诗,浓浓的流露出来,具有很纯的地方文化特色,身临其境,歌声悠扬,鞭哨响亮,咩叫阵阵,一幅画面跃然纸上!这首诗最大的成功,把云写活了,有声有景,有动有静,仰望黄土高坡,极佳的效果图,呈现在读者眼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地域文化极浓,欣赏学习。

--《风,掠过山梁》,这是一首痛心疾首的诗,城镇化的建设,人口流失,空村独巢成为乡村的常态,作者通过这一事件,充满焦虑和忧患,对生活极具热爱,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诗人的使命,是文字与灵魂的呼唤。弘扬善美,嫉恶如仇,对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现象,都有一个大爱情怀,赤诚的心。偏僻的山村,很落后,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只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社会普遍现象,田地荒芜,老屋成危房等等,国家和政府也很关心,出台了好多惠民政策,等等。风掠过山梁,风的背后还是风,山的前面还是山,十万群山沉默,山村还是那个山村,风是风来雨是雨……给人无限凄凉和遐想。

--《雪落村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优美的雪景,聆听到雪落下的声音,联想到母亲窗根炕头,纳鞋的影子……多么温馨的镜头。想象穿越,视屏穿梭,由听觉到视觉的切换,雪夜山村灯火身影,梦里的天堂,把母亲的想象勾勒了出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思念,是乡愁,是寄托,自己化为雪野中的一粒种子,好似瑞雪兆丰年,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寓意,梦幻中庄稼拔节抽穗灌浆……躺在大地上,就像躺进母亲的怀抱。

--《高原之上》,从诗中的意象经幡,青稞,牦牛……就可以感到青藏草原上浓浓的气息与景象,是一块圣神富有禅意的土。每一件事物,都值得留恋和关怀。晶莹的露珠,星星的眼,放眼天地如此辽阔高远,听到鸟的呼吸,也可摘到星辰……意境优美,想象新颖,空间无限。青藏高原是高海拔的地方,拥有特殊的地理文化底蕴,作者很有悟性,深入地域特色,把草原上的情景,一一呈现,让人浮想联翩,这里的一切都有禅意和感悟,生命如此铿锵,旺盛。

一个诗者的睿智,情感,禅悟,决定诗的生命,内涵。善于发现,多构思,勤酝酿,广积累……用特殊的语言方式流露出来,有情怀,高情操,大风格,才能分娩出诗的文字和境界。写诗与经历,环境,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版图,精神的领域,诗的风格,造就了他的造诣。写诗也苦也乐,喜怒哀乐中给自己安慰,抒怀,言志。像蜜蜂一样,勤奋好学,酝酿出丰硕的蜜!

彭建功曾在《人民日报》《诗刊》《草堂》等发表诗,歌词,诗评,并多次获国际诗歌大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白银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