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G大禾花

 旗子0208 2021-09-06
第23集-共09辑-12张CD

大禾花下载地址在本栏博文《认识大禾花—分享与收获》中

DG大禾花-第二十三集-12张CD

第23集CD封面选:独幕芭蕾舞剧《欢乐的巴黎人》。保罗·斯特劳斯指挥、柏林电台交响乐团演奏。

DG大禾花-第二十三集-12张CD

第23集CD封面选:米约的《奠酒人》、 奥涅格的交响曲No.5、鲁塞尔的《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

DG大禾花-第23集-共09辑-12张CD-中文信息

一. 第23集CD曲目
CD305-CD306-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
CD307-米约的《奠酒人》、 奥涅格的交响曲No.5、鲁塞尔的《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
CD308-CD309-布鲁克纳的交响曲Nos.8 & 9
CD310-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No.4,海顿的交响曲No.92《惊愕》、No.104《伦敦》
CD311-丽塔·史塔里希歌唱的《华尔兹和咏叹调》
CD312-法国、意大利咏叹调及二重唱
CD313-《经典艺术歌曲集》
CD314-独幕芭蕾舞剧《欢乐的巴黎人》
CD315-CD316-浦塞尔的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

二. 第23集曲目及乐章:
CD305-CD306-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
编号:DG 449 737-2
演绎: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圣海德薇大教堂唱诗班, 指挥_伯姆
这首始作于1819年的大弥撒,是为了题献给贝多芬的学生和资助人奥地利的鲁道夫大公,用于在科隆天主教堂举行的大公就任枢机大主教的庆典仪式的。贝多芬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这部宏大的弥撒里体现出的虔敬和澄明,使音乐达到了超凡脱俗、无比雄伟的境界,还带有神秘主义的狂喜。这部弥撒由于太过巨大,所以一直不能适合于天主教仪式上的演奏,但它确实是最严格和最纯正意义上的教堂仪式音乐。
巴赫的B小调弥撒,结构是松散的,它的各个分曲,就像均衡地串在一起的完美的珍珠,缺乏一个整体统一的动机和个性,类似于一个康塔塔作品集。而贝多芬这首庄严弥撒,如同一部完美的交响作品,不仅有布局,而且如天河奔泻,一气呵成,古典弥撒曲的交响性和统一性,在这部弥撒里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完美的极限。
CD305:曲目01-13
CD306:曲目01-18

CD307-米约的《奠酒人》、 奥涅格的交响曲No.5、鲁塞尔的《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
编号:DG 449 748-2
演绎:马克维奇指挥
用时:75分30秒
马克维奇,俄国指挥家,1926年在巴黎师从布朗热,后成为许多欧洲第一流乐团的客座。1955-1960年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音乐指导,1955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美国的首演,1957-1961年任拉穆勒乐团、1965-1968年任西班牙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68年起任蒙特卡罗歌剧院院长。

米约 - 奠酒人0p.24*
选自三联剧《俄瑞斯忒斯》中最独立成章、最有趣的一出
《奠酒人》描写 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特斯回国,遵照阿波罗的谕令,先杀死母亲的情人埃吉斯托 斯,经犹豫又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复仇女神追踪下逃离。
米约, 法国作曲家。生于犹太富商家庭。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947年,轮流执教巴黎音乐学院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尔斯学院。与奥涅格等同为“六人团”的成员。其代表有《克利斯多弗-哥伦布》、《迷途的羔羊》、《有罪的母亲》等等。
曲目:01-07

奥涅格 - 交响曲No.5
阿瑟·奥涅格(1892-1955)瑞士作曲家,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小提琴、对位法、赋格与指挥。他的创作同时受到了近代法国音乐和德国音乐这两种气质不同的文化影响。作品数量庞大,体裁面也很广。成名之作是交响诗篇《大卫王》,代表作有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交响乐《太平洋231》和电影配乐《拿破仑》、《悲惨世界》、《罪与罚》、《沉默之城》、《福勒克斯船长》、《鲍尔。库劳迪尔》等。
奥涅格《第五交响曲》名为“Di Tre Re”,这是一个双关语,既有“三个国王”的意思,又有“三个D”的的意思——三个D指的就是三个乐章结尾处都是低音D。《第五交响曲》谱写得极美的。比如弦乐的歌唱性,又比如在悲观调子发展到极端的时候那些温暖的慰藉。
8.  第一乐章像是葬礼进行曲,因为步伐既慢又重,这一过程的背后好像有着潜台词——人们都在等待快板的进入,将这一情绪风卷残云般扫干净。
9. 第二乐章是一个由对位法构成的小快板,在精巧细节处理之上安置了一种挖苦、也有点狂妄的神情。从多种角度看,它都有点像马勒笔下的兰德勒舞曲。
10. 终曲快板有点愤怒的色彩,像是某一种动物的嘶嚎,旋即还是转入了开场时那种依托于合唱主题的、强健的变奏曲形式,然后倏地落到了空荡荡、白茫茫的大地上。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纪弦的一首《狼之独步》,颇能形容奥涅格《第五交响曲》的末乐章:“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 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 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 。” 

鲁塞尔 - 芭蕾舞剧《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
阿尔伯特·夏尔·保罗·玛丽·鲁塞尔(1869年4月5日-1937年8月23日),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芭蕾《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Bacchus et Ariane)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作品来自大师提香的名画《酒神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讲述的便是希腊神话中酒神巴克斯与克里特岛公主阿里阿德涅一见钟情的故事:被希腊王子忒修斯抛弃的阿里阿德涅在海岛上悲痛欲绝之时,碰到了酒神巴克斯,巴克斯对她一见倾心,这幅画所画的是公主阿里阿德涅初见巴克斯时的恐惧,但是故事的结局并不美好,阿里阿德涅最终离开了巴克斯,空留遗恨。
曲目:11-19

CD308-CD309-布鲁克纳的交响曲Nos.8 & 9
编号:DG 449 758-2
演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汉堡国家爱乐乐团, 指挥-约胡姆
用时:CD308:74分18秒;CD309:67分33秒
安东·布鲁克纳(1824年9月4日-1896年10月11日),生于奥地利安斯菲尔登,著名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德国指挥家欧根·约胡姆亲手组建和培养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并一向以在布鲁克纳作品方面的深刻修养闻名,他的布鲁克纳端庄、朴实,却不乏深邃的洞察力。

CD308
布鲁克纳 - d小调第9交响曲WAB 109 ; WAB 143 (Finale) 
布鲁克纳一生写过九首交响曲。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布鲁克纳已年近古稀,从1891年写至1896年,花费了六年时间。但也只写好了第—、二、三乐章。写作中他的健康状况让他隐隐约约意识到一个问题,白己可能会跟贝多芬一样.在“九”这个数字上,为自己的一生作总结,并把自己所钟爱的交响音乐奉献给挚爱的上帝。这种念头支撑着他拖着孱弱的身体,加快了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可命运最终还是无情地阻止了他,第九交响曲末乐章还没最后完成时他便接受上帝的神谕去了天堂。而这部第九响曲也成为了作曲家未完成的“天鹅之歌”。
01. 第一乐章:庄严的,神秘的 Ⅰ.Feierlich,misterioso
02. 第二乐章:谐谑曲:前进的,生动的 Ⅱ.Scherzo:Bewegt,lebhaft;Trio:Schnell
03. 第三乐章:柔板:非常缓慢,庄严的 Ⅲ.Adagio:Langsam,feierlich

布鲁克纳 - c小调第8交响曲 WAB108
布鲁克纳所作的九部交响曲和三部宗教合唱。交响曲中尤以后三部最为成熟完美,其中又以“第八”为代表
04. 第一乐章:有节制的快板 I: Allegro moderato
CD309
05. 第二乐章:谐谑曲:有节制的快板-三重奏:慢的 II: Scherzo: Allegro moderato-Trio: Langsam
06. 第三乐章:柔板,庄严和缓慢,但是不是很慢的 III: Adagio. Feierlich langsam, doch nicht schleppend
07. 第四乐章:IV: 终曲。庄严,而且缓慢 IV: Finale. Feierlich, nicht schnell

CD310-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No.4 ,海顿的交响曲No.92《惊愕》、No.104《伦敦》
编号:DG 457 720-2
演绎:施奈德汉小提琴、罗斯鲍德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用时:73分35秒

莫扎特 - D大调第4小提琴协奏曲 K. 218 
作于1775年10月,据说莫扎特创作此曲时,曾以博凯里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范本。因此曲第一 乐章开头主题含军队进行曲节奏,故此曲有时被称为《军队》。又因莫扎特在给其父的信中提及他演奏自己的《斯特拉斯堡协奏曲》,有人推测《斯特拉斯堡协奏 曲》为第三号,这首则是第四号。
1. 快板,D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合奏军队进行曲节奏主题
2. 如歌的行板,A大调先以第一小提琴与双簧 管为中心的全合奏,柔和地表现主题
3. 回旋曲,优雅的行板,D大调。先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回旋主题, 经乐队合奏后,主奏小提琴与小提琴群低音弦乐构成对话,转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转优雅的行板,再转不太快的快板,再转优雅的行板,如此反复

海顿 - G大调第九十二交响曲(牛津) Hob.1.92 
作于1788年。当时牛津大学接受海顿的崇拜者巴尼博士的推荐,授予他名誉音乐博士头衔。海顿为表示谢意,以此曲而赴牛津,在1891年7月6、7、8的三天举办了三场演奏会,亲自指挥演奏此曲,因此而得以标题。
4. G大调,以慢板序奏始,主部为抖擞的快板
5. 如歌的慢板,D大调,3段体
6. 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G大调。始于小步舞曲呈现明亮的主题
7. 急板,G大调,奏鸣曲式

海顿 - D大调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 Hob.1.104 
作于1795年,这是海顿最后一首交响曲,标题系19世纪以后所命名,与内容无特殊关系。
8. 序奏,慢板,D小调
9. 行板,G大调,3段体
10. 小步舞曲,快板,D大调
11. 终曲,抖擞地,D大调,奏鸣曲式

CD311-丽塔·史塔里希-《华尔兹和咏叹调》
编号:DG 457 729-2
演绎:女高音-史塔里希, 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盖博
用时:74分33秒

丽塔·史塔里希(Rita Streich,1920年12月18日生于俄罗斯巴尔瑙尔, 1987年3月20日魂断维也纳)是战后最重要的德国花腔女高音歌手。
史塔里希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俄国人。小时候她跟随双亲迁往德国。这就是说她是在双语环境中长大,这对她日后的演唱生涯意义重大。。
她的首演是1943年在波希米亚奥辛市立剧院,演唱理查·施特劳斯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的Zerbinetta。三年后她获得了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一个职位,她在那里一直唱到1952年。 1953年她转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她曾在拜鲁伊特音乐节、萨尔斯堡音乐节、罗马、兰斯卡拉歌剧院、皇家歌剧院、芝加哥等地登台。1957年她巡演北美洲。
自1974年起她就到了埃森鲁尔区Folkwang高校和维也纳音乐学院教学。1983年起她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上举办了大师班。
曲目:01-17
01 Rita Streich - Fruhlingsstimmen op.410 - Johann Strauss
02 Rita Streich - Le Rossignol et la rose - Camille Saint-Saens
03 Rita Streich - Lo spazzacamino - Giuseppe Verdi
04 Rita Streich - Wiegenlied aus Jocelyn- Benjamin Godard
05 Rita Streich - Parla-Walzer - Luigi Arditi
06 Rita Streich - Hab' ich nur deine Liebe aus Boccaccio- Franz von Supp
07 Rita Streich - Lied an den Mond aus Rusalka- Antonin Dvorak
08 Rita Streich - Schattentanz aus Dinorah Giacomo Meyerbeer
09 Rita Streich - Dorfschwalben aus Osterreich op.164 - Josef Strauss
10 Rita Streich - Die Nachtigall Alexander Alabiev
11 Rita Streich - Les Filles de Cadix - Leo Delibes
12 Rita Streich - Chi sa - Willy Czernik
13 Rita Streich - La folletta - Salvatore Marchesi
14 Rita Streich - Last Rose of Summer - Friedrich von Flotow
15 Rita Streich - Villanelle - Eva Dell'acqua
16 Rita Streich - Draussen in Sievering - Johann Strauss
17 Rita Streich - Il bacio - Luigi Arditi

CD312-法国、意大利咏叹调及二重唱
编号:DG 457 752-2
演绎:男高音-西莫诺, 女高音-阿拉丽耶,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用时:74分33秒
本唱片收集了男高音莱帕德·西莫诺演唱的法国、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马斯奈、古诺、比才、唐尼采蒂和威尔第等人的歌剧咏叹调及二重唱,女高音阿拉丽耶参与了录音。
专辑曲目:
  Track01 Leopold Simoneau - Il matrimonio sergeto  Cara, non dubitar
  Track02 Leopold Simoneau - L'Arlesiana  E la solita storia del pastore
  Track03 Leopold Simoneau - La Boheme  O soave fanciulla
  Track04 Leopold Simoneau - Tosca  E lucevan le stelle
  Track05 Leopold Simoneau - Fause  Il se fait tard, adieu
  Track06 Leopold Simoneau - La Juive  Rachel, quand du Seigneur
  Track07 Leopold Simoneau - Manon  J'ai marque l'heure du depart
  Track08 Leopold Simoneau - Les Pecheurs de perles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Track09 Leopold Simoneau - Joseph en Egypte Champs paternels
  Track10 Leopold Simoneau - Mignon  Adieu, Mignon
  Track11 Leopold Simoneau - Mignon Elle ne croyait pas
  Track12 Leopold Simoneau - Manon Instant Charmant
  Track13 Leopold Simoneau - Manon Je suis seul! Ah fuyez, douce image
  Track14 Leopold Simoneau - L'elisir d'amore  Una furtiva lagrima
  Track15 Leopold Simoneau - La traviata Lunga da lei

CD313-伊姆格莱德·泽弗里德演唱的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
编号:DG 474 843-2
演绎:德国女高音歌唱家泽弗里德
《经典艺术歌曲集》收录音乐史上著名艺术歌曲作品。包括: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穆索尔斯基等音乐名曲。
伊姆佳德·西弗里德(1919-1988),德国女高音歌唱家,1919年10月9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明德海姆,1988年11月24日卒于维也纳,享年69岁。西弗里德11岁时随父亲学习声乐,三年后首次公开露面在洪佩尔丁克的歌剧《汉塞尔与格雷特尔》中出演了格雷特尔一角,后来就读于奥格斯堡音乐学院,1939年(或1940年)首演于亚琛国家歌剧院,在《阿依达》中扮演女祭司普莱斯塔斯,1943年首次登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纽伦堡的名歌手》中出演了伊娃,1947年至1949年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同时演出于米的斯卡拉歌剧院,萨尔茨堡,爱丁堡艺术节等,1953年11月作为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一角首次登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并在此持续演出了1个赛季。西弗里德不仅演出歌剧,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民谣和艺术歌曲演唱家。
曲目
ROBERT SCHUMANN(1810-1856)
1-8 Frauenliebe und Leben op.42
舒曼 -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Op.42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其旋律优美但并不华丽,形式结构简洁却充满着诗意,以非常鲜明的形象描绘出了普通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初恋、定情、结婚、母爱、亡夫,是一部抒情性很强的悲剧作品。
1. 《自从和他相见》,二段体。歌曲刻画了一位少女与恋人初次相见后:心中总是不能平静的情景。
2. 《他是最高贵的人》,复三部曲式。真实地描绘女性在陷入爱情时的激动与憧憬
3. 《我不明白,也不相信》,三段体。朗诵式的音调,就象姑娘兴奋地向人诉说这件难以置信的事情。
4. 《戒指在我手上》,回旋式。典型的德奥民谣曲调,运用分解和弦式的跳进,明朗而流畅。
5. 《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回旋式。这首歌是整个套曲的高潮。婚礼的热闹场景,新娘内心的激动
6. 《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惶》,三部曲式。咏叹调式的旋律,以“慢板表情亲切”的速度和情绪
7. 《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这首歌曲采用了回旋式的曲式结构。旋律表现了主人公欢愉明朗的幸福感
8. 《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这首歌曲采用了一段体的曲式结构。主要呈现以咏叹调式旋律风格,女主人公心爱的丈夫不幸去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感到极度的悲痛,甚至想了此一生。

舒伯特 FRANZ SCHUBERT(1797-1828)
9. 《罗莎蒙德》戏剧配乐  Der Vollmond strahlt D 797/3b
10. 幸福 Seligkeit D 433
11. 水上吟 Auf dem Wasser zu singen D744*
12. 欢笑与哭泣 Lachen und Weinen D777*

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1833-1897)
13. 你的蓝色眼睛 Dein blaues Auge halt so still op.59 No.8*
14. 小夜曲 Standchen op.106 No.1*(der Mond steht uber dem Berge)
15-20 德国民歌6首Deutsche Volkslieder(German folksongs.Chansons populaires allemandes)
穆索斯基MODEST MUSSORGSKY(1839-1881)
21-26. 六首儿童歌曲Kinderstube*

胡戈·沃尔夫HUGO WOLF (1860-1903)
27-29. 三首德国艺术歌曲 3 Lieder nach Gedichten von Eduard Morike

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
30. 小夜曲 Standchen op.17 No.2*(Mach auf,mach auf,doch leise,mein Kind)

CD314-独幕芭蕾舞剧《欢乐的巴黎人》
编号:DG 477 534-9
演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特劳斯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法国作曲家、大提琴家。原籍德国。父亲是科隆犹太教堂的乐师。从小学习大提琴,183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一年后退学,至喜歌剧院任大提琴手。1839年初次以戏剧音乐作曲家的身份出现。曾从阿列维学习作曲。1849年任法兰西喜剧院指挥兼作曲。1855年创办自己的剧院——巴黎谐剧院。1880年10月5日逝世于巴黎。
奥芬巴赫被视为古典轻歌剧的创始人,一生曾为巴黎各剧院写过102部舞台音乐作品,大多数为轻歌剧。代表作品有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格罗什坦公爵夫人》,以及浪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其作品节奏活泼,配器典雅,以《肯肯舞》最具代表性。而轻歌剧情节生动有趣,大胆采用各种歌曲、舞曲、小夜曲与进行曲形式,音乐通俗易懂。人们赞誉他“具有取之不尽的旋律才赋”。
独幕芭蕾舞剧“Gaite Parisienne 欢乐的巴黎人”,由著名指挥家曼纽尔·罗森塔(Manuel Rosenthal)根据奥芬巴赫的四幕轻歌剧《巴黎人的生活》改编而成。全剧由23个小段组成,包括有波尔卡、华尔兹、船歌、进行曲和康康舞曲等形式,全剧始终保持着澎湃的气势。

奥芬巴赫(1819-1880)
改编:罗森塔尔(1904-2003)
曲目:01-15. 欢乐的巴黎人
约翰·施特劳斯(1828-2899)
配器:罗杰德索米埃(1898-1963)
曲目:16-19.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伯辽兹(1803-1869)
曲目:20。 海盗序曲 op. 21
丹尼尔-弗朗索瓦(1782-1871)
曲目:21. 魔鬼兄弟 序曲
安东尼德沃夏克(1841-1904)
曲目:22. 狂欢节序曲op.92

CD315-CD316-浦塞尔的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
编号:DG 477 535-0
演绎:指挥-马克拉斯
《狄朵与埃涅阿斯》是巴洛克时期英国作曲家普赛尔创作的三幕歌剧。该歌剧取材于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演绎了北非女王狄朵和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的爱情悲剧,剧中,女巫姐妹为了破坏他们的爱情,欺骗埃涅阿斯离开迦太基去完成一项使命,狄朵误以为他背叛自己,于是自焚身死。该歌剧对西方歌剧史意义深远,被世人传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