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大后才发现的残酷真相:可以不吃饭,但碗必须刷...

 毒鸡汤 2021-09-06

作者:毒哥&连理枝

来源:毒哥(ID:JokerDJT)1生活不是我能选择的但是我选择了活

有人凌晨五点跑出租,有人朝九晚五铁饭碗;有人多加一个钟只为多挣二十块钱,有人打麻将一晚上输掉两千;有人风雨里讨生活,有人阳台上看落日。

前者对于后者是羡慕的,后者对于前者是恩悯的,但是大家又都在各自的世界里相互度日安稳如初。

小时候有一个搞不懂的问题:穷人活下去的欲望和动力是什么?

可能是学生时代和同龄人的落差,一直不大所以导致我无法接受成年人世界的参差,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我曾经以为如果我过着前者的日子,肯定会失去生活的信心。

然而后来真的长大了,果不其然我过的就是前一种生活,但是却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虽然也会偶尔的失落,但我想那应该是一种人生常态,那只是我还在用力活着的一种表现。

不知道是心态的转变还是现实的麻木,我想要活下去的欲望胜过了我追求美好的欲望,所以少了些渴望,也就多了些知足。

我也解开了小时候的那个疑惑:

穷不是活不下求的理由,反而是因为穷才更加想要活下去,想证明自己不会一直穷。

只要一个人选择了活着,我们就不要去纠结他活着的动力,也不要去纠结对方用怎样的方式活着。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狼狈,可能会很曲折,但这都是他们对于生活最大的敬意。毕竟想死容易,想要活着才是真的困难。

2这是一个不吃饭但也要刷碗的年龄段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就被父母催着结婚,那个时候他们总是跟我说“先成家后立业,先成家后立业”,父母说房子准备好了,工作也不需要太大的压力,只用我把人领回家就行了。

我不明白父母对于后辈人终生大事的执着程度,只是想着压力之下自己何去何从,那个时候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逃避掉一切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东西。

但显然逃避没有用,成长就是意味着承担,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甚至不属于自己的责任。用父母的大白话来说就是:你可以不吃饭,但碗必须刷(多么残酷的现实)。

工作的第一年,你没有对象,回家的时候被父母奚落;

工作的第二年依旧没有对象,但是身边却突然多出了一大群结婚的朋友,有的甚至还悄无声息的做了父母;

工作第三年开始向往朋友眼中家庭美满阖家欢乐的场景,开始思考自己的事情,也开始懂得为什么中国人会称结婚为“终生大事”。

数据显示如果一个成年人不结婚不生小孩没有房贷的压力,那么月工资三千就足够,甚至还有结余。

还有很多人肯定都以为自己会成为那样独一无二的存在,但后来还是在父母的殷切期盼里、同事的攀谈间、朋友的衬托中,开始坦然的面对起生活来。

所谓终生大事,就是改变我们一生的大事,它决定了我们是独自过安稳的生活,还是带着压力却又幸福的前进。

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没有错,但是总得要做出选择,而且要对于选择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3没逃避只是稍作休息

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在成家之后突然长大的,就像是一头老牛被迫赶下水田,搭上爬犁艰难的前行,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也没人告诉你怎样做才算是对的,但是催着你前进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下来。

“不愿面对”是很多成年人的通病,这甚至都不是他们的本意,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做大人,第一次成为父母,他们也不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么难。

他们会突然卡壳,突然感觉自己像泄了气的皮球。

可能是在连续三个月全勤之后突然旷到了一天、可能是在某天夜里偷偷买了自己戒了好久的烟抽上几根、也可能是一动不动的发呆静静的坐上一个钟头。

这个时候,他们的父母会告诉他们老大不小了,要学会承担责任;

他们的妻子/丈夫会告诉他们多谈几个生意,他们就能往市中心挪动一点点;

他们的孩子还不会说什么,但是眼里的期待丝毫不比其他人差。

在此之前他们会觉得是为别人而活,但是在此刻他们明白了是为自己而活,因为那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不服输的欲望。

所以哪怕他们停下来也不能成为别人轻视或者嘲笑他们的理由,他们只是在思考;他们没有逃避,只是需要一点点时间来调整自己。

只要没有选择冲动的结束,那么都可以不紧不慢的继续,很多时候不逃避就已经花光了人们最大的勇气。

剩下的慢慢来,请相信他们,也请相信自己。

作者:毒哥&连理枝

来源:毒哥(ID:JokerDJT)毒鸡汤的分号。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毒哥新书《别装得无懈可击,却活得软弱无力》热卖中。

【毒家福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