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释义

 小小得月斋 2021-09-06

 

      

19043月,吉林省文物考古所三峡考古队的专家们在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今云阳县双江镇建民村)进行考古作业时,从一条探沟中挖掘出一块精工打磨过的青石,经过仔细清理,原来是一块布满精美文字和图案的巨大石碑。此碑镌刻于熹平二年农历二月(公元1733月),距今1831年,是为一位叫景云的朐忍令树立的功德碑,树碑者是当时的朐忍令雍陟。景云乃楚王室后裔,在雍陟当令70年前殂殁。碑中反映了景云在朐忍作县令时政化如神,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爱戴的情况。

此碑形制硕大,通高220cm,宽137.5cm,碑文13367字,隶书方劲朴厚,深沉渊永,波挑飞动,颇具韵味。可与曹、张表诸碑媲美,是汉碑中的精品。碑额晕线上方有穿,穿上横排浮雕3幅。左为朱雀,象征白昼;右为兔首人身像,实为玉兔,象征夜晚;正中房门半开,门后有一引颈探望的半身女人像,寓“盼君归”之意。石碑两侧为青龙、白虎浮雕,造型十分生动。文字周围饰以阴刻的行云,云中杂以形态各异的飞鸟。此碑形制之大、作工之美、书法之精令人震撼。碑额与碑侧浮雕图案所含之宗教、美学意义,笔者另有专文评述,此不赘。

此碑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对于研究汉代前、后期政治,汉初大移民以及宗教、民俗、碑刻、书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堪称国之瑰宝,据说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一级甲等文物。

本人为撰写研究斯碑的文章,曾对碑文进行过浅显的诠释,以备自己参考。朋友们看后觉得注释较为翔实,对于纠正广为流传的《景云碑》抄文中的讹误有所帮助(今续编《云阳县志》所录之《景云碑》释读就错误百出),建议予以刊布。我意以为《释义》尚不成熟,对某些文句的理解亦为一家之言,拟暂存箧中。但《秋兴》的编辑们有意于近期先行发表,再四催促之下,也就同意了。

《释义》于20053月写就,很快在《秋兴》总第8期发表。之前尚未见到学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很能是释读该碑的开山之作,错讹在所难免。对碑文某些语词的理解与铨释,亦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处。不揣冒昧,抛出引玉之砖,以祈教于方家。

 

 

         二00五年五月十七日书于陋屋

 

 

 

 

 

 

《东汉巴郡胊忍令景云碑》原文

 

汉巴郡1朐忍令2广汉3景云叔于,以永元十五年4季夏5仲旬6已亥卒。

7,帝高阳之苗裔8,封兹  9,氏以国别10。高祖11龙兴12,娄敬画计,迁诸关东,豪族英杰,都于咸阳13。攘竟蕃   14,大业既定,镇安15海内。

先人伯况16,匪志慷慨17   禹石纽,汶川之会18。帏屋甲帐19,龟车留   20,家于梓潼21。六族布列22,裳絻相袭23,名右冠盖24

君其始仕25,天资明哲26。典牧二城27,朱紫有别28。强不凌弱,威不猛害29。政化如神30  民乃   31。州郡  32,当亨苻  33。大命颠覆34,中年徂殁35。如丧考妣36,三载泣怛37。遏勿八音38,百姓流泪,灵魂既载39,农夫恻结40。行路抚涕(41),织妇喑   (42)。吏民怀慕,户有祠祭(43)。烟火相望,四时不绝。深墅旷泽(44),哀声  (45)。追歌遗风(46),叹绩亿世(47),刻石记号(48),永永不灭(49)。乌呼哀哉(50)!乌呼哀哉!

(51)曰:皇灵炳璧(52),郢令名矣(53)。作民父母,化洽平矣(54)。百工维时(55),品流刑矣(56)。善劝恶惧57,物咸宁矣58。三考绌   59,陟幽明矣60。振华处实61  遐声矣62

63曰:皇灵禀气64,卓有纯兮(65)。惟汶降神(66),梃斯君兮(67)。未升卿尹(68),中失年兮(69)。流名后载(70),久而荣兮。勒铭金石,表绩勋兮。冀勉来嗣(71),示后昆兮(72)

熹平二年仲春(73)上旬,朐忍令梓潼雍君讳陟,字伯宁(74),为景君刊斯铭兮(75)

注:分段及句读系注者所为。

 

注释

(1)巴郡:周巴子国地。秦惠文王灭巴后,设巴郡,汉代沿置,辖地包括今重庆市区、涪陵、彭水、奉节及南充、达县等地。

(2)朐忍令:朐,音qú。朐忍,古县名,地域包括今云阳县、万县、开县全境及梁平县、湖北利川市之部分地区。县治在今云阳县旧县坪。令,秦汉时县官,辖区万户以上的称为“令”,万户以下称为“长”。

(3)广汉:郡名。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巴郡置,治绳县,一作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涪县(今四川绵阳县东),后治雒县。雒县即今四川广汉县地。碑文中有景氏先祖“家于梓潼”句,梓潼为广汉郡属县,故以广汉为其籍贯。

(4)永元十五年:永元,东汉和帝(刘肇)年号。永元十五年即公元103年。

(5)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六月。《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注》:季夏,建已之月也。

(6)仲旬己亥:仲,依次在中。仲旬,即中旬。旬,光阴、时。己亥,古人纪日常以天干和地支相配合,三代以前择日皆用干,秦汉以下始多用支(见顾炎武《日知录·用日干支·卷六》)。己亥为景云逝世之日。

(7):指景云。

(8)帝高阳之苗裔句:帝高阳,即颛顼,古代五帝之一。相传为黄帝之孙,20岁登帝位,号高阳氏。苗,植物的茎叶,根之所生;裔,衣裾,裾是衣服的边缘部分。苗裔,喻指后代子孙。据《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王熊绎姓芈氏,传说是颛顼的后代,而景、屈、昭是楚王族三大姓,追本溯源,高阳氏是景家的远祖。

(9)封兹  :封,指分封制度。武王灭商以后,实行“褒封”,而真正意义上的分封制度始于周成王时期。兹,犹言“斯”,此。如《书经·酒诰》有“朝夕曰:祀兹酒”句。  ,即“楚”字,《说文》楚从足变,本为  ,隶从“疋”。汉《樊敏碑》中有“  汉之际”句,   ,即楚字。封兹楚熊,事见《史记·楚世家》:“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丹阳,在今湖北秭归县东。此即为春秋楚国之始。

(10)氏以国别句:在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族号,即祖考的最早称号,氏则为姓的分支。而氏,据清·秦惠田《五礼通考》载,有的“以国为氏”,有的“以邑为氏”,有的“以乡为氏”,有的“以亭为氏”。诸侯多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即“氏以国别”。 景氏是“楚之公族”,与熊同为芈姓,同宗同祖,故称之。但楚国之君不以国为氏,却称熊氏。碑文作者称楚熊“氏以国别”,似与实情不符。

(11)高祖:此指汉高祖刘邦。开国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高祖,尔后创业之帝多称高祖。汉高帝死后,群臣上尊号为高皇帝,后来王朝或以高祖为庙号。

(12)龙兴:《史记·高祖本纪·卷八》:“刘媪(刘邦之母)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刘邦之父)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此句谓汉高祖刘邦是真龙化身。后多以龙兴代指新王朝的兴起。

(13)娄敬画计,迁诸关东,豪族英杰,都于咸阳句:娄敬,即刘敬,汉初齐人。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以戍卒求见刘邦,建议入都关中,有大功,赐姓刘,《史记》、《汉书》均有传。画计,谋划。《史记·留侯世家》“为我画计。”豪族英杰,都于咸阳。咸阳,战国时秦孝公建都咸阳,故址在今陕西长安东之渭城故城,此代指长安。娄敬建议刘邦迁徙六国贵族、豪杰名家及齐国田氏、楚国昭氏、屈氏、景氏、怀氏五大族共10万余人入关,给予好田宅,使在关中建立新的家业,以削弱关东旧贵族势力。“无事,可以备胡(指匈奴等外族);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木之术也。”(语出《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通列传》)此句即指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一是将都城由洛阳迁往长安(咸阳);二是迁六国贵族后裔入关中。此段碑文语序较乱,似应为“娄敬画计,都于咸阳;豪族英杰,迁诸关东。”

(14)攘竟蕃   :攘,排斥,平定。竟,通境,这里指边境、国境。蕃,音fān,通藩,屏障。《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又,《左传·昭公九年》:“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    ”,“   ”之通假字,防护、保卫,蕃    ,即藩屏,诸侯王建立的藩国。刘邦之所以战胜项羽而获天下,赖于群臣之力。故立朝之初,必须和功臣们分享胜利果实,论功行赏,封了韩信等八个异姓王,又封肖何等一百余人为列侯。但高帝封异姓王是一种无奈之举,这些功臣武略过人,辅以封土,一旦有变,对自己的帝业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必须除之而后安。除地小势弱的长沙王吴芮(至汉文帝时,以无子国除)外,楚王韩信、韩王信、梁王彭越先后被诛杀,赵王张耳死后,其子被削为宣平侯,淮南王英布被逼反兵败被杀,燕王张荼谋反被俘,与刘邦同里、同日出生且为刎颈之交的卢绾继被封为燕王,但不久也以谋反罪罢黜。所有的异姓王均被除尽。“攘竟蕃   ”即指这段史事。

(15)镇安:安定。

(16)伯况:景云的先辈,事迹不详。从碑文中透露,他可能担任过祭祀之官,见注释18

(17)匪志慷慨:匪,彼。《诗经·桧风·匪风》“匪风发兮,匪车谒兮。”匪志,犹言他(伯况)的志向。慷慨,意气风发,情绪激昂的样子。

(18) 術禹石纽,汶川之会句:術,通述,省视,《礼记·祭义》有“结诸心,形诸色,而  省之”句。禹,亦称大禹、戎禹,夏后氏部落领袖,姒姓,鲧的儿子。传说禹继承鲧的治水事业,采用疏导的方法,历经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悉平。石纽,古地名,相传为夏禹生地。《正义》引汉·杨雄《蜀王本记》:“禹本汶川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亦谓:“禹生石纽,今汶山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分蜀郡北境置)是也。”汶山,在今四川汶川县境。会,时机,机会。此句的意思是说,景云的先辈(伯况)从关中来到石纽,有了探望大禹故乡的机会。伯况当时可能是朝中奉祀之官,即注(20)中的“龟人”。此次到石纽,就是为了祭祀大禹。

(19)帏屋甲帐句:帏,即帐,帷帐。《史记·文帝纪十七年》:“……帏怅不得文绣,以示敦朴。”屋,通幄。《周礼注》“帷幕皆以布为之,四合象宫室,曰幄。”甲帐,帐分甲、乙两类,《汉书·东方朔传》“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此治矣。”《注》:“帐多故以甲乙第之耳。”《北堂书钞》亦载:“上(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此句的意思是指将大禹的神像在甲帐中供奉起来。

(20)龟车留      ,音dì,去,往。《史记·贾生传·  屈原赋》:“风漂漂其高   兮,夫固自缩而远去。”一说   是“滞”字在汉隶中的写法,亦通。龟车,龟人之车。龟人,官名,《周礼·春官》有龟人,掌六龟之属,若有祭祀,则奉龟前往。汉高祖时虽无“龟人”之设,但有祀官,此为借代。此句的意思是说,为祭祀大禹,前往汶川,由于某种原因留住下来。

(21)梓潼:县名,汉元鼎元年(公元116年)置,以地倚梓林而枕潼水为名,为广汉郡治。潼,碑文作“   ”。

(22)六族布列:六族,史书中查无此词,只有“六亲”之说,而族与亲是有区别的,疑为九族之误。九族,始见于《书经·尧典》“以亲九族”。汉代儒家对此有两种说法。《今文尚书》夏侯、欧阳说九族指异姓亲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见《左传·恒公六年》“亲其九族”注疏,班固《白虎通·宗族》从之。《古文尚书》家解释为同姓亲族。马融、郑玄《尚书注》、《诗经·小雅·棠棣郑玄笺》、《礼记·丧服小记注》、《书经·伪孔〈传〉》从之,均以高祖至玄孙为同宗亲族的范围。九族以自已为本位,直系亲,上推至四世高祖,下推至四世玄孙;旁系亲,即横推至三从兄弟,即以族兄弟、再从兄弟、堂兄弟,兄弟,同为高祖四世之孙。布列,分布。此句是指伯况因祭祀大禹,从关中来到汶川而后梓潼,最后在此定居,繁衍成当地大族。

(23)裳絻相袭:裳,古称裙为裳。絻,音miǎn,古代士大夫以上戴的礼帽,通“冕”。《荀子·哀公》“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此指行祭祀之礼,故不食荤。相袭,袭,继承。此句是指景氏家庭继承了先辈祭祀官之职。

(24)名右冠盖:名,名誉;右,古以右为尊,故称所重者为右。名右,豪门大族。冠盖,冠,礼帽;盖,车盖。官吏的服饰与车乘,借指官吏。

(25)君其始仕:君,指景云。始仕,刚刚做官。

(26)天资明哲:天资,天赋、天性。明哲,犹言明智,谓洞察事理。《书经·说命·上》:“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资,碑文作“  ”,增加了偏旁,与资同。哲,碑文作“  ”,汉隶中常用写法。

(27)典牧二城:典牧,典,掌管;牧,官。典牧,主治、统治。二城:不详,疑为梓潼、朐忍两地。

(28)朱紫有别:朱紫,正邪、是非、优劣。《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以邪而乱正色”。《东观汉记·二十一·宗资传》有“任用善士,朱紫有别”句,义与此同。

(29)强不凌弱,威不猛害句:凌,侵犯、欺侮,指强者不欺侮弱者。威,权势,力量;猛,凶暴。有权者不逞凶祸害(百姓)。

(30)政化如神:政化,政事与教化;神,神灵。

(31)  民乃    ,音zhēng,众多。  民,众民。《诗经·大雅》有《  民》一首。  ,粒借字,以谷米为食。语出自《尚书·益稷》“  民乃粒,万邦作乂”。有人释“厉”为振奋,虽有此义项,但稍嫌勉强。碑文此句指在景云的治理下,老百姓食可饱腹,这是封建时代地方官的重大功绩之一。

(32)州郡  :州,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在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分设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于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考察吏治。朐忍当时属益州部。郡,秦统一六国,置三十六郡,郡统县,汉因之。   ,音bìng,“并”本字;皆,俱;表,汉制,下言于上,分章、奏、表、议四种。表多用于陈述衷情。此句是说无论州、郡都上表陈述景云治理朐忍的政绩。

(33)当亨苻  :亨,通享,享受,享用。汉碑大多以亨为享。如《刘熊碑》、《修华岳碑》、《华山庙碑》等均以亨代享。苻,符借字。《说文解字·竹部》:“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指符信、符节、符策。 ,音ài,当作艾,艾绶。绶,印绶。艾绶,緑绶,因用艾草染之,故名。《后汉书·卷九十五·张奂传》:“(奂)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遗命曰:'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李贤注:“银印、緑绶也,以艾草染之,故曰艾也。”碑文谓,景云政绩显著,应当享受符策艾绶,即升迁提拔,做更高的官。

 (34)大命颠覆:大命,犹言天命。《尚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颠覆,颠倒倾覆,此比喻死亡。

(35)中年徂殁:中年,一般称四十岁左右为中年。徂,音cú,通殂,死亡。殁:音mò,终、死。

(36)如丧考妣:考,父亲。《尚书·康诰》:“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后只称亡父曰考。《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妣,母亲。《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后只称亡母曰妣。《尚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37)三载泣怛:三载,周代《仪礼》记载了一整套服丧礼制。对最亲敬的人,如子女之对父亲,曾孙之对曾祖父,必须穿上“斩衰”(孝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斩衰最重)服孝三年。泣,无声而哭。怛,音dá,痛苦,悲伤的样子。《诗经·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如丧考妣、服孝三年,说明朐忍百姓把景云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亲人来悼念。

(38)遏勿八音:遏勿,遏,音è,断绝;勿,通无,没有;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籥等属竹类。此句的意思是说,为了悼念景云,百姓们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

(39)魂灵既载:魂灵,指景云之灵。载,记录,载籍。《尚书·禹贡》:“冀州既载。”古代在送死者入殓前,要记录其生、卒时辰,其俗延续至今。

(40)恻结:恻,痛苦、悲伤的样子;结,结口。即悲伤至极,说不出话。

(41)行路抚涕:行路,行路之人;涕,眼泪。

(42)喑咽:喑,音yīn   ,即咽,声音阻塞。喑咽,悲伤得说不出话。

(43)户有祠祭:户,住户,此指每家每户;祠,祈祷。《周礼·春官·小宗伯》:“祷祠于上下神示(祗)。”《注》:“求福曰祷,得求曰祠。”祭,祀神祀祖。祠祭,祀祭。

(44)深墅旷泽:墅,音yě,即野,汉隶书法,汉《孙叔敖碑》“墅无螟贷”,墅即为野。深野旷泽,即旷野深泽,空阔的田原,深深的水泽。

(45)哀声忉切:忉,音dāo,忧心状;切,悲切。忉切,忧思而深切怀念。《诗经·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毛传:“忉忉,忧劳也。”

(46)追歌遗风:追,回溯;追歌,回忆歌颂;遗风,遗留下来的风尚。屈原《九章·涉江》:“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47)叹绩亿世:叹,赞美;绩,功劳;亿世,亿万世纪,指流传久远。

(48)刻石纪号:石,碑石;纪,通记,记载;号,名称;记号,记载他(景云)的名号与事迹。

(49):灭绝,消除。

(50)乌呼哀哉:乌呼,也作“乌乎”,叹词;哀,悲伤,伤悼;哉,叹词。

(51):亦作赞,文体名,以颂扬人物为主旨。宋·王应麟《玉海·卷六十二·序赞》:“赞,明也。称人之美曰赞。”

(52)皇灵炳璧:皇,对先代或神明的敬称。屈原《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中的“皇”,即谓先人。皇灵,这里指景云之灵。炳,明亮,显著;璧,指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此句颂扬景云是一位如璧玉般光明的君子。

(53)郢令名矣:郢,音yǐng,春秋时楚国的都城,即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之纪南城。景云乃楚人,战国末期朐忍一度为楚地,故碑文称景云为“郢令”。名,名誉,名声。

(54)化洽平矣:化,教化;洽,协调、协和;平,公正。此句是说景云在作朐忍令时,推行教化,使百姓和睦,社会安定。

(55)百工维时:百工,众官,这里代指景云属下的大小官吏。《尚书·尧典》:“允  百工,庶绩咸熙。”《传》:“工,官。”维,大纲。《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注》:“维纲所以张也。”时,应时、合时。《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一说此语出自汉·董仲书《春秋繁露·卷十三》:“百工维时,以成器械。”即各种工匠应时而作。若与下文“善劝恶惧”等句互参,则似觉不够贴切。

(56)品流刑矣:品流,品行。刑,通“型”,法,典范。这里是说景云作风正派,可称典范。一说此处系引经,出自《周易·上经·乾》:“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其意为云在天上飘行,雨普施天下,万物在流变中得以成形。

(57)善劝恶惧:劝,勉励、奖励。《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惧,恐惧。此句意思是,奖励为善者,使作恶者感到恐惧。

(58)物咸宁矣:物,天地间万物;咸,都;宁,安宁。

(59)三考绌  :三考,古代官吏的考绩制度,即三年考一次,九年考三次,决定降免或提升。《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绌陟幽明。”唐·孔颍达疏:“言帝命群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绌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绌,音chù,通黜,贬乏,废退。《左传·荘公八年》:“(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序如适,襄公绌之。”   即“敕”,音chī,汉隶书法,诏命。这里指诫飭,告诫。

60陟幽明矣:陟,音chì,升进。幽,昏暗,与明相对。以上两句为了协韵,表述有误,反觉语义不通。应以“三考绌敕,  幽明矣”为顺。

61振华处实:振,举起,举拔,引申为发扬;华,音huá,光彩、光辉。《尚书·舜典》谓:“重华协于帝。”《注》:“华谓文德,言其光重合于尧,俱圣明。”振华,发扬圣人的文德光辉。处,对待;实,真实,与“虚假”相对。处实,真诚地对待(他)。有学者谓,振华意为名振华夏,并举汉·蔡邕《汝南周巨胜碑》:“名振华夏,光耀昆苗”为例,可为一说。

62遐声矣,音chàng,通“畅”,通达,顺畅。《周易·乾》:“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遐,远。《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此句的意思是说景云的名声传播得很远。

63:再。

64皇灵禀气:皇灵,(参见注52)。禀气,承受天地自然之气。

65卓有纯兮:卓,高超,卓越;有,通“又”;纯,笃厚,纯厚忠良。

66惟汶降神:惟,语首助词。汶,汶川;降神,神灵降临。此指大禹(参见注18)。《诗经·大雅·菘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67梃斯君兮:梃,音tǐng,劲直。《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能梃者,輮使之然也。”此句的意思是说,汶川是大禹降生之地,景云的先辈伯况曾传程到此祭祀大禹,于是大禹的灵魂便附着在景氏族人的身上,于是就有了这位正直挺立的景君。

68未升卿尹:卿,官名。汉有九卿,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尹,官名,汉有京兆尹。卿尹,指高官。此句的意思是,婉惜景君因早逝而未能升任高官。

69中失年兮:中,中年;失,失去;年,年龄,此指寿命。

70:载,年和岁,此指后世。

71冀勉来嗣:冀,希望;勉,鼓励;来嗣,未来的子孙后代。

72示后昆兮:示,以事告人;后昆,后代子孙。

73熹平二年仲春:熹平,东汉灵帝(刘宏)年号;熹平二年为公元173年。仲春,农历二月。

74雍君讳陟:讳,旧时对帝王将相或尊长不敢直呼其名,称为避讳。雍陟,字伯曼,东汉孝廉,梓潼人,熹平年间为朐忍县令。

75刊斯铭兮:刊,雕刻;斯,此,指《景云碑》;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刻于碑版或器物,内容有的称颂功德,有的警事鉴戒。

 

(以上注释于20067月重新修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