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数字化浪潮与“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我国也迎来了数字化改造热潮。产业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促使越来越多企业尝试通过数字化改造等途径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然而这一进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不少中小企业,他们或是“不会转”、或是“不能转”、或是“不敢转”。“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体现了中小企业对时代变革的迷茫。 如何乘“数字中国”这列快车完成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数字化的演进路径划分三个阶段:连接、分析、智能。但是很多传统企业,甚至连“数据”这个门槛都没有迈过去,就谈不上“智能”,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连接尚存问题,分析还没有头绪,智能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生产智造ERP的实施应用是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工作,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解决“数据”这个槛,从企业资源计划的层面实现业务信息化和数字化,然后才能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ERP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系统,对销售、生产、采购、仓库、质量、成本核算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要实现全自动化智能工厂,还需要在ERP和智能生产设备之间多一个执行控制系统MES,即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更侧重技术的整合应用,实现信息与设备的深度融合,为ERP系统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的生产执行数据,属于生产车间的执行系统。 企业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首先要在计划层面完成ERP改造和实施应用,解决企业运营的数字化管理;然后通过ERP集成工业机器人、数字化仓库、MES系统等完成智能化升级,才能稳健步入智能智造工业4.0时代。 从传统企业到工业4.0,制造技术发展将面临四大新的转变: ①从相对单一的制造场景转变到多种混合型制造场景的变化; ②从基于经验的决策转变到基于证据的决策; ③从解决可见的问题转变到避免不可见的问题; ④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要适应这些转变实现智能制造,首先要建立“标准化”,先进标准是指导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必须前瞻部署、着力先行。其次要明确智能制造的“三不要”原则: 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对应于在工业2.0阶段,必须先解决优化工艺基础上实现自动化的问题; 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对应于在工业3.0阶段,必须先解决在现代管理理念和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的问题; 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要实现工业4.0,必须先解决好制造技术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问题,进行补课、普及、充实和提高。 企业中有组织、人员、系统、产品、业务等元素,而这些元素之间需要连接和协同,包括线上和线下协同,通过协同共同推进企业运行。高效的连接与协同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赢得巨大的竞争力。疫情期间,数字经济比非数字部分遭受的损失少得多,数字化领先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小。企业从疫情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是:数字化不是可选,而是必须。 |
|
来自: 天行健西格玛 > 《天行健精益六西格玛咨询公司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