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捏脊捏到上火,是方法有问题,还是孩子太虚?

 许尤佳育儿堂 2021-09-06

夏秋交际,养阳正当时。我也推出了一系列补养阳气的小儿食疗方。

对于年龄小、暂时不适合食疗补益的小朋友来说,更建议用晒后背、捏脚丫等更温和的方法,这主要是考虑到小宝宝的功能尚不完全、比较娇弱的脾胃,目前还不太适合消化温补的食疗方。

在小儿推拿方面,捏脊也是个给孩子提升阳气的好方法。

针对捏脊的一系列疑问,今天来给大家重点解答。

01  捏脊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小儿推拿:上捏

手法:从下腰底部的长强,到颈部的大椎,自下而上作“捏三提一”。

功效:调和阴阳,培补元气,增强体质。

督脉是"阳脉之海",统领全身阳气,通过替孩子捏脊,刺激处于背部正中位置的督脉,以及督脉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能够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升阳助长的小儿保健功效。

而且,捏脊对家长来说比较好学,也相对更安全,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在促进脾胃消化功能、增强体质、预防各种小儿常见病方面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很多家长也和我反馈:“各种小儿推拿手法中,孩子比较能接受的就是捏脊。”力度用得对,手法得宜,很多孩子都不会抗拒捏脊。

这也是为什么,我比较赞成家长们学学捏脊,时不时给孩子捏脊升阳助长的原因。

02  孩子几岁可以开始捏脊?怎么捏才有效?

有些育儿专家认为小宝宝满月后就能捏脊,我不太赞成。

判断宝宝何时能捏脊,主要看宝宝是否能自主翻身(注意尝试翻身和自主翻身的区别,家长们不要太着急)。这个动作的完成通常在宝宝在4月龄~5月龄。

保险起见,不放心的家长,也可以等到宝宝6月龄了,再开始尝试给ta捏脊保健。这么做的原因是考虑到宝宝皮肤稚嫩,骨骼软,颈部、腰部的支撑力弱,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划伤和扭伤。此外,年龄较小的婴儿俯卧位,也有窒息的风险。

给1岁以下的小宝宝捏脊,最好只捏不提,力度也要轻柔,且最好在白天、吃饱后半小时、宝宝精神状态好的情况下尝试,次数不必太多,3次左右就够了。

宝宝若不配合,也不必强求,揉揉小脚丫、晒晒太阳,也是助阳的好方法。

大一些的孩子捏脊,可以这样来:

时间:

无需规定一定早上捏脊。只需要注意,不要空腹、刚吃饱时捏脊,临睡前最好不要捏脊。

频次:

可以每天捏脊,但捏脊的次数控制在5次左右就够了,不要太多。体质较弱的孩子,可以捏5天,休息2天。

手法:

帮孩子捏脊时,更建议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两手拇指沿着脊柱中线交替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行移动。

03  捏脊捏到孩子上火?有一些情况暂时不适合捏脊。

儿科临床中,绝大多数捏脊导致“热气上火”“便秘”的,往往问题出在以下两方面,家长们一定要在捏之前多留意,即使是相对安全的保健方法,也要对证、用对:

①  捏脊次数太多导致“热气上火”。

捏脊的手法是升阳助阳的,一定程度上也会助热,正因为如此,我也在前面详细标注了,孩子捏脊的次数不能贪多,每天5次左右作为保健用就可以了。

有的家长觉得捏得越多越好,早晚捏脊,每回捏十几次,长期如此,对孩子的身体反而无益甚至有害。

②  孩子本身有热,越捏越热。

保险起见,最好选择孩子消化好、无病痛、尤其无热证的时候捏脊保健,捏脊时孩子的情绪要平和,不要大哭、大闹、跑跳出汗完立刻捏脊。

正确地捏脊,却导致热气的孩子,往往是身体本身就有热,导致一帮助孩子升阳助长,反而等于在原本的“热”上添一把柴。

积滞化热、阴虚化热、发热发烧的孩子,都暂时不适合上捏脊——这些情况,可以用泻法下推脊应急辅助,这个我们之后再择机会详聊。

还要注意一点,典型的“能吃不长个、反复热气上火”的胃强脾弱、胃火大的孩子,在没有清胃火之前,保险起见,也不太建议捏脊。

至于有的孩子捏脊之后出现感冒流涕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捏脊时后背大面积暴露外界,没有注意保暖,导致孩子着凉了。

所以,就连捏脊时室内温度这类细节问题,也要家长多留心,更不能让空调、风扇直吹孩子。

说这么多,相信大家也对捏脊这个保健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哪怕是再普遍适合孩子的保健方法,也不要盲从、滥用,根据孩子的情况正确用,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