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到最后发现一个朋友都没有,正常吗?心理学上的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专家视点 2021-09-06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社会的发展继往开来。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新石器时代的猿人部落、古代的城邦小国,到现在200+个国家和地区并存,人类呈现出显著的群体性特征,人与人是以互助、合作的形式生存下来的。

回顾人生的成长过程,我们却在恍惚中淡出了群体,到最后发现,身边连一个关心自己的朋友都没有。人生就像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我们拼命让自己融入群体,却又发现原来孤独就是一场宿命。

小学时,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你明明知道答案,然而却不敢发言,只敢在底下小声嘀咕。因为讲台底下鸦雀无声,你害怕开口显得自己很突兀,就将自己藏匿于他们之中,错过了被表扬的机会。

上中学后,老师组织竞选班干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而你却发现朋友们都认为学业压力太大,当班干部忙里忙外,实在太累了。于是,你也放下了举起的手,和他们一样沦为平庸,丧失了磨练自己的机会。

成年后你们各奔东西,每天为生活打拼,当同学朋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忙于自己的事业,你发现你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甚至过年过节的祝福语都没有了。你盲从于这个群体,拼命将自己融入其中,放弃了许多机会,以摆脱孤独,最后发现自己混了这么多年,到最后还是一个人。

人总是喜欢聚集,喜欢往群体里靠,然而没有朋友正常吗?其实孤独并不是坏处,只是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不能将自己的情绪作用到他人的身上——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即使是对方强调了100次我理解你、我也这样经历过,但他能够真正地懂你吗?他不能。

根据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对于不同的人,相同的外在刺激所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对于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观念,每天还有忙不完的工作、家庭、孩子,以至于,对于你的委屈、心酸、悲伤、孤独,任何人其实都没有闲情逸致关注。

所以感到孤独并不能说明你是异类,没有朋友是非常正常的。

卢梭说:“社交场中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是出于自愿的。”

我们极力去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认识一堆又一堆的朋友,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应付各种聚会、饭桌等,聊一些和工作、生活无关紧要的事情,甚至挺着身子硬喝下一杯又一杯的酒。

为了逃避孤独而消遣生活,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除了得到一时的快感,最后还得到了什么?

泛滥的社交不如高贵的独处。若是身边的朋友并非滥竽充数,而是几个真正了解的,兴趣相通的,你会发现精简的社交,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截然不同。

你的心境豁然开朗,可以拥有闲暇的时间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可以读一本好书,培养一项兴趣,体验闲暇安逸所带来的快乐,静心感受生活的乐趣。

抛开身边无用的社交,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感受家的温馨。正如周国平所说:“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我们一方面在极力逃避孤独,却在另一方面忽略了家人。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家庭中去,孤独的压抑会淡然消散。

与繁杂的社交相比,陪伴家人的时光总是惬意的,你不需要虚与委蛇地迎合,不需要扮着笑脸讨好,和家人的交谈是最放松的。

家是一方净土,能够感化心灵的创伤,是幸福创造的源泉。

家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与家人相处不仅仅是一份乐趣,更是一份闲暇安逸。

“真正享受孤独的人是智者”,孤独更是给我们带来了闲暇的时间,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一切都在赶,能够静心沉下来,好好感悟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相反,除去了无用的社交,我们所留下的时间可以好好地让我们静心沉思一番。

正如纪伯伦所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静思是一份难得的感悟。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有条不紊,做事井然有序?那是因为他懂得了如何享受这份孤独,如何与自我相处,静心沉思,找寻自我的优缺点,提升自我的气质。

优秀的人,总是能在绝境之中找到希望之光。

没有朋友并不意味着人格的缺陷,没有朋友并不意味着丧失了真诚。人生在世能有几番如意,不如享受这一份孤独,感悟生命的真谛。

真正有智慧的人绝不会因为孤独,而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他们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内心豁达,懂得精简社交所带来的益处,懂得如何利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懂得如何在忙碌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