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尔盖茨公开学习方法:先建立认知地图,才能理解并记住

 进步黑客 2021-09-06

新手入门刚学一个东西时,为什么很难呢?

因为新手缺少放置自己所学概念的框架。比尔盖茨在一段视频中说(文末有B站链接),想更快更高效的学习,要先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框架,或者说这门学科的一个认知地图

有了框架后,我们就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组合知识,将学到的新概念放置在相应的位置。用芒格的话来说,就是先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格栅,让模型悬挂在这个网格上,而不是孤立的学单个模型。

很多人反对碎片化学习,要系统化学习。但这个系统,并不是学习材料或方法的要求,而是能让知识在头脑中以系统的方式组织起来。

换句话说,当你头脑中对相关知识形成一个框架,一个结构后,外部的碎片进来就是系统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框架,知识就无法以系统的方式来组织。

这就要求我们先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地图,有了这个地图后,碎片化信息也能找到位置,成为知识系统的一部分。而如果缺少一个这样的地图,即使是捧着一份教材,也不能说是系统的学习。

这个过程就像玩拼图游戏,如果我们知道要拼的图案形状,那么每一张碎片就能确定大概位置。如果不知道要拼的图案,就得不断猜测和试错。

因为认知受限,我们也无法整体性将这张图案放进脑子里,我们得先把它解构,拆解成碎片,一点点放进头脑后,再重新拼接出一个与原来近似的整体图像。

整个过程就是解构——消化——建构的过程。这跟我们身体吸收营养一样的,我们无法直接把馒头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先把它嚼碎,进入胃肠变成分子等基本单位才能吸收。

大脑能够直接吸收的基本知识单位是词语,概念和命题。我们当然可以先根据兴趣收集碎片,自底向上的构建出一个图案,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时间,通常也不全面,错漏百出。所以对于成熟的学科,先建立框架,再去完善细节是高效的途径。

数学家丘成桐说做一件事,要先建立一个框架,他举了红楼梦的例子,红楼梦有120回,结构严谨,用巧妙的结构安排,描绘了贾府的兴盛和衰落。

马斯克也表达过相似的观点,他建议: 「把知识看作一棵语义树很重要——确保你理解了基本原理,即树干和大树枝,然后再深入到叶子(细节),否则这些叶子就没地方可悬挂。」

那么,如何先建立一个框架呢?

比尔盖茨说,我们可以通过:

  • 时间线

  • 地图

  • 学科分支

  • 已知-未知

等方式来串联知识,建立框架。

我在文章快速成为行业高手的第1步:建立认知地图也分享了建立框架的方法。

盖茨认为读历史是一个很好的构建框架的途径。如果你想学科学,可以读科学史,这能让你了解:

  • 某些知识分支是如何发展的,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 为什么人们一开始就重复地研究

  • 关注什么让他们困惑,什么工具或见解让他们取得了进展

建立一个大地图是理解并记住学习内容的秘密,你会学得更快,并享受学习的过程。盖茨总结说:

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会让他们少一些「嘿,这里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不知道该把它们放在哪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