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最喜爱的书法家——张照书法作品雅赏

 mengk4fz0yyf5h 2021-09-07

张照(1691—1745)。清代书法家。字得天,又字长卿,号天瓶居士、南华山人,江苏华亭(今上海)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卒于徐州,谥号文敏。

文章图片1

张照喜饮酒,每饮必酣。善绘画,以兰花见长,亦精音乐。他以书法知名,尤其是在雍正、乾隆年间,他长于行、草书。其书气魄浑厚,深受乾隆赏识,是清代帖学派的重要代表书家。乾隆初年的御书题跋、匾额,多由其代笔。

文章图片2

他与清代大收藏家高士奇有姻亲,与王鸿绪、沈荃、蒋廷锡等人交往频繁,还参与编纂了《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书籍撰写,过眼了大量前人真迹,视野开阔,眼界极高。加以临习,逐渐集古人所长于己毫芒之下,将董其昌疏朗闲逸的布白,米芾峭劲险绝的结构,颜真卿宽博大气的特点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来,如流金出冶,出神入化,终成一代名家,影响甚远。

文章图片3

张照的书风初为温文尔雅、飘逸优游,后逐渐变成天骨开张、气魄浑厚,最终取诸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雄跨当代,成为清中期帖学的领军人物,在帖学流行的清中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沉着之与粗很,妙丽之与茶若,相似而正相反,中沉着而外必妙而,外粗很中却茶若也。东坡端庄杂流丽,刚健婀娜,善状妙丽。"就是他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美学思想。

文章图片4

张照活跃于“康乾盛世”的时期,在乾隆皇帝对于赵孟頫的推崇,打破了康熙时期千人一面董其昌的单调格局,书家们也开始探索赵、董书风之外的新途径,乾隆朝帖学书法风格纷呈,取法丰富,姹紫嫣红,各具特色,成就斐然,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之下,清代帖学书法逐渐走向高峰,张照则是这一时期的领军人物。

张照率先在董书弥漫的清中期大胆的求变,努力创新实践,把董其昌的书学思想反复探究,在董氏的基础,取法乎上,进而学习颜真卿、米芾,最终突破董其昌的藩篱同时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书法家,他们为千人一面、单一乏味的帖学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这些书家们的努力实践,积极创新,终于把帖学书法于清代中期推上了清代书法的高峰

文章图片5

乾隆对于张照极为推崇,甚至在张照书艺的影响下,其书法与张照书法有诸多相似之处,在乾隆四十四年张照趋势后乾隆提笔写下的缅怀诗能够清楚的看到张照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義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精神貫注深,非人所可学。”纵观中更是国书法史,书法家得到皇帝的推崇并不在少数:唐太宗之与王義之、宋徽宗之与薛稷、……康熙帝之与董其昌、乾隆帝之与张照。正可谓一代之书莫不肖乎一代人与文者也。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