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8.1【2017-1-8】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8.1【2017-1-8】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dé)而称(chēnɡ)焉”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道德最高尚的人了,三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这样有君子之德的人,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这样有道德的君主了。”

【微言微感】

翻开历史,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尔虞我诈,骨肉相残。为了权力,为了财富,为了江山,亲父子、亲兄弟不惜撕破脸皮,刀枪相见,杀之而后快。

胡亥逼死了亲哥哥扶苏,公子章饿死亲老子赵武灵王,杨广勾结宇文化及谋杀老爸杨坚,李世民宣武门政变诛杀兄弟,燕王朱棣造反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康熙的几个儿子更是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然而也有正面典型,尧舜禹的禅让,周公旦的辅佐而不越位,特别是今天孔圣人大加赞赏的泰伯。

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dǎn)父,姬姓,名亶,又称周太王。

古公亶父是一个志向高远,具有雄才大略亶首领。他看到了商开始堕落,有心取而代之。于是和儿子们商量。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按照传嫡传长的传统,泰伯应该是首领继承人。仲雍次之,然后才是小儿子季历。

这里面发生了一些小冲突——敦厚的泰伯,对父亲野心勃勃要取代商,是有不同看法的:以下犯上,以臣犯君,发动战争,祸乱百姓,于礼法不合。但是,古公亶父认为:商已经腐朽透顶,苦百姓久已,以有道伐无道,这是英雄的担当。在这方面,仲雍站在大哥立场,季历站在父亲立场,父子的分歧是很明显的。更重要的事,季历的儿子姬昌,从小就聪明伶俐,才华横溢,颇有人君气象,深得古公亶父喜欢。父亲有意传位给三弟,然后由三弟传给姬昌,实现周的可持续发展。

怎么办?

泰伯不愿意拂逆父亲的遗愿,不愿意和弟弟为了王位闹纠纷,于是选择了一走了之。他不但自己离开家,也劝说二弟一起走,为将来父亲传位给三弟,让姬昌以后继承大统扫清障碍。

后来但历史已经证明:姬昌继承大统是大周昌盛的基石。周文王姬昌,不仅聪明过人,而且有仁德,有胸怀。文王姬昌继承王位,广纳贤才,富国强兵,天下百姓纷纷来投靠,天下三分之二都归了周。周文王奠基,周武王登基,牧野之战,大败商纣王,大周定国,分封诸侯,居然享国八百年之久。

泰伯、仲雍兄弟“三以让天下”。

第一次是古公亶父生病,兄弟两个知道父亲改交代后事,确定接班人了,就借着采药的机会,逃到了吴地。

第二次,古公亶父死,该立新君了。有人支持季历,有人支持泰伯,为了避免冲突,泰伯干脆连奔丧也不回来了。宁可被人骂作不孝,也不能造成兄弟相争,朝堂混乱。

第三次,丧事毕,新君登基。泰伯和仲雍断发文身明志——我已经是野蛮人了,决不会觊觎王位。

泰伯和仲雍,在吴地开疆辟土创建吴国。在周出现问题时候,兄弟两个挺身而出,帮助弟弟和侄子稳定江山。但是,一旦周王朝稳定,兄弟两个毫不犹豫就选择回吴地。在吴,泰伯是大兴水利,重视农耕,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

泰伯无子,死后吴国王位传给了二弟仲雍。

“人到无求品自高。”

泰伯的伟大,在于他的无欲无求。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拼才花;明明可以坐拥天下,偏偏要自己创业。“弃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将相而不为。”放着荣华富贵不屑一顾,放着权力荣耀拱手让人,泰伯的高风亮节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