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13.2【2017-5-16】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13.2【2017-5-16】
【原文】
 仲弓为(wéi)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zhī,下同)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qí)舍诸?”
【译文】
仲弓做季氏的家臣,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先派定各部门的负责人,赦免部下的小过失,提拔德才兼备的人。”
仲弓又问:“如何了解谁是贤才,并举荐使用呢?”孔子说:“举用你所了解的,你不了解的,别人会舍弃不举用吗?”
【微言微感】
“先有司”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先于有司”;二是说“先设有司”。
“先于有司”中的“有司”,我们可以理解为部属人员,也就是自己管辖的那些做事的人,俗称“手下人”。“先于有司”的意思,就是说,凡事比部下先考虑一步,先行动一步。
管理者有很多称呼,每一个称呼都表明了自己的职责本分。管理者被称为:领导、干部、老板。领导、领导,在前边跑;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老板,老板,老是样板。
由此可知,“先于有司”就是理念比部下超前,行动比部下靠前,绩效比部下领先。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很明确:工作时候要奔跑在前边,论功行赏的时候要推功揽过。问题不说不得了,功劳不说跑不了。有功劳却不说,该奖励却让给团队,这样的管理者,部下心悦诚服,怎么会不衷心拥戴呢?
《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就是这样的管理者。无论是作为军师的诸葛亮,还是作为丞相的诸葛亮,每一件事,都坚持思考谋划在前,周密安排在前。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借荆州,取西川,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每一次开战前,大家还糊里糊涂的时候,诸葛军师就已经完成运筹帷幄了。粮草早安排好了,敌情早就打听清楚了,战略部署早已经胸有成竹了。动员会上,把关羽、张飞、赵云、魏延、黄忠等都叫过来:来来,山人授你锦囊一个,走到哪儿,打开第一个锦囊,走到哪儿,打开第二个锦囊,不要自作主张,依计行事就可以了。
起初,刘备的铁杆嫡系关羽和张飞,看大哥重用诸葛亮言听计从,很不服气。后来,看诸葛亮什么事都高人一等,而且从不不居功自傲,对大家都很客气,就心甘情愿接受他后来居上,领导指挥大家。
“先设有司”中的“有司”,我们可以理解为健全组织。一共设置几个管理层级,每一个层级设置几个部门,部门设置几个编制,上下级如何隶属。因事设岗,因岗定责,目标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行动前,先定行动方案,行动中,按规矩督导推进,定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奖优罚略。
也就是说,为政之要,首先是绘蓝图,定方针,做谋划,然后是选人才,建组织,定编定岗定职责。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把合适的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去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汉高祖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这人和项羽比,力气不如项羽,人品不如项羽,排兵布阵不如项羽,起点实力更是不如项羽,但是最后,刘邦胜出,项羽自刎。其根本原因,就是如何用人的问题。“先于有司”的项羽,事必亲躬,身先士卒,个人英雄主义;“先设有司”的刘邦,让张良运筹帷幄,让萧何安百姓,供给养,让韩信带兵攻城略地,他自己则专注于平衡关系。
《论语》中有一个人物,很尊重孔子,但是孔子看不起他,吃他的,用他的,还指责他无道。谁啊?就是那个允许自己媳妇跟情人鬼混的卫灵公。
卫灵公这个人确实是个怪人。家里的事糊里糊涂,但是国家治理却很有一套。卫灵公在位42年,卫国虽未能称霸,但其所作所为丝毫不逊于齐桓、晋文、楚庄、秦穆那些霸主们,可以说是一代诸侯之佼佼者。
有一次,季康子和孔子说起来卫灵公。季康子说:“孔先生,您说卫灵公那么四六不着调一个人,怎么就没有亡国丢命,而且干得还很不错,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曰:“仲叔圉(yǔ)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认为:卫灵公在用人上很有一套,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他让知书达礼的仲叔圉(yǔ)负责接待宾客,能说会道的祝鮀治宗庙,英勇善战的王孙贾治军旅,组织架构合适,用人机制科学,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看,“先于有司”也好,“先置有司”也好,作为为政者其实都是十分必要的。做领导的,需要政治智慧,也需要勤政敬业。
我特别崇拜打篮球的乔丹。一方面是因为他弹簧一样的超人弹跳,猎豹一样灵活的左突右冲,鬼神莫测的凌波微步,百发百中的投篮命中;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团队团队中的领袖风采,乔丹和他的队友永远都是同仇敌忾,齐心协力的。罗德曼的防守,皮蓬的挡拆,乔丹的进攻,他们的配合永远得心应手,天衣无缝。
但很多时候,组织结构没问题,管理模式没问题,领导能力没问题,员工素质没问题,实力超强,天时地利占尽,也有干不好的事情。那是为什么呢?
成功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前两个都没问题,就只能是“人和”出了问题。


楚庄王是楚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君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传说,他非常会用人,让孙叔敖、武尙等一大批文武精英心甘情愿供其驱使。
有一次,楚庄王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妃子许姬亲自替群臣斟酒助兴。有人趁机拉住许姬的衣袖想亲近她,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并挣脱离开,然后请庄王惩治没有帽缨的臣子。庄王却不动声色地对众人说:“今天一定要尽兴,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否则不足以尽欢!”于是众臣都拔掉帽缨,庄王再命人重新点燃蜡烛,尽欢而散。
七年后,楚庄王和郑国打仗,在危急时刻,手下一位将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并且很快扫清了楚庄王的进军障碍,甚至打到了郑国的都城。楚庄王在犒劳这位猛将唐狡的时候。唐狡不仅不接受楚庄王的赏赐,而且告诉楚庄王:“七年前宴会上,非礼您宠妃的人就是我,今天此举都是为了报答您七年前的不究之恩。”
看来,这个楚庄王对孔子的“赦小过”是无师自通的,或者说,孔子告诉自己弟子的这句话,就是根据楚庄王的故事提炼出来的。
公园493年,孔子带着弟子会见叶公的时候,就曾经对楚庄王赞不绝口,说他可以称得上是儒家心目中的“圣君”了。
“赦小过”,就是抓大放小,求同存异,高瞻远瞩。对下属的非原则过错,特别是下属已经意识到,而且有悔改表现的过错,就不要太较真了。“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行舟船。”说的就是领导者要有心胸和度量,不要抓住下属的小小不然,无心之过,揪住不放。还有一句类似的话经常被大家曲解。一个人要下狠心把坏事做绝,咬牙切齿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那意思是说,成大事的要心狠手辣,不能有妇人之仁。其实这绝对是个大大的误会,人家原文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那意思是君子不要斤斤计较,要做人有肚量,做事有分寸。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智慧领导看来,世上的人才只有两种:一种是精英;一种是放错了地方的精英。聪明的领导,善于用人之长;智慧的领导,善于用人之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下属非常优秀,做领导的放手让他自由驰骋就是了,反正他的业绩总有你的一份;如果下属有短处、有毛病、有过错,这才是显示领导艺术的时候。对胸怀包容下属的个性和嘚瑟,用智慧拿捏下属的过错和短处。宽严相济,恩威并用,张弛有度,这才是真正的管理高手。
24岁那年,我受命于危难之中,从一所乡镇小学调到一所师生超千人的市直学校做校长。客观说,我一外乡人,毛头小子,如果不是有困难,领导也想不起让我顶上。
我去的时候,那学校已经混乱到一盘散沙。更甚者,派性斗争厉害,干群矛盾突出,家校关系紧张,学生毕业临走,敢把教室砸个稀巴烂。
没有人信任我,没有人正眼瞧我,都在等着看我的哈哈笑。还好老校长做书记后,实心实意帮我,对我鼎力相助。一些老师,慢慢也都接受了我,理解我,支持我。
9年时间在一所学校,肯定会遇到过很多矛盾和冲突,给我找过麻烦的人不再少数。但是,我修炼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抓大放下,学会记恩忘过。
有一次,一个曾经四处告我,不断给我找麻烦的人犯事载到我手里,有人劝我正好可以借机排除异己,公事公办,把她解聘,让她走人。我笑笑,做领导的,如果把你不喜欢的,得罪过你,都标注起来,那就洪桐县里无好人,只有光杆司令跳舞了。一笑泯恩仇,把对手变成助手,把敌人变成朋友,用本色来行走,这才是最笨也最聪明的智慧选择。
我客观公正对待给我捣乱的人,并竭尽全力帮他渡过难关,最大限度保护了她。从此,再也没有听说她在背后给我使坏。
有位好朋友特别正直,他对我做校长被人家欺负还能隐忍很不以为然。我笑而不辩。后来,朋友被人诬告,虽然有惊无险,但是事情弄清楚的时候,物是人非,他已经脱了好己层皮,大好时光已经被浪费。
我做校长24年,大风大浪没少经历。触动别人的利益,也没少和人发生冲突,但是冲突归冲突,朋友归朋友,我从没有和谁结下不能化解的深仇大恨。红红脸,出出汗,甚至吵几句嘴,是很正常的。但是,别人的过错不会留在我的心里隔夜,仇恨的种子不能埋到我的心里折磨我。
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计较,便没有可以计较的人和事。
我做校长还有一个原则:对有愿望进步,有能力进步的多提携;对一切想调动的开绿灯。君子成人之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把人才推到更大舞台,助人成功,就是管理者的成功。
我曾经的下属,纷纷走上领导岗位,做校长的有10多人,各级别名师20多人。他们的成功主要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我不能居功。但是,他们后来提起我都是心存感激。我对他们更是心存感激。为什么呢?他们的成功,就是我成功的资本。没有教师的成长,哪有学校的发展?没有学校的发展,哪有校长的风光?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做人做事做管理,一点不复杂,做到不容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