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共读架起亲子的心灵彩虹》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各位好朋友:
晚上好。
周末很放松,我们都开心,难得有这么一机会,我们一起聊聊天。
相聚是缘分。我们能够有缘相聚,都是因为一个人,一份愿力,这个人就是“五更叔叔”,这份愿力,就是我们都希望成长。都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父母小小改变,孩子大大不同。为了孩子,我们愿意成长,愿意努力,所以,我们就有缘千里来相聚,大槐树下好开心。
用共读架起亲子的心灵彩虹
关于亲子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有人觉得,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应该对孩子严格管理,早早给孩子确立一定的规矩,孩子对父母应该有一定的敬畏。
有人觉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家彼此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要互相尊重,不能过多的控制和干涉。
我对此采取中庸的态度。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首先是人学,要沿着人的天性巧妙引导。修道之谓教,一个字妙不可言:教育服务社会,所以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但是如何达到目标呢?
教育的智慧,在于教和不教之间。
所谓,其字形结构已经告诉我们,这是老人对孩子,上一代对下一代的一种责任,右边的攴,pū,甲骨文中属于象形,意思是以手持杖敲击。可见,造字之初,古人就觉得,教育是需要强制手段的,该鞭策一下就要鞭策一下,不能娇惯纵容,听之任之。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子张问老师,老师,什么是四恶呢?
孔子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用今天的话来说,不进行教育就杀戮叫做残虐不事先告诫就要求取得成功叫做暴戾起先懈怠而突然又限期完成,叫做贼害应当给人家的财物而舍不得拿出去叫做小家子气。
可见,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管教的,该拒绝就要拒绝,该批评就要批评,甚至魔兽犯浑的时候,关禁闭,揍一顿,也是需要的。当然,如何揍一顿很有用,但是不会伤害到孩子,这是一个技术活,是需要爱的能力和智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
也有人觉得,小孩子该是什么才,就是什么才。树大自然直,不需要过多干涉。
我对此不以为然。
静待花开这句话一度非常流行,我也非常喜欢。但是,如何静态花开,这可不是无所作为,放任自由。
农民种地,果农种树,凡是能够做到静待花开的,那必须是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土地深耕过,种子挑选过,给幼芽已经准备好了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暖风,应有尽有,才能静待花开。
同样,孩子的成长更是如此。小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商正常,然后,在成长的敏感期,该语言唤醒实施语言唤醒,该阅读滋养实施阅读滋养,该明白的道理、养成的习惯、激发的兴趣,都在恰当时候,满足供应。
印度狼孩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小孩子从小被狼偷走,和狼群一起生活,该学说话的时候,听到的是狼叫;该站起来走的时候,看到的是四肢爬行的狼。语言、沟通和思维,在最敏感的时候,没有得到必须的刺激,所以,狼孩八九岁了,还不会说话,还不会直立行走路,更不会做手工、算算术和绘画。据检测:八九岁的狼孩,智商仅仅相当于两三岁的人类小孩。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性善论的主张。他以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乐学的、积极上进的,关键看后天的教育和引导。用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话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简单说,教育是发现和唤醒,是激励和引领。
荀子是儒家另一个重要分支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之为法家。和孟子不同,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人天生是自私的、贪婪的、容易被引诱的,所以,要及时剪除横生的枝丫,及时遏制不良的嗜好。在这里,教育更多的是培养、是训练、是奖惩。今天的教育,很多都在沿着这条路行走,提倡严防死守,高压塑造。
就我个人而言,曾经是法家的崇尚者。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主张严字当头。我一度很痴迷一句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我们不是一直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吗?学生,学生,不好好学习,那不是不务正业,白白浪费时间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出成效。
无论是自己的女儿,还是自己最初负责的学校,都是以成绩优异著称的。
我的女儿,小学没毕业已经拿到了钢琴考级十级的证书,优秀作文发表了一二十篇,故事是河南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小学升初中成绩是全市第三名。
我第一所任校长的学校舞钢市枣林乡中心小学,三年两次取得全市第一名,一次取得全市第二名。
那时候,我一直信奉一句话——我们昨天的遗憾不能重演,我们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后来,问题来了。女儿进初中后,一度出现成绩下滑,故意朝着正确相反的方向奔跑。
无独有偶,我那些全市第一名的小学生,在初一依然不错,到初二开始下滑,到了初三毕业,和别的学校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于是,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我们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难道是为了起跑后掉队吗?
人不能太狭隘。无论是一个家长,或者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面子,毁掉孩子的一生发展。
想起一个故事,或许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
话说当年大唐,长安城西有个著名的园艺师,因为驼背,人送外号“郭橐驼 ”(就是“骆驼”的意思)。这个叫郭橐驼的老先生,有一个特殊的本领:经他所种植或移栽的果树,不仅棵棵都能成活,而且枝繁叶茂,跟人家的树比起来,果子结的又早又多,长安一带的富豪之家都争着找他种树。
同行们明里暗里学,就是学不来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一个找到他请教种树的奥秘。郭橐驼说种树这件事,其实简单,没有什么特异功能树长寿而且多结果,只是顺着树木的天性让它生长罢了。种树的时候,树根要舒展开,培上的土要平整,树根土坨子上要尽量多带原来的土,种好后要把土踩结实。这个时候,要像养孩子一样,小心翼翼。种完了吧,就不再管它了,全当是把它遗弃了。这样,它的天性就能保全了,所以能够活得好,结果子多。
很多人种树,和我不一样,他们种树的时候,根蜷曲着,根上的土很多被破坏了,把土培得高高的早上去看看,晚上去摸摸更有甚者,抠一下树皮,看看枯了没有,摇晃摇晃树干,看看树栽结实了没有。这样种树,树还能有个不死吗?
当年柳宗元柳老师写这篇文章,目的在于告诫当官为政者,不要自作聪明、不懂装懂地用那些繁杂的号令,去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要顺其自然。
而我们今天这些做教育的呢?又是怎么做的?
学校把每天的时间划分成一节又一节的课,老师们车轮大战般轮番上阵,把学生们搞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每一节课上,老师们像开连珠炮一样,不断地向学生们发问,让孩子们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连点思考消化的时间都没有;回到家里,或者放了寒暑假,孩子们好不容易要喘口气,家长们又给他们安排一堆的补习课、兴趣班、特长班呢?连吃个饭,家长还要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
这种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零距离的关爱,孩子们怎么受得了啊。
为什么根要舒展?因为根就是人的天性啊,我们给学生那么多的约束,那么多的纪律,那么多的担惊受怕,孩子的天性如何舒展?
为什么培土要平?让它有点存水的地方啊!用学习、用活动、用课外补习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让他们如何自主吸收一点别的东西,来滋养他的心灵?
为什么根上要多带原来的土(养树栽花的把这个叫“姥娘土”)?这是孩子的家、是父母的血脉与感情之土啊!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寄宿,十天半月,甚至长年累月见不着父母,感受不到亲情的抚育,让幼小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长?
为什么要把树根栽结实?这是他的品行与良好的习惯啊。人的根基打歪了,如何经得起风雨,如何长得正直高大、枝繁叶茂?
为什么不能去抠破树皮、摇动树干?它还没有扎下根,没有稳下心神,你不断地骚扰它做什么呢?你一晃,它的新根不就断了吗?再说,就是活了、长大了,你没事儿老去摇晃它干什么?你这不是跟它有仇,又是什么?你烦不烦人啊?
教育孩子,就跟养花种树一个道理。太懒,不闻不问,固然不好。可是天下的老师和父母,除非极个别的人,极个别的情况,一般不会这样做。多数则是太勤了!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当然地去育人,怎么可能不适得其反。
不懂规律,种树树死,养鸟鸟亡。做教育的,若是也不懂规律,名曰造福,其实造孽,杀人不见血啊!
那什么,今天,我们做父母的,该如何养护孩子的慧根,发展孩子的命,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呢?
一句话:学会爱,不伤害,要等待。
三件事:1. 给孩子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家;2. 给孩子犯错、改错和承担责任的机会;3. 和孩子一起乐呵呵读书。
所谓健康安全稳定,就是家里人关系是和谐的,稳定的,真实的,信任和尊重的。爸爸爱妈妈,妈妈敬爸爸,对老人孝敬,对姊妹和睦。
所谓给孩子犯错、改错和承担责任的机会。就是爸爸妈妈放宽心,要让孩子亲自去经事,亲自去扛事。一定程度上说,成长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经验,经验,经过,验过,才能有经验我主要说说阅读。
所谓乐呵呵读书,我的主张是:
1. 喜欢读书,比读书本身更重要。
2. 和孩子一起读孩子喜欢的书,你说的他懂,他说的你懂,你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教育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3. 最难得的事情是坚持,对大人如此面,对孩子也是如此,但是结伴而行,往往可以走得更远。
4. 宁可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好读书,读好书,才能读书好。所以,趁着孩子年岁虽小,课业负担不重,多和孩子一起读读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在合适的时候带孩子,用经典给孩子的生命铺上一道大红的底色,一辈子受用无穷。
5. 家长要学会借力。不会读,读不好,不会讲,讲不好,那就带着孩子听人读,听人讲。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同样的话,自己的孩子,可能更喜欢听别人说。
6. 读什么书最合适,网上一搜到处,但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这书更适合他。在同学中流传的书,被自己推销过的书,和自己有关联的书,最适合自己的书,一定是孩子的自己选择。所以,家庭读书会,好书分享会,重要时刻重要他人的赠书,往往是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也是最适合读的书。
7. 少则多,多则惑。重视读书,不是按照书单,一次买一大堆书,扔给孩子随便读。太容易得到东西,不知道珍贵。被作为任务要求完成的读书,往往会成为负担。
8. 最好的读书习惯应该是这样的:起床坚持每日晨诵,上学路上坚持每日听书,睡前坚持亲子共读,每周坚持家庭读书会
9. 最好的地方,一是把孩子放到图书馆,二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
10.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永远不要忘记读书会的价值。
最后的分享: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的感悟:
为人父母,趁着和孩子在一起的岁月,一定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不错过,不放过,不悔过。要么现在多陪伴,多用心,履行为人父母的职责;要么将来再发愁,为了不争气的孩子怨天尤人。
龙应台还有句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愿这些话语,能带给我们思考和能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天读书,天天成长,天天快乐让我们坚持同频共振,一起行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