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登仙姑顶(赵功达)‖ 《济源文学》2021(115)

 大河文学 2021-09-07



冬登仙姑顶
赵功达

2019年12月8日,偕老友春田、虎法同游济源唯一的皇家道观、唐玉真公主修行处——承留上下观。
这天刚好是星期天。清晨,薄雾稍笼,寒意微袭,黄河路上车水马龙。寒风中,法桐杨柳,瑟瑟纷飞;女贞松柏,苍翠欲滴。约一小时后,车至下观。路右侧,有石砌根基,旁有大堆树木。虎法介绍说,这是一个名叫王社的人自己筹建下观买的木材,根基也是他垒砌的。
下观就是有名的灵都观,俗称玉真观。位于东、西玉阳山间尚书谷口的玉溪河东岸。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玄宗李隆基之妹玉真公主曾在此修行。古时规模很大,有史料载灵都观有六进六殿院落,殿宇道房共180余间,占地4000余平方米。另据灵都观残存元大德九年(1305年)《御赐灵都万寿宫图碑》记:观分前后两院,前院为两进院落,次第为山门、大殿、楼阁与钟楼、鼓楼、角楼等,计13座20间;后院为三进院落,次第为翼门和前、中、后大殿及东西配殿等,计15座42间。此后历代虽有修缮,但规模日渐缩小。至今仅存三间瓦舍。唐、元碑碣数通。唐天宝二年所立《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记载了玉真公主生平、履历,唐玄宗李隆基亲笔隶书题额。碑载:“……公主……柴门栝亭,竹径茅室,凡灶叶日,药园长春,勺水可以忘饥……”
尚书谷自古山水秀丽,环境清幽。风景宜人。远望东、西玉阳山均形似宝塔,只是东玉阳山雄浑巍峨,西玉阳山小巧玲珑。玉溪河似绸缎,如玉帛,在尚书谷中像白练一样铺开,柔软静谧。淙淙汩汩,一湾静水似明镜,一泓深潭如碧玉,难怪先人们把清澈明净的河流称为“玉川”。我想,玉溪河名的来历除了可能与玉真公主的“玉”字有关,也与河似玉带且清澈温润有关。东西玉阳山均在玉溪河北面,按照古代山水起名习惯,该山故起名玉阳山。多年来,我常想,作为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为什么会纡尊降贵在济源修道,这绝对与济源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四渎之一的济渎、与王屋山的道教圣地有关。为什么又选择在承留尚书谷上、下观修行,很可能看到这里有山有水,山若宝塔,水似碧玉,山谷幽静,远离尘嚣,玉真公主才喜欢上了这里。卢仝自号“玉川子”,李商隐自号“玉溪生”,无论“玉川”还是“玉溪”,在当时绝对都是清澈美丽的河流。李商隐和宋华阳姐妹缠绵悱恻的恋爱故事、写就的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感。
车行至上观平阳洞。平阳洞是一天然石洞,大小三窟,规模不大。以前探亲从这里路过几次,里边圈的是羊,我一直以为是天然的羊圈。虎法却说,这里就是玉真公主修道的的平阳洞府,我真是大跌眼镜,惊诧不已。在潜意识中,平阳洞府虽在山上,也应规模较大,场面开阔,洞体宽敞,装饰讲究,方为大唐堂堂公主居住之所,孰知是如此寒窑!三窑自左至右一大二小,大窑进深5米许,宽约3米,窑后有一小洞口,如锅灶之烟囱,可能为公主住处;两小洞进深约3米,宽约2米,可能为储物做饭之处。真是不可思议,难以想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阳洞府!《玉阳山平阳洞仙人台显迹记》墓碑原立于玉真公主墓前,因公主墓多次被盗,早已破坏殆尽,现被安置在平阳洞前。碑立于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为圆首碑。高约1米,宽约60公分,厚约15公分。尹道先撰文。记述了唐玉真公主墓茔演变及道土种药等情况,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
与平阳洞隔一条小沟,有一块平地,约3亩大小。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就是埋葬玉真公主的地方。举目四望,但见荒草枯萎,树木尽脱,菜畦条条,麦苗青青,塚茔早已荡然无存。问当年墓穴何处,当地人也茫然无知。时间可以磨灭一切,信哉是言!
元朝宋德方道长有一句诗形容平阳洞是“上有幽林下有泉”,平阳洞附近泉水确实很多。触目所视,足踏之处,到处泉涌水流。由于水质很好,济源市娃娃鱼养殖基地就设在这里。来的不巧,基地无人,大门紧锁,未能一饱眼福。
据了解,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冬季的玉溪河,仍然流水潺潺,蓝天白云倒映,群群白鹅嬉戏,见到人时扑翅扬脖高鸣,平添了不少乐趣。
越过玉溪河,开始登西玉阳山仙姑顶。仙姑顶是人们传说玉真公主羽化升仙的山头,故名“仙姑顶”。山下仰望,其状如塔,秀气端庄。
登山途中,我和两位朋友边走边聊。我说,我不把玉真公主当作神仙,玉真公主虽生于皇家,但命运却非常悲惨。玉真公主叫李持盈,是武则天的孙女。她的童年,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玉真公主二、三岁时,武则天就借故杀了她的母亲。
她和姐姐金仙公主成长的时候,正是宫廷斗争最错综复杂最血腥的时候。最积极参政最飞扬跋扈的公主,恰好下场最惨。她们亲自见证了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都因过于强势而被诛杀的事件。可以想见,姐妹俩又没了母亲的庇护,在宫里更是处处留心,尽量远离这些复杂的人事。她们姐妹俩,在年幼时就开始慕仙学道,向往静修的生活。在公主的第一任道教老师史崇玄也死于宫廷斗争后,玉真公主的哥哥唐玄宗又让司马承祯做她的师傅。司马承祯奉谕旨修建王屋山阳台宫时,玉真公主亦来此修道,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沿着山上落满黄叶的碎石小路,走着聊着,歇歇走走,不知不觉中,登上了仙姑顶。掏出手机一看,刚好12点整。
东、西玉阳山均海拔500多米,二峰巍峨对峙。虎法、春田说仙姑顶上只有弹丸之地,可谓恰如其分。山顶平地约1分多地大小。古建不存,到处散见残砖碎瓦,朽烂椽檩。有一口古井,两通石碑。一碑立于光绪年间,已破为数块;一碑现代新立。刚建的仙姑庙尚未竣工,两个石匠师傅正在錾打条石。小庙青石为墙,砖券为顶,两小窗为石制太极图案。当屋正墙预留一龛,准备泥塑玉真公主雕像。恰好刚好碰见了热心建庙的王社先生,只见他长髯飘胸,束辫后垂,一副道长模样。50几岁年纪,已须发皆白。他自我介绍道,原来在潘钢是车间主任,现在倾其所有,建设上观下观。因资金不足,现举步维艰。往山上运一斤沙工人要7毛钱,100斤70元。
光绪13年所立石碑文革期间被砸成数段。我仔细辨认,尚能认出一部分。碑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玉真公主的来历,第二部分写玉真公主给一个姓郑的托梦,要求重新修建庙宇。我用手机拍了几张,以备回去后细看。说话间,上观村支书与一妇女干部也来到山顶,和王社聊建庙事宜。我们向他们建议,应请专家设计可行修建方案,或与政府,或与开发旅游财团洽商。这是济源唯一的皇家宫观,值得开发建设,发展旅游事业。与王社合影后辞别。
我们下到半山腰,准备去看下一个景点,虎法称之为“水帘洞”。洞里有各种形状的钟乳石,但已被破坏,最里面有一个石“双人床”,虎法称之为“仙人床”,有一对青年男女曾在此罗曼蒂克,留下纪念。观看此景需下山再上山,来回需2个多小时,我们约定有空时再来。
正是:公主已驾仙鹤去,此地空余洞庙丘。物是人非古今逝,仙姑顶上云悠悠。



作者简介:赵功达,济源市作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