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后记 || “画负数”那些事儿

 陈昱行思录 2021-09-07

一、教师的自我修炼

下午,连上三节课,竟然没有感觉累。因为学生表现不错?更多是,年轻的桂老师的反馈,令我欣喜。

桂老师身怀五个多月的身孕,带两个班数学课,仍然自主坐在教室里听我上课,单这份勤奋就值得称赞!

课后,桂老师拿起配套练习册对我说:

“练习册上有这样的问题,学生错误率很高,今天听你的课,想起来,我们在课堂上较少强调这个标准。”

“(出错后)成绩好点的讲解以后可能能理解,成绩一般的估计都糊里糊涂的…”

真好!她不单只是听课,已经开始结合听课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尤其由学生练习情况倒推课堂教学的得失。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教师的自我修炼”吗?这份反思背后是桂老师对学生学习的高度负责,是对教学工作的由衷热爱。我相信,有这份反思心,假以时日她一定能成长为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师。

今日份的小确幸,未来可期!

二、0是标准和分界

关于负数教学,有不同的切入角度,苏教版教材强调的是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也有的教学是从减法封闭性角度来引入的。

我的“画负数”教学比较忠实于苏教版教材编排意图,突出“相反意义的量”,突出“0是标准和分界”。

上周,学生刚接触负数,在“记录”的需求下自然强调“以…作为标准,记作0,那么…就记作+…,…则记作-…”,“相反意义”也是自然呈现出来。

本周,学生已经结束第一单元负数初步认识的学习,对正负数有了比较多的接触和理解。所以课堂上顺势引入“如果变换标准会怎样?”,引导学生更深刻体会确定标准的重要性,桂老师听到的就是本周版本的“画负数”。

不论哪个版本,也不论“数学画”教学的哪种课型,在画数学课堂上经常将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资源来推进数学学习。因为南上五年级几个班的实物投影都不能用(可惜),我让典型画作的小作者“复制”到黑板上,他们还挺喜欢这样做,往往在黑板上比图画本上画得更好。于是,开学以来的数学画课,板书全部都是师生共同完成,又给了我们不断遇见美好的机会!

以下是作品展评环节的一个片段:

师:这幅图能看懂吗?请你说一说。

生1:-5表示地下第5层(师适时板书)。

师:那+5呢?

生2:+5表示地上第5层。

师:有正有负,那0在哪?你能标注出0吗?

生3上台标出0:把草地记作0。

师:也就是把地面作为标准,记作0。

师生:地面以下记作负,地面以上记作正。

师:这幅图呢?小作者说一说!

生4:这是一个杯子,装了一些水,把水面记作0,那么水面以下5个刻度就记作-5,水面上面3个刻度记作+3…

师:哦,原来他把水面作为标准。标准是你定的,也可以变,如果把水面以上一个刻度这里作为标准呢?情况会怎样?

师生:那原来+1的地方现在应该记作0,原来-5的地方应该记作-6,原来+3的地方现在是+2…

同样,把3个苹果看作标准,记作0,那么,吃掉2个记作-2,又买来3个记作+3。

另外一个班级,相似的教学如上图。

师生:盘子里有5个苹果,可是小作者心里想吃10个!这10个就是她的标准,可以记作0,盘子里的5个就应该记作-5,如果盘子里有15个苹果,就记作+5。

师:如果小作者心里的标准是8个呢?

生:盘子里5个苹果记作-3!

再看桂老师提及的那两道题,拿给今天这些孩子,兴许就不会出错了。如果有时间,桂老师可以做个对比小测查,看看7班的孩子再遇见类似问题,解答情况有木有变化?

三、这里其实有个算式

上周两个班,都有出现涉及减法封闭性的作品,可以往那里引导;但考虑到他们刚刚初步接触负数,不宜拓展,还是夯实教材基本意义再说,所以引向“相反意义”。

本周,相似作品,课堂处理就不一样,往减法封闭性上引了引。

5个小朋友,2把椅子,1个小朋友坐1把椅子,还差3把椅子,记作-3;如果记作+5,表示多了5把椅子,有10把椅子;记作0,表示椅子正好,和小朋友一样,是5把。

这里存在一个算式:2-5=-3

1把椅子坐1个小朋友,2把椅子坐2个小朋友,还有3个小朋友,算式是5-2=3;还缺3把椅子,算式是2-5=-3。这个减法等你们初中时再学。你可以感受一下,也可以不管它。

好了,今天的教学后记就到这里。感谢课堂上的美好时光,感谢小伙伴们的教学基础,感谢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