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宁:一代名将却至死未能封侯 孙权为何如此薄待甘宁?

 新用户6303bXRU 2021-09-08

        孙策临死前出人意料地指定孙权为继承人,亲口告诉孙权这样做的原因是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事实证明,孙策的这个判断和选择很正确,孙权确实做到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并以此守住江东,三分天下。

        孙权的政治、军事才能都不是很突出,最多也就是个中偏上的水平,其最突出的才能就是孙策说的那样——会用人。他的运气又特别好,先后得到被称为“江东四杰”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辅佐,得以成就帝业。

        会不会用人有两个标准:一、就是像曹操说的那样“唯才是举”,只要你有才,我就用;二、给予相应的对待,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没这样的好事。必须是让马儿尽情地跑,同时给马儿提供最好的食料。

        孙权绝大部分时候是这样做的,鲁肃只是个布衣,吕蒙只是军中一个小头领,因为有才,孙权破格提拔,予以重用,同时不吝惜赏赐,有功必奖。对 待其他将领也大多如此。

        唯一的一个例外出在甘宁身上。几乎是江东第一猛将的甘宁,功勋卓著,却到死都没能得到封侯。要知道孙权口头上是十分赞赏甘宁的,曾亲口说出“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的话,把甘宁与差点要了自己老命,让整个江东谈之色变闻之丧胆的张辽相提并论。这份殊荣,只有甘宁才有啊。

        这个例外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就来闲聊下这件事。

                                   籍贯之谜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市忠县)人。这个籍贯自《三国志》记载以来一千多年没有什么疑义。上世纪二十年代时,民国万县修县志,估计是想为本地添彩,硬生生地将甘宁说成是万县人。

        万县有个甘宁乡,乡里据说还有个甘宁的衣冠冢。因其地就在万县一个旅游景点大瀑布群旁边,为吸引游客,当地还重修了甘宁墓。奇葩的是甘宁乡里几乎没人姓甘。

        真正的甘宁故里,忠县东溪镇的甘家坝,甘姓人家众多兴旺,并世代供奉祖先甘宁。对照《三国志》记载,很容易发现万县人的说法是假的,忠县人是真的。

        甘宁战死合肥,葬于其领地(湖北)阳新县。就算要在原籍建衣冠冢,也不会莫名其妙地建在万县。任何领域都能造假敢造假,真是佩服。

                                  少年混混

        本号前面许多聊三国话题的作文里都曾经提到过那个年代的一个特有现象:即所谓的“轻侠”“游侠”之风,也就是天下大乱,地方政府失去管控能力,社会秩序混乱,各地都有不守本分胆大妄为的孟浪少年拉帮结伙建立的“黑社会”,或打家劫舍,或保卫桑梓。刘备、牵招、鲁肃、许褚等等,多的是。

        甘宁少年时期也是这种“黑社会”的混混头,在当地纠集一批轻薄少年为非作歹。这帮人有个独特的标志,手持弓弩,穿锦绣服饰,戴着兽毛做成的帽子,背上插着鲜艳的鸟羽毛,身上挂着铃铛,走动时叮叮当当响成一片,十分拉风。百姓一听到铃声,就知道是甘宁来了。

        看这个场景就知道是一群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小孩瞎胡闹,其实这些小混混真没什么大的追求,乱世之中,求个吃好穿好就行。只要尽心接待,好吃好喝的供着就相安无事。如果接待不周的话甘宁立即就会让随从去抢夺的钱财货物。这个真还像黑社会,交了保护费就没事,不交就有事,有大事。

        轻易就能抢来的钱财也就不会珍惜,再加上少年心性,甘宁因此养成了一个癖好,讲排场图虚荣出行时,走陆路用车队,走水路用船队。停船则是用昂贵的色彩斑斓的锦缎来作缆绳,走的时候也不解开拉回来下次再用,而是直接用刀割断丢弃,以此炫耀。

        这样晃荡了十来年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二十几岁的甘宁居然就金盆洗手改邪归正,一门心思地起诸子百家的正经

                                    无人赏识

        从甘宁能够识字读书这点来推测,其家庭也不是贫寒之家。古代读书是件奢侈的事情,没有一定财力是读不起的。

        也许是读书明理后,甘宁希望能踏入仕途,走上正道,就入蜀成为刘璋部将。

        194,益州牧刘焉死,其子刘璋为刺史。新老交替之时,益州形势很不安稳。甘宁应该就是在此期间入蜀。

        刘焉去世,周边势力都想借机染指益州。掌控朝政的李傕、郭汜委任颍川人扈瑁为益州刺史,进入汉中,想来接替刘焉。

        荆州刘表一直与刘焉有矛盾,此时很不厚道地因丧出兵,派荆州别驾刘阖带兵攻打益州。甘宁与沈弥、娄发等益州部将一起造反,配合刘阖的进攻,结果却被刘璋击败。

        益州呆不下去了。196甘宁带着自有的八百武装到荆州想投靠刘表(自带武装投奔一方势力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刘表不用,甘宁也观察出刘表不是个成大事之人,就东投孙权。

        没想到路经江夏江夏太守黄祖截留。很奇葩的是,黄祖强留甘宁却对其不理不睬,将其闲置不予重用不大明白黄祖为啥这么做。

        203孙权第一次西征黄祖时,黄祖兵败逃跑,让甘宁断后。这不是重用,是让甘宁当挡箭牌。甘宁从小玩弓弩长大,术十分了得,一箭射杀了孙权的校尉凌操,救了黄祖一命,因此和凌操之子凌统结下了解不开的冤仇

        尽管甘宁救了黄祖一命,黄祖仍然重用他(也许这就是现在常说的气场不合吧)。不光如此,黄祖还私下令人招诱甘宁的部下。

        甘宁忍无可忍,好友都督苏飞也为甘宁打抱不平,给甘宁出了个主意,让其到邾县(今湖北武汉新洲区邾城)去当县长,趁机逃跑,并自告奋勇去向黄祖提出这个建议

        黄祖不知是计,就同意了。甘宁到邾县后想办法召集以前的部属,得到数百人,一起投奔江东。

                                   西征有功

         周瑜、吕蒙对甘宁十分赏识,共同推荐给孙权。孙权也不计较其射杀凌操之过,将他和其他旧臣一样器重看待。

         甘宁提供了大量有关江夏的政治、社会、军事情报给孙权,并认为要图荆州,必先取黄祖而现在正是西征黄祖的大好时机,打败黄祖后就可以大踏步西进,图谋巴蜀。(这和周瑜的见解不谋而合)

        孙权赞同甘宁的见解,张昭则反对。张昭似乎不大喜欢青年才俊,对鲁肃也是不满,认为鲁肃年少粗疏,经常说鲁肃的坏话,建议孙权不要重用鲁肃。

        鲁肃城府深,不和张昭计较。甘宁火爆脾气,一点不给张昭面子,毫不客气顶撞张昭说:国家将萧何那样的重任托付给你,你居于守护之位却担忧发生混乱,你这样怎么面对古人呢?

        孙权做和事佬劝解,举酒对甘宁说:今年西征黄祖的事,就如此酒,一定托付给你。你只需要尽力提供进攻方略,战胜黄祖,就是你的功劳,何必计较张长史的话呢?”孙权真聪明,既夸奖了甘宁,又保全了张昭的面子。

        孙权只是嘴上说说安慰甘宁而已,不会将西征黄祖这一重要军事行动交付给甘宁这样的降将来指挥,而是以周瑜为前部大督,以董袭、凌统、吕蒙为前锋,各率所部进攻黄祖。208年)

        甘宁的情报对此次战役无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周瑜根据这些情报,先派凌统、吕蒙领军清剿黄祖外围水军。凌统斩黄祖将领张硕。吕蒙斩黄祖都督陈就。

        外围清除后,水陆并集进攻黄祖主力。黄祖采取固守的方式防御,两艘巨型蒙冲战舰形成两个巨大的固定阵地。上面布置一千多士兵,用弓弩交替射击,飞矢如雨,阻挡吴军进攻。

        董袭与凌统各自组织了一支百人敢死队,每人穿上两层铠甲,乘大舸船冲近蒙冲战舰。身高八尺,武力过人的董袭用刀砍断绳索,蒙冲战舰失去固定顺水漂流脱离战场,后面大部队蜂拥而入,残忍地屠城。黄祖只身逃跑,被吕蒙部下骑士冯则所杀。

                               感恩救友

        此次征黄祖时,孙权事先准备了两个木盒,准备用来装黄祖和苏飞的人头。战后,黄祖被杀,苏飞被俘。苏飞让人向甘宁求救。甘宁说:“就算苏飞不说,我也不会忘记。”

        庆功会上,甘宁离席苦苦哀求孙权不要杀苏飞,叩头不止,血泪交流。孙权心有所动,可担心苏飞逃跑,就问甘宁:“我答应为你放他,但他要是逃跑了咋办?”甘宁回答说:“苏飞免去杀身之祸,得到再生之恩,撵他都撵不走,哪里会想到逃跑。如果真跑了,就把我的头看下来代替他装在这个盒子里。”

        孙权没有如言将西征之事托付甘宁,已经欠下甘宁一个人情,此时顺水推舟卖了个面子给甘宁,照准甘宁的请求释放了苏飞。其实这都是权术,既笼络安抚了甘宁,又得到苏飞这员战将。赤壁之战时,苏飞还和关羽一起参与攻打江陵曹仁之战,虽然失败了,但也牵制了曹军乐进、李通、徐晃、满宠、文聘等多支救援曹仁的部队,为周瑜最后打下江陵立了功。这是后话。

        由此看来,甘宁是个有情有义心怀感恩的性情中人。不久,赤壁之战爆发。甘宁参与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

                                  计夺夷陵

        许多人习惯将赤壁之战理解为火烧曹营那一仗,其实不准确,那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赤壁之战前后延续一年多,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周瑜率水军从夏口出发偷袭曹军,在离江夏一百多里的赤壁与曹操前军相遇,周瑜打败曹军。

        第二阶段,前锋失利,曹操主力在离赤壁一百六十里的长江北岸一个叫乌林(有上、中、下三个乌林,曹军驻扎在下乌林)的地方停止前进,将战船首尾相连,形成水军营寨。此时,军中疾疫失控,大部分士兵受到感染,战斗力严重下降。

        黄盖诈降火烧曹营发生在这里,而不是赤壁。

        第三个阶段,曹操率主力打江夏时,留曹仁驻守江陵。火烧乌林后,曹操从华容道撤兵走了,曹仁还守在江陵,而曹仁的士兵并没有染上疾疫,战斗力十分强大。

        曹操撤兵后,孙刘联盟主力全部集中,在周瑜的指挥下攻打江陵曹仁。

        甘宁有没有参与赤壁偷袭不知道,但肯定参加了火烧乌林的战役,然后又跟随周瑜打江陵。

        江陵久攻不下甘宁献策,由他率兵从小路取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西夹击曹仁。周瑜同意,甘宁日夜兼程占据夷陵。益州将领袭肃带领本部人马前来依附甘宁。

        曹仁见势不妙,立即派五六千人去围攻夷陵,企图一举夺回这一战略要地。甘宁手下只有数百军士,加上袭肃的兵员,也不过一千多人。曹军在城外搭设高台,弓弩齐下,矢密如雨,军吏胆战心惊,只有甘宁谈笑自若毫不畏惧。

        甘宁一边顽强坚守,一边派人向周瑜求援。周瑜采纳吕蒙建议,留凌统继续原地作战,亲率吕蒙等前去解除了夷陵之围。

        曹军退军途中遭到周瑜军追击,退路先前吕蒙用计堵塞,只得弃马步行。周瑜军因此获得战马三百多匹。这对于严重缺乏战马的江东部队,不啻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光凭这些还不足以说明甘宁的勇猛,还有许多建功立业的事情,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