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寨,你的历史我读不懂

 泷西山人 2021-09-08

一、关于兰寨的村名

兰寨入口处

兰寨村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北面,距离镇中心约5公里,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居住面积17万平方米,常住人口1500多人。明清时候,兰寨属于建康都。兰寨这地名最早出现在道光十年《西宁县志》,此前的明万历二十年,清康熙六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的《西宁县志》中都没有出现兰寨这个地名。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二·舆地(中)·都里》说:建康都一图下辖思和堡、河口堡、荡村堡3个堡。思和堡在县城南面,离县城85里,下辖10条村子,分别为:石脚村、长乐围、兰寨、油菜坝、思和村、竹围村、鸡埇、鸭漂寨、菩山寨、连滩新墟

兰寨正己学校

是不是到了道光时候才有兰寨?当然不是。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二·舆地(中)·都里》说:“建康都三堡保甲,嘉庆二十二年以前,均由州编查,故张志多不载,王州志又多错入州属。”因为这个缘故,明万历二十年,清康熙六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西宁县志》才没有载兰寨。

为什么会出现“建康都三堡保甲,嘉庆二十二年以前,均由州编查”的情况呢?那是因为属于罗定州的晋康巡检司驻在连滩。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四·建置(上)·廨署》载:西宁县建康都属下的思和、荡村、河口3个堡,本来是由本县典史管辖治安的,但因为罗定州属下的晋康司驻扎在连滩,使这3个堡遇到田地方面的词讼,都到县里上告。而编户口、查户口和命案、盗窃案、拐卖案,则到罗定州控诉审理。后来罗定州认为这3个堡的田赋归西宁县,遇到命案、盗案也发回西宁县办理。西宁县命令差役拘捕涉案人,涉案人认为自己的户口不是西宁县的,因而不接受拘传。经过沈宝善、魏德畹、曾楹吉等知县的多次请示,上级才明确:上述3个堡的一切命、盗杂案,编查保甲,统统归西宁县管理,管理体制才得以理顺。

兰寨古屋

百度百科“郁南兰寨”说:“《正己林氏族谱》记载,兰寨林氏来自福建,兰寨林氏宗祠建于乾隆初年,是正己公的孙儿为纪念太公正己从福建迁往兰寨的标志性建筑。”由此推算,林氏从福建迁到兰寨当在康熙初年。据康熙六年《西宁县志》载,清初的动乱让西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遭到根本性的破坏,为躲避战乱,百姓纷纷逃离西宁。到顺治末康熙初李翼鹏担任知县,西宁人口稀少,土地抛荒,不得不像建县时那样,对外招民。兰寨林氏应该就是在这时被招来的。

“古百越瑶墙”下两盆无精打采的吊兰

兰寨因为什么而叫兰寨?百度百科《郁南兰寨》说是因兰而得名,“相传明朝时,该村林姓祖先林正己在屋前屋后、山边田野都种植了兰花,更因兰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是高洁美好的象征,于是把村子取名为'兰寨’,一直沿用至今,寓意深远。”前几年我参观兰寨,在一座老宅内看见一间关着门的房子前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子,上面写着“兰寨兰花研究协会”,按理,有先人广泛种植兰花的传统,有专门的兰花研究协会指导,兰寨到处都是兰花才是,但我们如今到兰寨,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阳台、山边田野,都没有看见村民种植的兰花!即使是早几年的兰寨兰花研究协会前的小天井处,也不过是放着十盆八盆买来的生命力最顽强的兰草。2019年国庆期间我第四次参观兰寨,“兰寨兰花研究协会”牌子和这十盆八盆最贱生的兰草找不到了,只在“古百越瑶墙”下看到了两盆无精打采的吊兰,在一大宅里看见2盆买回来摆放的兰草。

大宅里2盆买回来摆放的兰草

叶旭明先生《南江传奇》(国家文化出版社出版)中有《兰寨村》一文,其中说:“连滩镇的兰寨村,原来叫石桥村。关于这个村名的来历,民间传说宋仁宗时,由于广西智高起兵反宋,朝廷派狄青统兵20万,杨文广为先锋,由漓江东下……入连滩……在这石桥村驻兵,当时叫士兵以竹为栅(当地称为'栏’),把营寨围住,后人便把这个村子称为'兰寨’。”山人同意叶先生以“兰”为“栏”的解释。在古代汉语中,兰,通“栏”。即“栏”可以写成“兰”,是栅栏的意思。例如《汉书·王莽传(中)》:“秦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但说杨文广到过连滩,让士兵立栅围营,正如叶先生自己说的,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其实,在清初,在村子设障碍防盗抢,是有文字记载可据的。康熙三年岁贡生区国龙《西山(城西五里)》诗:

立马寒山路,前村问野樵。

只依鸣水入,仍隔乱峰遥。

结垒连荆寨,深沟覆竹桥。

避秦如有地,宁得浑溪猺?

    “结垒连荆寨”的意思是用石头砌围墙,用荆棘编栅栏,围着村子,防止瑶人的盗抢。清初兰寨设栏栅防盗抢,与离县城5里的西山村做法差不多。

因此,山人认为兰寨是因为设置栏栅防瑶人抢掠而得名,初为“栏寨”,后讹为“兰寨”。专家说兰寨是因为种植兰花而得名,虽然充满诗情画意,但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山人完全读不懂。

兰寨村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