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知狡辩 轻松驳之(七)‖ 总将错误当常识!

 泷西山人 2021-09-08

山人在《无中生有的云浮程溪和龙母庙(之十一)·罗定州、东安县均认为程溪在悦城!》指出:

陈献章诗:“山作旌幢拥,江絣镜面平。舟航乘晓发,云物入冬晴。鼓到江心绝,槎冲石角横。经过悦城曲,无语笑浮生。”其题目,《白沙子全集》作《悦城》,陈永正教授的《陈献章诗编年笺校》,也是作《悦城》。康熙二十六年《罗定州志·卷之八·艺文》,乾隆五年《东安县志·卷四·艺文志》、道光四年的《东安县志··卷之四·艺文》收入了陈献章这首《悦城》诗,把题目改成了《渡程溪》,充分说明:康熙《罗定州志》,乾隆、道光《东安县志》的编纂者都认为“渡程溪”发生在悦城。换句话说,就是罗定州、东安县均认为程溪在悦城!

这位只读过初中的云城云安文史“专家”以“臆想”作历史依据狡辩一番之后,又无知地狡辩道:

历朝历代每个地方史志的《艺文志》也都只会收录前人歌颂本邑风物的文作,而不会去收录与本邑无关之文作,此系历史常识,某氏对此显然是一窍不通,还要不懂装懂,结果又是“包撞板”也。

山人不知道这位只读过初中的云城云安文史“专家”读过几本旧的地方史志,竟然会得出“每个地方史志的《艺文志》也都只会收录前人歌颂本邑风物的文作,而不会去收录与本邑无关之文作”的结论?还说“此系历史常识”。

大中祠在德庆。光绪二十五年《德庆州志·营建志第二·坛庙(丛祠)》:

大中祠(《陆志》云:“旧名陆大夫祠”。)祀汉陆贾,旧在锦石山下……

按照这位只读过初中的云城云安文史“专家”的“常识”,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的《艺文志》是不会收录写陆大中祠的“文作”的。可事实上,该志卷二十八《艺文志(三)·类编(下)》却收录了宋朝梁竑的《陆大中祠》:

刘郎辛苦逐秦鹿,尚欲长鞭及马腹。

蛮夷大长梦不惊,海边椎髻乘黄屋。

江准貔貅始闲暇,忍使驱令渡篁竹?

 陆生手持尺二组,唤起老子同分肉。

诗书尚晓骂儒翁,岂忧桀骜难拘束?

筑坛再拜受王印,雄辩泠泠听不足。

当时未有北人辅,流寓年深染污浊。

乍闻高论耳目清,如掩笙篁奏冰玉。

境中胜处应更履,更溯余篁到山麓。

大夫何独粤人重,汉廷公卿俱竦服。

陈平奇计须深念,张子存身甘辟谷。

此外候王希识字,带砺功存半诛戳。

唯君坐使将相欢,燕喜优游刘氏福。

年少终军学高步,空有英称命难续。

乃知智者应世间,妙如庖丁奏刀熟。

往事浮云变灭尽,越水悠悠浸山绿。

荒烟寂寞傍僧居,日暮饥鸦噪乔木。

我来三叹重迟留,为酌寒泉荐山菊。

梁竑,古诗文网介绍为:

孝宗乾道时人(《宋诗纪事》卷五四引《夷坚志》)

陆大中祠不是西宁的,宋朝的梁竑也不是西宁的,但梁竑的《陆大中祠》却被收入了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不知道这位只读过初中的云城云安文史“专家”如何用他的“常识”来解释这一情况!

这位自以为学问在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之上的“专家”,张口一个“常识”,闭口一个“常识”,一派大师的架势,一副教训人的口吻,其实不过是一个连高中也考不上的无心向学的混混。所谓的文史“专家”,不过是一个不读、也读不懂古籍,总把错误当常识,在网上东抄西袭的货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