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医】罗陆一:健脾补肾 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胸痹心痛案

 馨香斋918 2021-09-08

文章图片2

▲罗陆一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庄某某,男性,79岁,2008年7月初诊。

现病史: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胸闷、心悸间作,情绪激动及活动后加重,查心电图示ST-T改变,未予重视,1周前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发作频繁,遂到院门诊就诊,诊断为“胸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首诊证候

主诉:胸闷痛间作5年,加重1周。

刻诊:胸闷、心悸、乏力活动后加重,伴头晕,纳差,腰膝酸软,尿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
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法:健脾补肾,活血化痰通络。
处方:
胸痛祛痛加减,党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黄芪30克、仙茅15克、仙灵脾10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肉豆蔻15克、杜仲30克、巴戟天20克、三七10克、法半夏15克、制南星15克。
随诊过程
二诊:2008年8月

胸闷、心悸、乏力诸证减,无头晕,纳可,小便次数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上方更服30剂,胸闷诸证除。随访病情稳定,胸闷、心悸鲜有发作。

【按语】

罗主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虽然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以脾、肾为主。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所以肾阳旺则全身之阳旺,肾阳衰则全身之阳衰,肾阳亡则全身之阳亡,人亦死也。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肾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之阴精亏虚,心阴失于濡养,血府失柔、脉道失润、脉道狭窄可致本病。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鼓动有力,血行畅通,脾得温煦,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可生气血,输布周身。若肾气亏虚,不能蒸腾,可致心之运血无力,久之致气滞血瘀,发为本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失于运化,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发为胸痹;或脾肾阳虚,阳气不足,不能鼓舞心阳,心阳不展,胸阳不畅,致胸痹疼痛。或阳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湿,蒸化水液,水湿停聚,聚湿生痰,上犯心胸,心脉闭阻,致胸痹心痛。故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临证两者往往交互为患。

故在治疗本病多以补肾活血化痰立论,以扶正祛邪。在补脾肾之时,需注意脾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补脾气,温脾阳,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案编撰:徐翀)


【内容整合自:《罗陆一临证经验集》海天出版社 主编:罗陆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