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体】百定安、代薇、王跃强

 诗人王跃强 2021-09-09
图片

三体

主持:田字格

制作:屈冰


图片

马| 百定安(河南)

我不能再去描述一匹马了

它的眼神

它的鬃毛纷披

这个天才的

忧郁主义者

当它埋首吃草

仿佛一个垂暮之人

反复咀嚼着

自己的一生

仿佛世界上最后的

一匹马

被所有的草原遗忘

我不敢再去描述一匹马了

在它忧伤的脸上

我看见我的眼泪

正从混浊的马眼

流淌出来

点评:百兄这首马诗写得可谓百感交集。诗歌两次出现“我不能再描述一匹马了”,可见真正让人感动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能表述的大概都算不上真感动,真感触。可是诗歌是语言艺术,也仅仅到语言为止。好的诗歌永远是最轻的语言,甚至点到为止实现最终的心灵碰撞,实现价值反馈——诗末“在它忧伤的脸上/我看见我的眼泪/正从混浊的马眼流淌出来”,已经在读者心中敲出重重一击。

去过草原的人知道,草原上的马,在广袤之地,低头吃草的样子,让关注到的人倍为感慨,那份忧郁孤独是最为放大的特征了。作者不用更多描述。写出了马站在大地上的孤独,至为格物通感。

马自古以来都是忠良的独行侠象征。太多诗人表达对他的喜爱和敬意。杜甫的著名诗句“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房兵曹胡马》)“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李贺《马诗》。当代诗歌印象深的是陆忆敏的《墨马》——心如止水/在鬃须飘飘的墨马之前/碎蹄偶句/叩阶之声徐徐风扬…”

可见安静的带有贵族气质的马儿,一旦与它遭遇,视线无法飘移了,它的坚挺高大的身躯,俯身吃草的静默让人心生苍茫,人和动物的情感勾连瞬间建立,也可以说生命通感效应下,对生命的悲悯,人与动物的身份置换,马给人的一切心疼的特征——“鬃毛纷披,是天生的忧郁主义者”“仿佛一个垂暮之人/反复咀嚼着自己的一生”“我看见我的眼泪/正从混浊的马眼流淌出来”…马的眼泪也是我的眼泪,所谓大慈悲下是广袤天地,所有的情感都是最真实的生命诉说。诗中说道世界上的马最终都被草原遗忘,恰恰是人不能遗忘的脆弱的生命啊。几句大开合的语句道出了根本的生命承受之重。

图片

底线|代薇

退无可退还在退

死去的还在死

每一次都发现

原来我们可以承受

更大的伤害

所谓底线就是这样

他们没有

我们也没有

点评:揭露事物本质和真相已经成为代薇诗歌的一大脉点,敢于在强烈的光中呈现瑕疵,这是真诗人的明显标记。诗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的“真”,从生活的一地鸡毛中捡拾出内心世界中金子般的光彩,这种落地不仅读了扎心,更多给予读者的是反思、自省,正如诗中所言/所谓底线就是这样/他们没有/我们也没有/多少诗人的庸常表现在于用一面的眼光看事物,而代薇不是,她能在清楚的意识中把自己植入诗中,很明显,这种植入是“智者”之举,用双面眼光看事物的明显表现,不是每一个写诗的人都能做到的,睿智、果敢、正直已构成这首《底线》的鲜明色彩,更精彩的一幕在于诗人运用一种“反向思维”写作,非按部就班按常态去写,而是把控了一个字“逆”,譬如/退无可退还在退/死去的还在死/可谓运用一种“明争暗斗”吸引读者渴望读下去,在这里充分展示出词语的魅力,更展示出诗人超越的创造魅力。

图片

我的鹰是一块飞翔的铁(外一首)|王跃强

我不想让那鹰做的悬崖破碎

一瞬间变矮

我要看它从天空抓来云朵

让那一团团白露出刃来

我的鹰一生热爱高处不胜的寒

从不用利爪划伤一点点蔚蓝

我的鹰是一块飞翔的铁

眼里燃烧着尖锐的火焰

熄灭是雷声砸断闪电的事

我的鹰,是龙卷风的朋友

可以将大海推上天空

它的翅膀,是一只巨大的火凤凰

伟大的诗人,痛苦的灿烂

盘旋在它的倒影中,浑身是雪的高山

在滚滚落日中扶直了仰望

我的鹰,是铁打的男人铁打的硬

它只与石头结亲,不与任何一条河流私奔

它站在悬崖,悬崖就会勒马

它站在云上,云就会把泪水拧干

我的鹰,真是一块飞翔的铁

它分开了身后蛇皮一样的阴影

我看见的是一块,真正的天空

雪鹰

站在高高的青松上

你是一只被雪冻醒的鹰

在寒风的包围中

在大雾奇妙的弥漫里

你一身雪羽,双肩高耸,头颅昂扬

崇山峻岭

藏在你的巨翅下

犀利的目光,如同闪电,划破旷古寂寥

“谁会为你,采来一抱闪电

谁来给你,最后一道伤口”

谁总是让你

一声嘶鸣

从山顶俯冲而下

你厌恶地狱,也不喜欢黑衣爱神

你有皎洁的天堂

在宁静的心里,在干净的灵魂之上

你虽然一言不发

你虽然不想在孤独国里称王

你虽然洞穿了极度

肮脏的视域

啊,雪鹰!雪鹰!

朔风怒吼,大雪不止

你的心跳

为什么仍被阴影困扰?

点评:古今中外,浩瀚几千年的诗歌历史,写鹰的诗人无计其数,关于鹰的经典之诗更是林林总总。鹰成就了诗人,承载了诗人的意志、愿望。诗人王跃强先生也借鹰直抒胸臆,在天空肆意放逐自己。

王跃强先生的“鹰”别具一格,彰显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宏大的想象力。《我的鹰是一块飞翔的铁》,以铁为鹰,不仅仅只是一种创造和发现,更是以最生动、形象、神似翻开了鹰的历史的崭新一页,更是超级浓缩了鹰的生命与性格特征。鹰的形象在王跃强先生的笔力下得到了完美的提升,站上了活着的钢铁一样的高度。进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诗人气贯长虹,一气呵成,想象力如铁鹰在天地间飞翔。与其说诗人在写鹰,不如说诗人把自己变成了鹰,让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与现实世界碰撞。鹰的举手投足,带着十足的个性化特征,仿佛鹰的身体里隐藏了一个我,鹰与我的合体在天地间上演着战天斗地的生死大片。鹰身形的灵动,鹰的内在思想,鹰的外在形态,诗人以自己精准的把握在诗意化的描写中展现了鹰无与伦比的神采。诗中的自然事物隐含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困苦,诗人以鹰的灵和神气与之拼搏,每个动作都惊心动魄,仿佛是诗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搏杀。鹰是铁,我也是铁,鹰的硬度、尖锐也是我的硬度和尖锐。鹰站于云端,也是我站立的高度。现实世界有多残酷,我像鹰一样就看得有多清晰、多准,我就有多顽强。以铁破铁,以强攻强,是这首诗传导出最强能量。雄奇凌厉的语言,更显露出诗的铁性与刚性,塑造的鹰就是塑造的人,鹰与人浑然一体如豢养的在身体里。诗的最后,以“它分开了身后蛇皮一样的阴影/我看见的是一块,真正的天空”突现亮色,惨烈的搏击,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真正天空。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搏击过来的人,才有如此的激情与丰盛的体验。

与上一首成功塑造的具有铁性的鹰不同,在《雪鹰》里,诗人又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塑造了一只浩身自好的鹰。雪鹰身居高寒之地,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雪鹰以钢铁般的意志生存下来。它以敏锐和警觉时刻注视着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诗人以独特的感受感知雪鹰的孤独和犀利,钢质又带有冰凌般冷浚的强劲语言,深度揭示了在一个洁净环境里独守的孤傲与高贵的灵魂所在。雪鹰对睥睨的现实世界,不屑一顾,它独自为王,竭尽一切力量维护自己的神圣,与肮脏不惜博击。雪鹰是诗人的理想化身,也是自我精神的参照物。雪鹰的“冻醒”与“阴影困扰”,也正是诗人所面临和经历的。现实容不下“你干净的灵魂”,甚至是“寒风包围”“在大雾奇妙的弥漫里”,但雪鹰是清醒的、战斗的,用嘶鸣和俯冲坚定自己的行动。雪鹰完美呈现了成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和行为。从强势的语言动力,读者轻易就感受到了这是诗人面对现实世界所做一切努力。“啊,雪鹰!雪鹰!”这是一种有力的呼唤,也是呐喊,同时也是战斗状态的表达。

王跃强先生以直呈、直达的描写方式,精准地塑造了二只不同的鹰的特别形象,鹰作为对现实和自我的最佳表达,再无物能出其右。诗人在宏大想象力的驱使下,以饱满的激情,赋予了鹰人格化的具体形象,深刻表达了人与现实的矛盾和行为冲突。简约铿锵的诗意语言,内含强劲的旋律感,一气读完,久久回荡,如鹰盘旋撞击,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极大的现场震撼感。读王跃强先生二首关于鹰的诗,可以让人深深感受一次灵魂的洗涤和提升,这便是诗所散发的强大艺术魅力。

载于世界诗歌网

图片

顾问:雪   迪   潘洗尘   罗秋红   马启代

特邀评论:田字格  严雅译

编审:佩   莲   田字格   严雅译  苏小青 

立  杰   守静笃   菊  子  郑红艳

责编:屈   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